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海归硕士转行收废品,淡定看待职业观念的转变

作者:孙小婷 来源:光明网2021年03月02日

“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去捡垃圾。”或许不少人小时候都听过这样的警告。但近日,一位海归硕士却选择辞去“光鲜”的金融行业分析员工作,转行成为一名废品回收员,平均每天回收3车废品,工作10余个小时,月收入超过3万元。年轻人张泉的故事在网上引发了不少讨论。

“这么高的学历为什么选择收废品,书不是白读了吗?” “卖废品真的能赚那么多钱吗?”今年32岁的张泉,本科毕业于英国莱斯特大学,并在英国拉夫堡大学攻读了国际管理专业硕士学位,他料到了自己的这一选择会受到不少人的质疑,但“之所以从事废品回收行业,是因为自己看好产业的发展前景,未来将在该行业继续深耕,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谋求更好的发展。”而他所在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COO廖鑫则称,目前公司约有150位废品回收员,超过70%都是年轻人。

看来,出人意料的不仅仅是从业者的学历,还有年龄。正如有网友评论的,“为自己的晚年感到担忧,竞争压力很大”,不少人可能在潜意识里就把收废品这个行业和中老年人划上了等号,还有网友以此类推,“那是不是以后保安的招聘要求也得是本科生了?”

惊讶之外,也有一些网友不这么看。不少评论认为“这是个体选择,无需过多评论。”“年轻有为,与时俱进。”“循环经济,大有可为!”似乎人们在看过了不少名校毕业硕士“卖猪肉、送外卖、当保姆、做保安”的故事之后,再面对此类新闻时,更多了一份淡定。

的确,以往人们习惯了用传统的求职观念和行业见解去衡量个体的选择,一旦看到“高材生”和从事的行业之间存在“落差”时就轻易地得出了“大材小用”的结论,甚至容易产生“学历贬值”“求职门槛过高”之类的焦虑心理。

然而,但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无惧他人眼光,做出多元的职业选择时,社会的观念其实也是在悄然发生转变的——人们能够更加尊重他人的职业选择,尝试放下对一些传统行业的偏见,并用新的视角打量行业中的机遇——这其实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征,也是行业蓬勃发展在人们思维认识中的投射。

而只有放下偏见,人们才能更好地从他人的选择中咀嚼出机遇,也让自己的认知边界能向外拓宽一些。就拿回收行业来说,它其实早已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并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重要角色。

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废品经销商家庭的亚当·明特,早在2002年开始就对中国新兴的废品回收业撰写了一系列开创性调查报告,并在《废物星球》这本书中写道:“不管是在小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在大型工厂里的分类线上,中国废品回收业的工人都表现出了不凡的智慧。我在上海住了十一年,几乎时时都能见识到这份智慧,并且对此赞叹不已。”

如今,近20年过去了,中国的回收产业已经在更强力的政策支持下不断升级发展。有相关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城镇垃圾清运量达到 2.4 亿吨,同比增加 6.16%,假设 2020-2025 年年均增速6.5%,预计到 2025 年城镇生活垃圾清运量有望达 3.53 亿吨。

当绿色环保已经成为明确的政策性要求,并将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时,未来产业成长的空间正来自于这些“围绕提高生产生活效率和结构性行业供需变化”而产生的机会。

当然,这并非是在说回收行业就能成为下一个风口,也并非让人们在看到高材生“送外卖、做主播”时也跟风选择同样的职业,而是说在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时,能够别急着下判断;试着放下刻板印象,更加平和地看待社会的变迁。

【责任编辑: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