首页 >青·声音 >正文

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李晨赫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3月07日

    第三次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时,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被一位刚刚干起养殖的农户带去看羊。

    去年年初,这个被贫穷困扰千百年的山村终于甩掉了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的帽子。村民们铆足了劲儿,都想干出点样子,但也遇到了各种问题。农户指着消瘦的肉羊,直皱眉,“这羊怎么也不长肉,要是能养肥点,我还能多赚点钱。”

    农业专家吴德一眼就看出来,这羊得了一种常见的羊肝片吸虫病,只需对症吃药,3天就能恢复正常,快速增重。然而,这些养殖常识,很多养殖户却并不知晓。

    这一幕让吴德感触很深,他注意到脱贫攻坚的全胜让许多刚走出贫困的人看到了希望。一些人想努力改变生活,但依旧缺少方法。多年在深度贫困区走访调研的经历让他很清楚,“乡村的发展,关键还是要靠一批有知识、懂技术的青年人才。”

    脱贫攻坚全胜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20年,原国务院扶贫办承办的405件提案中,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等提案建议超过100件,占该部门承办建议提案的近三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这些关切给出了解决方案。报告中提到,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产业,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分层分类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实现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人才。这是会场内许多代表委员的共识。很多代表呼吁,要为青年人才到乡村施展才华打造更好的平台,让他们能在农村广阔的天地担当作为。

    5年过渡期 思想不放松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关注报告中提到的“5年过渡期”到底该怎么干的问题。这几年,他走过全国20多个省份。最多的一年,他走过10余个省份、60余个贫困县。许多地方自然条件恶劣,脱贫难度非常之大。赵皖平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要确保困难群众不返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脱贫县设立5年过渡期”,是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的决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认为,在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举措的支持下,许多贫困家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但若以脱贫摘帽为时间节点,实行扶贫举措“急刹车”,极易引起大规模返贫现象,“因此必须在脱贫攻坚结束后设立一个政策过渡期,延续脱贫攻坚期内主要帮扶政策,以巩固脱贫成果”。

    “越是在取得胜利的时候,越要铆足劲头再接再厉,不能急于求成。”85后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萌萌已扎根乡村8年,她见证了小山村从“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到崭新的公路一直通到每家每户的巨大变化。

    2018年,西孔村脱贫了,但王萌萌一直守在村里陪着老百姓继续发展特色农业。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在脱贫之后的过渡期里,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她看来,这是基于我国国情,非常科学严谨的做法,“虽然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但不代表没有低收入者,在很多地方确实还存在一些收入比较低或是收入不稳定的人群,也还有一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解决。”

    王萌萌注意到,从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到今年的“一号文件”都提出,过渡期内要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就是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赵皖平说:“乡村振兴的时间跨度和工作难度,可能比脱贫攻坚更长、更大,思想上不能松。”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发挥中央单位和社会力量帮扶作用,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85后小伙子查永久是帮扶队伍中的青年干将。他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帮扶滇川两省少数民族脱贫攻坚工作队派驻挂职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扶贫办的副主任。2018年,他申请去扶贫,两个月后,他的孩子出生了。此后几年里,虽与家人聚少离多,但他亲眼见证了当地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这让他感到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两年扶贫工作结束后,他向组织递交了延期申请。他清楚村民脱贫攻坚的难,觉得还有很多事要自己来做,“我想跟乡亲们并肩作战,实现乡村振兴。”

    从大家拽着跑 变成自己向前跑

    过去一年,吴德带着四川农业大学的年轻专家和驻村干部成立青年技术团队,到雷波县为当地农户送技术、送服务。

    最受当地农户欢迎的是,他们为村民开通了“农业110”,谁遇到问题,只需打电话或者发微信,就能找到专业人士来解决。这些实招让老百姓特别高兴。吴德说,“大家收入增加了,才会有更高的积极性继续奔向乡村振兴。”

    吴德说,原来在脱贫攻坚战中,为了帮助深度贫困县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会为每一个贫困户建档立卡,“简单说就是,你家里有什么困难国家都会来帮你。”可随着政策逐渐过渡,政策的发力点和投入将更注重当地的基础设施,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更多人致富,进而步入乡村振兴的轨道,“从大家拽着你跑,变成你自己往前跑”。

    “一个贫困地区要想发展,最主要还是要靠内生动力。”今年全国两会,赵皖平提交了“关于建立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长效机制”的建议,他认为要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变,必须构建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80后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建湖县天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曼表示,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中,第一个就是产业兴旺,“这是检验一个地方脱贫成果的重要标志。产业兴旺靠什么?一定要靠年轻人。”

    这些年,鲁曼在农村建起了国家级众创空间,邀请年轻人来做“农村合伙人”,帮助年轻人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找到青春舞台。她认为,5G、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正在为传统乡村赋能,她对想到农村闯一闯的年轻人说:“只要你有想法、有技术,就能干出一番事业。”

    王萌萌更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确保脱贫群众不大规模返贫的问题。她发现,一些低收入者或者边缘户中,不少是因病致贫或是年龄偏大丧失劳动能力,她一直对这些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非常关注。村里一位农民因为生病没法干重活,也无法外出打工,村里的公益岗位给了他就业的机会,“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更要努力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奋斗的意义。”

    乡村少了年轻人 就像汽车缺了油

    近年来,王萌萌一直在全国两会上呼吁出台为乡村留住年轻人的政策。8年前,她大学毕业来到西孔村时,没人相信这个女大学生能真的来乡下种田,很多人都认为她“镀个金就走了”。

    直到她在村里干了一年又一年,四处调研后带着村民发展起种植草莓、西瓜、养殖龙虾等特色农业,才让大家的腰包渐渐鼓起来。这些年,靠一股拼劲儿给农村带来变化,让她觉得挺自豪,“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经历也让她清楚,农村少了年轻人,就像汽车缺了油,没有往前跑的动力。

    作为返乡大学生的“创业明星”,鲁曼这几年的关注点在如何支持返乡年轻人融入乡村建设上。“实现乡村振兴,说到底还是要靠人。”鲁曼认为,过渡期特别要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让他们能够成为乡村振兴的急先锋、顶梁柱和领头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秘书长、阜外医院麻醉中心主任医师敖虎山长期参与基层心肺复苏急救培训。他注意到,农村条件艰苦、工作难度大、任务繁重,“无人愿意去、来了留不住,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乡村振兴如何留人?王萌萌建议,一方面要完善激励机制,让那些愿意投身乡村振兴的青年干部、大学生有奔头,还要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年轻人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机制,把年轻人引向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定向培养农村科技型人才。

    吴德建议,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吸引城里人“回流”建设乡村;同时也要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优化治理能力,让年轻人伴随着乡村的发展感受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为第一名女大学生村官,杨宁已在村里打拼了10年。当年,她放弃城里的高薪工作,回到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做大学生村官时,很多人不理解她的选择。但就是她,带领村民搞种植、修村路、筑堤防,办加工厂、销农产品,让江门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0%降到0。

    今年2月25日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她颁奖。在她看来,这是对千千万万和自己一样把青春献给乡村发展的年轻人的褒奖。对她而言,前面的道路更加清晰坚定:铆足劲、加油干,要在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李晨赫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