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2020
12/31
14:55

临时家园里,爱和温暖永恒

作者:王晨辉 来源:浙江日报

“大伯,快请进,到了这里,您就和在家一样!”12月30日上午9时30分,记者来到杭州市救助管理站,遇到一位老人背着行李在门口徘徊。看到有人求助,副站长刘伟英马上带着工作人员潘辉,把老人接进站。

“先在这里暖和一下,一会儿办理入住手续。”在接待室,刘伟英给老人递上一杯冒着热气的姜茶。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位于西湖区,负责对在杭州生活无着人员以及在杭州临时陷入困境的各类困难人员实行全天候24小时救助接待,并开展对受助人员的教育、寻亲、救治、返乡和延伸服务等工作。

这名求助者姓余,今年65岁,来自云南。余大伯一个月前来杭州,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身上的钱花完了,12月29日在拱墅区祥符街道露宿,被民政局工作人员发现后,接到附近的临时避寒点过夜。12月30日上午,经拱墅区民政局推荐,他来到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寻求帮助。

办完入住手续,余大伯来到房间,知道老人还没有吃早餐,潘辉又让食堂做了一碗云南口味的炒米线。

记者注意到,余大伯住的房间大约30平方米,有4个床位,室内空调的温度已开到26摄氏度。渐渐地,老人的脸色从苍白变得红润,他脱下外衣躺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

随后,记者又和潘辉来到二楼活动室,来自甘肃天水的老胡和来自山东烟台的小金正在看电视、吃水果。老胡和小金来杭州有两个月了,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在另一间活动室,社工蒋晨风正陪两位来自四川的受助女孩做游戏。

“每当寒潮等极端天气到来,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刘伟英说,12月29日晚上,他们16位工作人员分两路到杭州大街小巷开展救助,帮助21位露宿者转到救助站或临时避寒点。

“这些年求助人员逐年减少,并且从过去的以衣食无着者为主,转变为现在以临时陷入困境者为主。”刘伟英说,以严寒天救助为例,2016年1月20日至26日的寒潮,他们平均每天救助80人次,而今年12月29日到12月30日中午,救助人数为32人次。

救助的人少了,但救助管理站的服务水平在不断提升。刘伟英说,除了让受助者吃好住好,这里还有丰富的文体活动,有家一般的温暖。

“今天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吧!”10时30分,司务长张钰涛把受助人员叫到食堂,准备了面粉和馅料。记者看到,食堂墙上已挂起“喜迎新年”的横幅和一串串灯笼,显得格外喜庆。“杭州是个挺温暖的城市。”来自重庆的受助人员小冯说。

“聚到一起,我们就是一家人,你们暂时有困难,我们尽力帮助你们,这里虽然是个临时的家,但爱和温暖是永恒的!”12时,一碗碗饺子端到受助人员面前,刘伟英的一番话,让不少人的眼眶湿润了。

【责任编辑:张诗莹】

苏州的文艺范儿都“藏”在诗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2-24 10:06:30

听胡先煦唱《津门谣》,解密天津城里的吃喝玩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2-25 09:47:48

一首唱给上海的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5 11:16:04

【中国吸引力】守护“神州北极”的火焰蓝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4 20:38:31

【中国吸引力】大兴安岭的“扑火尖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09 18:24:04

匠心雕琢 家乡古建“跃”纸面

新华网2020-11-20 11:42:04

非遗文化丨炒米制作技艺

新华网2020-11-19 16:06:48

“灯光下的精灵”——鲁南皮影戏

新华网2020-11-19 1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