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郑云龙唱《送别》,领悟淡雅唯美的离别意境 | 青春宇宙
《青春宇宙》
回顾青春岁月,讴歌百年征程。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主题曲,歌声里,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那群青年的独特烙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和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腾讯影业共同出品了《青春宇宙》音乐专辑,希望以青春之朝气、青年之声音,再次演绎7首100年来的经典青春歌曲。
今天,让我们来聆听青年歌手郑云龙和北京大学学生代表共同演唱的《送别》,一起领悟淡雅唯美的离别意境。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看到这段熟悉的歌词,也许你已经不由自主地哼唱出来了。
这首《送别》是李叔同根据美国19世纪作曲家奥特威所作《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词的一首著名学堂乐歌,曾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选用,由此被大多数人所知晓吟唱。
李叔同先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有七十余首,其作品大多借景抒怀,意境深邃渺远。其中,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是流传最广的这首填词作品《送别》,意境之唯美,曲调之淡雅,更是达到了哀而不伤的至高境界。
“学堂乐歌”在本质上是新式学堂的校园歌曲,它从日本学习了新式乐歌的创作方法,一般借用日本、欧美的音乐曲调,填上自己创作的新词,从而编成新式乐歌。
这种乐歌在后来民国的学堂教育中成为广大师生传唱的主流歌曲,影响深远,李叔同的《送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送别》之所以会有如此淡雅唯美的意境,与其意象化的歌词风格密不可分。
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多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集中起来,强烈震撼着我们的离别情绪。
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奠定了作品伤感惆怅的情感基调,同时也制造出一种饱含深情的古雅意境,这种意境伴随着婉约的曲调内化成听众的一种情感体验。
细听《送别》,其第一段“写景”,将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具象情景呈现出来;第二段抒情,抒发了知交零落天涯的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
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出世顿悟的暗示。概括来说,《送别》实际上是用象征传达出李叔同送别朋友、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它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也是李叔同即将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朋友惜别,把酒临欢,抛开所有的愁绪凄苦,一切深情厚谊都浓缩在了梦寒浊酒的亦真亦幻中。
奥特威的《梦见家和母亲》,歌曲韵律质朴而饱含深情,曲调自始至终和缓舒畅。与《送别》歌词巧妙配合,又隐隐自成一家,传达着淡远悠长的悲凄之感。
词已尽,曲无穷。歌曲中人们之间的送别似乎还有许多事要做,还有很多话要说,但所有的一切都渗透在了无言的曲调中,缓缓流入人的心里。
碧连天,山外山,一壶酒,别梦寒......细听《送别》,长亭古道边的乐曲又夹杂了多少人生悲欣交集的感叹,《送别》正是在这样淡远的意境中不断变换着人生聚合离散的悠远韵律。
一曲罢,虽聚散离合变幻,人生境遇不同,但我们要倍加珍惜光阴。愿离别后的下次相见,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送别》制作名单
出 品 人:张 坤
总 监 制:毛 浩
监 制:闵 捷 付豪杰
艺术总监:唐 轶
统 筹:丁汪敏
音乐监制:王正东
作 曲:约翰·庞德·奥特威
作 词:李叔同
演 唱:郑云龙
合 唱:北京大学学生代表
传播统筹:张浩祯 沈少博
音乐统筹:许 怡
宣传文案:张浩祯
图 片:视觉中国
部分素材来源:百度文库李叔同《送别》赏析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腾讯影业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