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APP下载

瑶山深处:“红瑶女童”鱼水欢歌唱团圆

发布时间:2017-03-16 18:50 来源: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新华社南宁3月16日电题:瑶山深处:“红瑶女童”鱼水欢歌唱团圆

   李国闯、王伟、蒋耀宁

   正月十六,桂中龙城柳州艳阳高照,山云相挽。

   元宝山北麓的高寒山区瑶乡深处,春潮涌动,暖意融融。武警广西总队官兵与30名“武警红瑶女童班”学生、当地群众正欢聚一堂。

   “十二样的藤呀,依啰喂依啰喂,你说哪一根最长,我说什么都比不上武警亲人的情谊长……”这首20多年前由红瑶女童和武警官兵编唱的《武警红瑶女童班班歌》,一遍又一遍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大瑶山中的白云乡中心学校回响,清脆的歌声仿佛传唱着他们一个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武警广西总队政治部陈振宇主任向红瑶女童捐赠学习用品。

   思念吹响“集结号”:30名“红瑶女童”启程会“亲人”

   白云乡是融水红瑶同胞最多的乡镇,上学曾成为红瑶族女性一辈子的渴望与梦想。

   1988年9月20日,当地妇联、民委、教育局发动社会助学,在此创办全国首个“红瑶女童班”,深山老林中终于传出了红瑶女童朗朗的读书声。

   1992年,“春蕾计划”把“红瑶女童班”纳入首批救助对象。但由于经费不足和红瑶族世代“女不读书”的观念,“红瑶女童班”的开办举步维艰。广西总队获悉后,捐赠10万元用于援建“红瑶女童班”和全校教学条件改善,并倡议广大官兵积极参与扶贫助学。现在已是广西总队柳州市支队政委的何方礼,当年自己拿出津贴、工资,开始长期资助她们,并广泛发动身边及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还一有空就请假上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

   部队和何方礼持之以恒的援助既保障了“红瑶女童班”的正常开办,又改变了红瑶族的守旧观念。从此,这个班被命名为“武警红瑶女童班”,红瑶族“女不读书”的历史被彻底改写。

   1999年,“红瑶女童”艰苦求学的情况和广西总队官兵长期资助她们的事迹,被大众所知,许多社会团体与爱心人士也伸出援助之手,极大地改善了“红瑶女童班”的条件。

   如今,在广西总队以及何方礼20多年的坚守与付出、社会团体及爱心人士的接力下,“武警红瑶女童班”已成功开办了10届,共有458名少数民族女童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昔日闭塞落后的大瑶山里先后走出了第一位女老师、女军人、女医生、女党员、女干部、女企业家……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回报部队官兵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帮助。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想她们呀!”2017年2月11日,武警广西总队官兵决定第二天到当年帮助的一村一户、一校一班再去看看。

   “叔叔们来了!我一定回来!”当晚,第一、二届30名“红瑶女童”得知此消息,一个向瑶山集结的行动悄然展开。

   嬗变上演“故事会”:官兵行程200多公里不觉累

   12日8时,武警广西总队官兵踏上了通往白云乡的“探亲路”。

   “从柳州市到白云乡200多公里路,现在开车4个多小时就到了。以前基本靠走,仅从融水去就要翻山越岭大半天时间。”何方礼回忆,20世纪90年代,通往山里的路还都是土路,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路。每一次进山,总会带上4件套:一把砍柴刀用来开路,一双凉鞋用来过河,一把雨伞,一个挎包来装电筒、药品和干粮。

   “现在,她们过得怎么样?”何方礼对如今红瑶女童的发展也是如数家珍——

   红瑶族第一个女军人凤秀娟。

   第一届“武警红瑶女童班”的凤秀娟,后来到广西总队当兵还转了士官,成为了当地红瑶族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军人,还荣立了三等功。2004年底,凤秀娟退伍后被安排在白云乡计生站工作。凭着自学的卫生知识和在部队掌握的护理常识,使白云乡红瑶族妇女的患病率明显下降,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凤医生”。

   全国“春蕾之星”凤桂鲜。

   还有凤桂鲜,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她主动要求返回母校担任“武警红瑶女童班”班主任,成为全县历史上第一个红瑶女教师。2014年12月,凤桂鲜被全国妇联授予“中国儿童慈善奖--春蕾之星”荣誉称号,成为全国34人中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广西老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接见。

   第二届“红瑶女童班”韦君玉。

   与凤桂鲜同样以教学来反哺瑶乡的,韦君玉也是其中一个。2012年,她从广西教育学院毕业后,被首府南宁一所学校聘用。2013年,因为想起自己的读书经历,始终放不下山里那些孩子,毅然地放弃了在大城市的工作,来到了位于大瑶山深处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中学当起了语文老师。

   还有白云乡白难村的陈英花,她毕业后多次尝试创业,积累了不少经商之道。现在是历届红瑶女童班学生中生意做得最成功的、也是最有资金的一个……

   家访谱奏“双拥曲”:军民欢聚畅叙鱼水情

   临近12时,武警官兵踏进了大坳村凤金花家的路。

   凤金花是第二届的学生,2002年小学毕业,到外面打工了7年。返乡后,她利用所学,自主创业,在家乡开办了一个木材加工厂、一个榨油厂、一个灵芝种植基地,并通过“基地 农户”的模式,帮助很多乡亲脱贫,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车刚拐进村里,不远处就传来了吹芦笙、放鞭炮的声音。热闹的气氛让官兵感受到扑面的热情。

   走近凤金花的家,只见鞭炮在路边地面上铺开十几米长,噼啪作响;门前空地上,一群身穿民族服装的男子手执芦笙,围成一圈,绕着中间高大的笙王边舞边吹;四周,上百名群众兴高采烈地看过来,五六十名身披彩衣的红瑶女童与妇女分列路两侧,掌声雷动。

   院子里,6张桌子摆满具有民族特色的菜肴,排成了一线。

   凤金花的父亲告诉官兵,这是红瑶族接待恩人最高的礼遇。

   “没有你们的资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你们是我们白云乡红瑶族的恩人……盼星星盼月亮,可把你们盼来了。”受到资助红瑶女童的父母,每个人朴实的话里不停地流淌着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

   短暂的午饭结束,拍张合影留个念。

   拉家常谈发展,照合影留纪念。不大的院子里,橄榄绿与五颜六色的红瑶衣构成了一幅新时代民族团结、军民鱼水的双拥图。

   初心促成“大团圆”:母校团聚互吐感恩续新篇

   13时左右,武警官兵来到白云乡中心学校门前,30名第一、二届“红瑶女童”早已列队于校门两侧,等待官兵到来。

   走进学校,摆放在篮球场上关于当地风土人情、当年部队援建红瑶女童班历史的展板,立即把武警官兵记忆拉回到了从前。

   1993年初春,刚入伍半年的何方礼第一次进瑶山来到这里。当时春寒料峭,木条钉成的课桌下伸出一双双男生的光脚,整个学校不见一个女孩上学。想起自己因家贫一度辍学的痛苦经历和班主任老师一次次慷慨解囊帮自己重新拿起书本的过去,何方礼率先向中队发出“少吸一包烟,圆一个红瑶女童读书梦”的倡议,自己将每月21元的津贴分成3份:8元用来资助红瑶女童上学,8元寄给正在读书的妹妹,5元留作日常开销。从战士到干部,从拿津贴到领工资,何方礼省吃俭用,把大部分钱花在资助红瑶女童身上,一直未曾间断……

   如今,当年的女童,已成长成才,成人妇为人母,靠知识走出大山摆脱贫穷,怀揣感恩反哺社会,纷纷成了百姓贴心人、致富带头人、爱心播种人。爱的循环,让这里处处充满信心与活力。

   “我是从这里走出的第一个女军人,也是武警广西总队的兵。”座谈会上,凤秀娟带头发言,“对我来说,你们都是我的恩人与亲人。没有你们,今天我们可能还和父母一样要在这大山里劳作一辈子。特别是自从上了学、当了兵,我成了我们红瑶族数十年来第一个有文化的女性和军人。”

   忆苦思甜,饮水思源,简洁言语吐心声。凤桂鲜、凤秀英、戴妹花、陈英花、代妹省、代梅英等红瑶女童,一个接一个地由衷表达着埋藏心中许久的情感与感激。

   六七十平方米的教室内,溢满感动,主持座谈会的何方礼感慨道:“一晃20多年过去了,虽然一切就像发生在昨天,但是瑶乡已今非昔比。如今,再也没有不给女孩上学的家庭,且走出大山的人越来越多!”

   言语交流间,太阳已经爬到了山顶。武警广西总队官兵们把来时准备的文体器材、学习用品等10余箱价值近2万元物品,交给了这里仍在年少的红瑶女童……

【责任编辑:姜继葆】
相关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防务视频 更多>>
1月2日,新疆阿勒泰消防支队新兵复训队组织官兵开展冬季抗寒训练,全面提升严寒季节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俄罗斯高超音速武器已经投入测试,俄称其是“撕开”北约防御的利器。
俄2艘"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前往北极,执行潜射导弹齐射任务。此举是向美展示武力,也表明了保护俄在北极利益的决心。
近日,日本安保法案获得通过,该法案授予日本自卫队海外作战的权利,扩大了日本军事行动的法律空间。
名家专栏 更多>>
大陆武统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海协会原副会长王在希提出“北平模式”解决台湾问题,引起网民强烈关注。当年是几十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先打下了天津,切断了傅作义的退路;然后兵临城下北平,傅作义才做出了和平起义的决心。
1月4日台湾《联合新闻网》爆出“俄罗斯为防止中国仿制,焊死苏35发动机”,一时间“中俄矛盾”再次成为吃瓜群众关注的焦点。俄罗斯与中国国力此消彼长,部分俄罗斯人心态失衡。
跨年之夜,发生在夜总会的一场恐怖袭击事件为土耳其的新年开局蒙上了血色。国际方面,在叙利亚问题上,土耳其将原本对准阿萨德政权的矛头掉转,加大了对“伊斯兰国”的打击力度。
网评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