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神奇的二维材料 能带给世界怎样的改变?

百位院士专家研讨二维材料发展空间

发布时间:2018-05-27 14:32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孙海华 王凡华 卢迪

    中青在线西安5月27日电(王凡华 卢迪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海华)“如果你的手机触屏是二维材料制作的,那你完全不用担心它会碎屏。这是真的吗?”5月26日—28日,在西北工业大学举办的“首届丝绸之路国际二维材料科技会议”上,来自国内外的近百位院士、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研讨二维材料精彩无限的发展空间。

    3D和三维一直是21世纪以来的热门词汇,例如3D电影、3D打印等等。在这些行业中,三维不但意味着更好的视觉效果,还意味着更高的技术水平。然而,对于某些领域来说,事情却不是这样。

    在2000多年前,哲学家就曾对物质本源的问题,产生过激烈的讨论。原子派认为物质在无限分割之后,最终会小到无法分割。所以他们把组成的物质称为原子,寓意为不可分割。

    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现代依然沿用了原始的词汇“原子”,但是其不可分割的本意早已名存实亡。科学家在近百年通过利用物理的手段证明原子是可以分割的。原子的定义变成了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

    即便原子是可以分割的,但最大的原子仍然达不到肉眼可见的程度,可以说人们目前能够看到的物质都是由原子三维堆叠而成的。如果能把原子平铺为一层,那么这种物质也就是当之无愧的二维材料。

    我们通常所说的二维材料,是指电子仅可在两个维度的非纳米尺度(1-100nm)上自由运动的平面的材料。不同于一般纳米材料、三维材料、一维材料。

    2004年,两名英国物理学家成功地将只有单个原子厚的石墨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即最初的二维材料,两人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因为石墨烯是一种性能极其优异的材料,不仅透明导电,而且硬度极高,兼具柔韧性。10多年来,石墨烯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一层保鲜膜厚的石墨烯,需要一头5吨重的大象站在铅笔上形成的压力上才能将其刺穿。如果将这个技术应用到电脑、电视、手机触摸屏,显然,根本不用担心碎屏。

    石墨烯的发现,极大推动了二维材料领域的研究。人们还发现了二硫化钨、二硫化钛、二硒化钼、碲化锑及碲化铋等二维材料,这些材料都具备各自特殊的性质,用途超乎想象,人类对二维材料的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材料领域学科跨度大、范畴广、种类多,一直以来呈现多点开花、热点频出的创新态势。二维材料是当下的前沿领域之一,涵盖了印刷电子、柔性电子、超级电容、太阳能电池、量子点、传感器、半导体制造等,具有十分优异的机械、热学、光学特性,是多领域实现颠覆式创新的基础。

    目前,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已将二维材料研究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我国在该领域虽启动稍晚,但科研队伍体量大、后劲足,是研究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区域之一。随着近几年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研究广度不断拓宽,有些方向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做出了全球范围内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次大会由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西安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院主办,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共同协办的科技会议上,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耶鲁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分别在大会上呈现共60场高端学术报告。

    “这次交流活动的意义,旨在为西安电子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与创新注入活力,创造机遇,促进西安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合作与沟通。”本次会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

    记者了解到,虽然二维材料的研究、应用都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其实际应用和产业化需求仍有相当距离。同时,二维材料家族中仍有不少备受期待的新材料尚未被制得,部分二维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也有待揭示。“我们需要不断提升二维材料的品质,这是一条漫长而崎岖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言。”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刘忠范在会议报告中坦言。

【编辑:董志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