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2020
12/28
10:51

“没有人可以定义我们自己”

来源:豫青年

“穿粉色才好看,女孩子就应该穿粉色。”

“你看人家隔壁小明每天晚上都学习到那么晚,你怎么早早就睡觉了。”

“你看这个孩子,皮肤这么黑,怎么平时也不注意点。”

于是,后来的你,买衣服时会不自觉地挑几件粉色;每天都逼迫着自己学习到很晚尽管效率很低;每次出门都在脸上扑厚厚的粉,或者戴口罩,避免别人再评论自己的肤色。

从小到大,这些带着评价性的话语,左右着我们的想法,使我们逐渐陷入一个被别人所建立的框架。

这些话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了我们的脑海,影响着我们一举一动。尽管我们想挣脱束缚,但一些无形的东西将我们紧紧束缚住。

于是,我们越来越在乎别人的评价,越来不认识原来的自己。最真实的自己仿佛已经在某一刻,迷失在别人的评价里。

最近正在播出的节目《听见她说》仿佛说进了我们心里。

在第一期里,一个长相一般的女孩子向我们展示了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她被各种美的定义所左右着,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里,被许多“三观跟着五官跑”的人所左右着。

她陷入了囹圄,她几近偏执地改变着自己的长相,改变所有别人不满意的地方。她用假发掩盖着自己发量少的事实,用双眼皮贴来迎合别人的审美。

她所说的这些,也是很多人所经历过的或者正在经历的。她用自嘲的方式,用带着质疑语气的独白,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保持清醒,从左右着自己的“魔镜”里,找回自我。

另一个故事,是一位中年妈妈对语言暴力的质疑。

她活在被规划好的生活里。别人的话不知不觉成为了她生活的目标。也许就是身边最亲近的人,用最诚恳、最真挚的语气说着狠狠束缚住你的话语。

“就应该......”“你不该......”这样简单的祈使句,让我们一次又一次退步、妥协,只为了身边的人眼睛里不再有失望的目光,可我们本身的棱角被磨得平滑,和许许多多人一样。

于是,“你不该......”这样的话的杀伤力越来越大,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我们本不该如此的。

是什么时候我们习惯了这样的语言环境,是什么时候我们的目标都变成了别人眼里的欣慰,并非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有人说:“我也不想这样,可是,别人不说这些,我也不知道要做什么了。”也有人说:“我也不想盲目听从别人的评价,我只是不想身边的人对我失望。”

这样的思维方式已经存在太久了,我们都很难从这样的循环中跳出来。

可是,我们不能一直妥协,我们不能一直活着别人画的框架里。我们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人生,我们有选择的权利。

被别人的评价伤害过的枝丫,不应该就此失去生命力,而应该更加顽强地生长,活出本来应有的样子。

要保持清醒,不要陷入别人的定义里。我就是我,不是另一个谁。

别人的评价可以听取但不能盲从,可以选择性采纳但不可以被它裹挟。不要让别人的话,成为锋利的剑,削平自己的棱角,削平自己本该有的独特之处。

如果,你还在别人设定的框架里迷茫,那么尝试着关注自己,关注自己原本的独特之处,保持清醒,对每一句评价,作出正确的选择。

希望有一天,你会发现,女孩子不一定要穿粉色;不熬夜的学习其实更适合你自己;健康的肤色也是上天赐予你的宝贵的礼物。

迈出坚定的一步,从质疑别人不合理的偏见开始,从找寻最真实的自我开始。慢慢你会发现,不被别人定义的自己,是一件很舒服、很值得为之努力的事。

只有自己,才可以定义自己,没有谁,能左右你。

【责任编辑:曹竞】

听胡先煦唱《津门谣》,解密天津城里的吃喝玩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2-25 09:47:48

一首唱给上海的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5 11:16:04

【中国吸引力】守护“神州北极”的火焰蓝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4 20:38:31

【中国吸引力】大兴安岭的“扑火尖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09 18:24:04

匠心雕琢 家乡古建“跃”纸面

新华网2020-11-20 11:42:04

非遗文化丨炒米制作技艺

新华网2020-11-19 16:06:48

“灯光下的精灵”——鲁南皮影戏

新华网2020-11-19 1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