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推荐
2020
12/25
23:08

战“疫”一年间:刻骨铭心,百般滋味

作者:新华社记者 王琳琳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 王琳琳)跌跌撞撞的2020年终于走到了岁尾。

    回首“爱你爱你(2020谐音)”的这一年,或许很多人都生不起喜爱。如果说生活就是一首苦乐参半的交响曲,那么这一年就是一首百味杂陈的歌。

    新冠肺炎疫情,让全世界共同经历着重大改变,也促使全人类在刻骨铭心的伤痛中思索生命的意义。

    先说几个万万“没想到”:

    没想到,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小小病毒”竟能在短短一年间夺去全世界170余万人的鲜活生命;

    没想到,“口罩”成了最大的刚需,“分餐”已是文明的标注,“预约”正在遍及周遭;

    没想到,“逆行者”逆袭为时代最可爱的人,“出境游”不再是度假的首选,“直播带货”成为拉动内需的劲旅,就连写入“生物钟”的两会、高考、开学也会延期……

    如上种种,皆因战“疫”;

    如上改变,刻骨铭心。

    再问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可以率先控制疫情?

    在不确定性陡增的2020年,中国交出令世界瞩目的答卷: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写下结语: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

    一位网友在留言中写下这样一段文字:“这一年带给国人最大的感受,大概就是对国家的信任和信赖吧……这是战胜一切困难最好的东西……”

    这一年,世界见证了“中国之治”的“变”与“不变”:

    战“疫”之初,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疫情,中国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决断力,果断采取了悲壮的“封城”之举。而后涌现出不少行之有效的防控举措:社区排查,重点群体监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落实属地责任,利用大数据平台和网格化管理提高疫情监控的时效性、有效性,线上问诊、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战“疫”之中,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具组合”在变,处置散发疫情的经验做法在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遵循却从未改变。

    这一年,人们尝试了生活方式的各种可能,更收获了改变带来的美好:

    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分餐制不仅有效抗击了疫情,而且大幅削弱了各类传染病的传播;直播带货、外卖经济、预约消费快速发展,催生出更多新兴产业,促进了内外双循环良性互动。

    复工复产、国内游、新基建等搜索榜单上的热词,既是疫情下中国创新驱动、化危为机的集中体现,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经济的脉络与走向。

    为什么我们坚信人类终将战胜疫情?

    又是一年寒冬,人类却仍未与新冠肺炎疫情作别:

    14日,一种变异的新冠病毒令英国“谈毒色变”;14日至20日的一周里,全球新增新冠确诊病例创疫情暴发以来新高;23日,“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南极也发现新冠病毒,自此疫情遍布世界七大洲……

    人类可以战胜疫情吗?

    有谚言说:当悲伤的乌云聚拢而来,仍要相信光芒离你并不远。

    回顾这一年,科技的飞速进展着实令人惊叹。此前,一款成熟的疫苗从研发、测试到生产需要5年至10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次,不到一年,世界各国就研制出了多种疫苗。

    尽管数据模型显示,接下来几个月,疫情可能更加严重。但到了2021年,随着疫苗产量扩大,接种人群增多,治疗覆盖形成规模,疫情的阴霾终将消散。

    2020年,关于“为什么”的疑问清单还有很多,可能因人而异,但一定各有价值。

    当年轮的指针即将从“0”拨入“1”,让我们,莫要草草作别、往事随风,勿忘总结成长、勇毅前行。

【责任编辑:罗征】

听胡先煦唱《津门谣》,解密天津城里的吃喝玩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2-25 09:47:48

一首唱给上海的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5 11:16:04

【中国吸引力】守护“神州北极”的火焰蓝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4 20:38:31

【中国吸引力】大兴安岭的“扑火尖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09 18:24:04

匠心雕琢 家乡古建“跃”纸面

新华网2020-11-20 11:42:04

非遗文化丨炒米制作技艺

新华网2020-11-19 16:06:48

“灯光下的精灵”——鲁南皮影戏

新华网2020-11-19 1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