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金盘五千面,红酥点出牡丹花”,随着一双双巧手在金丝银丝上有序挥舞,一件件雍容华贵、巧夺天工的艺术品逐渐露出了雏形。雕塑般的曲线,无与伦比的视觉张力,让人们深深感觉到花丝镶嵌“编的是传奇,錾的是历史”。
在古代,花丝镶嵌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过年时,许多人会给重要的好友送上自己珍藏已久的花丝镶嵌。在他们心里,送出去的不仅仅是一件赏心悦目的工艺品,更是一种心意和新年祝福。
今天,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优酷视频共同打造的《指尖上的非遗》节目中,将由北京花丝镶嵌非遗传承大师程淑美,青年演员魏大勋和主持人王向群带大家了解“燕京八绝”之一——花丝镶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的精美和华丽吧。
花丝镶嵌,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由“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相结合,其起源于春秋战国金银错工艺,发展至明代达到巅峰阶段。2008年6月,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古代,花丝镶嵌是宫中女子必不可少的装饰品,上至帝后的皇冠,下至后妃命妇的礼饰配饰,均大量采用花丝工艺,并留下大量经典传世作品。
除了有着可供人欣赏的外表之外,花丝镶嵌还有着丰富的实用性。比如做成小件的手镜、花插以及各种各样的盒、瓶、缸等等,造型小巧玲珑,方便携带。也可以做成陈设品,如:香炉、动物、建筑物等供人欣赏。
“花丝万缕织金冠,妙手镶嵌有乾坤”,用来形容花丝镶嵌工艺再恰当不过了,它将金银的美感推向了极致,和景泰蓝、玉雕、雕漆等工艺被称为“燕京八绝”。
一件精美的花丝镶嵌工艺品背后,往往积攒着无数匠人的心血和汗水。
程淑美大师以素描及立体造型能力见长,并师从花丝老艺人翟德寿先生和玉雕老艺人何荣先生。其作品以花丝镶嵌为主,与玉雕等多种工艺嫁接,她把立体造型与传统花丝技艺相结合,使其作品区别于以首饰、器皿、建筑为主的传统花丝产品,属于创新工艺。
在本期节目中,她也带来她的几个作品,如:福寿花丝小碗、舞马衔杯金银壶、如意观音等,其中《盛世永年》如意更是作为建国60周年献礼作品,寄托着程淑美大师对祖国美好的祝福。
精致繁复的造型、雍容华贵的风格令魏大勋对这些艺术品爱不释手,在程淑美大师的帮助下他也迫不及待地上手,尝试亲手打造一件自己的花丝镶嵌作品。
花丝镶嵌常以花丝为骨,镶嵌做饰,选用贵重的金银通过压条,抽成发丝一般细的丝,采用掐、填、攒、焊、堆、垒、织、编等传统技法,将金丝弯曲勾勒成各种造型,镶嵌以玛瑙、翠羽和各色宝石,是一种复杂繁琐的工艺。
在确定好要制作的图案后,拉丝是花丝镶嵌的第一步。
不同型号的花丝都是师傅们从拉丝板中一条条拉制出来的,拉丝板的眼孔通常是合金和钻石制成的,最大直径4毫米,最小的直径只有0.2毫米。而魏大勋在大师的帮助下烧红银丝,开始搓花丝。
在行内,拉出来的单根丝被称为“素丝”,两股或两股以上的丝通过搓制成为各种带花纹的丝则被称为“花丝”。最常见的花丝一般都是由两三根素丝搓成,复杂一些的还有麦穗丝、麻花丝、小辫丝等林林总总近20种。
拉完丝后就要开始进行“掐丝”这一阶段了。在大师的帮助下,魏大勋用镊子将花丝掐成事先画好的图案,并粘焊在其所改造的旧物上。“掐丝”工艺是花丝镶嵌工艺中的基本功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而与之衔接的就是“填丝”了。
“填丝”也叫平填,就是将制成的花丝图案平填在规定的图案里,同时这道工艺是最为单调也是最为费时的工序。
做好“填丝”就需要“攒”了,将做好的每一个零部件开始组装在一起,安上焊药,再依照图案摆放然后就可以进行焊接了。
像节目中所进行的旧物改造,其中最为注重的就是焊接的过程。在大师的指导下,魏大勋很快就上了手,虽然操作不是很熟练,但从他手下的动作来看,作品的雏形已经初现。
现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了,“每一个步骤都是在考验你的耐心、定力。”魏大勋在体验了一把花丝镶嵌后不由地感慨道,而恰恰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缺乏的。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一直都有种让人惊艳的魅力,花丝镶嵌更是从古时一直活跃到了现在。如今经过匠人呕心沥血的浇注改良后,更是舍了一些繁杂,多了一丝趣味,但不变的却还是其独有的魅力与风采。
正如程淑美所说,“花丝镶嵌是金与火的艺术”。
繁复精美,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
就让精湛的工艺在指尖挥洒,沉醉在花丝镶嵌里。
节目制作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