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朱赢椿:我把豆腐,做成“2022最美的书”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2022年12月24日

一块豆腐,大有文章,煎炸烹炒,千变万化。豆腐深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是三餐四季的家常美味,也承载着浓浓乡愁、童年记忆和人生百味。

著名图书设计师、我校教师朱赢椿于日前推出的图文书《豆腐》,刚刚斩获2022年度“最美的书”。书中收录了与豆腐有关的诗歌、文章、谚语、戏曲、灯谜和专访等,趣味与创意让这道“豆腐大餐”显得既赏心又悦目。


 人间有清欢,豆腐有情味


一句“白菜豆腐保平安”蕴藏着至简的哲理;一盘小葱拌豆腐教人处世“一清二白”;一声卖豆腐的叫唤,回荡着浓浓的乡愁……豆腐已经不只是一味简单的美食,更是一个代表了历史、饮食、文化的精神符号。

豆腐历来都为文人所喜爱,在《红楼梦》《随园食单》等作品中总能觅得豆腐的身影。

作家殳俏认为,豆腐之软,诚如中国人心目中软的最高境界:不攻击,却有抵抗;不争执,却有原则;这样的软,不是瘫软,而是气质上的谦和,心底里的慈悲。在作家马家辉眼里,豆腐里面有禅,要用减法吃豆腐,即把贪念除去,把急躁踢走,唯有在静中明白淡的滋味。

在南京学者薛冰眼里,豆腐可贵可贱,搭配入菜的范围极广,平常人家有青菜豆腐,因为有“青菜豆腐保平安”一说;南京人在夏天会吃凉拌豆腐,即在豆腐里切些葱花、滴几滴麻油;到了冬天,将豆腐用滚水浇过,再冻上一夜,便成了冻豆腐,由于易入汤汁,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据朱赢椿介绍,他还联系了多位非文学专业的朋友,向他们约稿,包括来自音乐行业的叶蓓、演艺行业的喻恩泰、建筑行业的野城等,通过这种跨界方式,探索出了更多关于豆腐的好玩内容。除此之外,书中还特别采访了当代豆腐匠人,讲述豆腐制作的工艺。

从《肥肉》到《豆腐》

食物中蕴含情感密码


早在八年之前,朱赢椿就联合浦睿文化策划了“食物主题系列书籍”中的第一本书,这就是名噪一时的《肥肉》。他以肥肉为话题,给一百多位作家及名人布置“命题作文”,将他们对肥肉的记忆集为一体。

这个看似简单的话题,吸引了叶兆言、麦家、张嘉佳、蒋方舟、刘晓庆、杨澜等一众名人,悉数上场,讲述自己与肥肉的深厚情谊和不解之缘;书中还衍生出了很多由猪肉制作的食物,比如,肉圆、油渣,甚至细化到一道道耳熟能详的菜。

其实,朱赢椿并不待见荤腥,“在我们中国人的餐桌上,除了红烧肉,最常见的一道菜就是豆腐了。当大家吃完油腻腻的肥肉后,换个清淡的口味尝尝也是挺好的。这个念头就这样冒出来了,‘我要做一本豆腐’,而且就得是豆腐的样子。”在朱赢椿看来,今天的人们,饮食面临着更多选择,这个时候,食物所承载的乡愁在慢慢变淡,正需要一种别开生面的形式,唤醒中国人寄托在豆腐上的文化基因与情感密码。

从《肥肉》到《豆腐》,这一等就是8年。“还是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放臭了是臭豆腐!”作为中国人的传统食物,豆腐配合各种烹饪工艺,更是呈现出千变万化的佳肴。“它已经不只是一种简单的食物,更是一个代表了历史、饮食、文化的精神符号。”朱赢椿表示,对他自己而言,白菜炖豆腐这道菜,则是味蕾深处非常强烈的记忆。

一块豆腐书的诞生 


8种豆腐,10余种艺术体裁,200余位作者,共同成就这一本“豆腐人文小百科”。

冯唐、史航、于谦、刘亮程、叶蓓、喻恩泰、陈晓卿、黛青塔娜、麦家、王五四、林曦、Tango……从风味到形态,从美食到文化,受邀的作家名人们以笔墨传达对豆腐的个性化体验,分享独家故事;

冻豆腐、豆腐脑、豆花、豆腐干、臭豆腐……营养又美味、好吃且不贵的豆腐,在中国人的手中,作出千姿百态的变化。其中蕴含着童年餐桌旁的期待,寄托了故乡的记忆与思念,也是中国人生活智慧的生动表达;

书画、老照片、诗词、杂谈、戏曲、俗语、灯谜……当你打开这本《豆腐》的时候,你就进入了一座“豆腐博物馆”,近距离感受豆腐文化的丰富多彩。豆腐已经不只是一味简单的美食,更是一个代表了历史、民俗的独特符号。

好看又好“吃”,豆腐书的设计之美


眼前的这块“豆腐”洁白方正,捧在手里颤颤巍巍,甚至有豆腐应有的一种细腻触感——其设计正是模拟豆腐表面纹理而成;全书厚达1300多页,由于采用的是50克柔软字典纸,显得更加厚实、细嫩、柔滑。

细节之处尽显书籍之美,这也使得这本“豆腐”书显得好玩、好看,又好“吃”。正如朱赢椿所说:“书装设计的灵魂在于自然而然,像不动声色地从书里长出来一样。”在他看来,“无风格”才是最独特的风格。书的设计是整体的,字体、字号、行距、字距、墨色、纸张的舒适度等,都体现了这本书的气质。

《豆腐》是朱赢椿践行本真设计的一次回归。据介绍,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他特意买来豆腐进行拍照、观察和比对,并将制作豆腐使用的纱布纹理扫描到电脑里,用作封面底纹;为了还原豆腐表面细微的凹凸不平的颗粒感,他还进行了多次试验,最终选择了浮雕版;字体则选用普通的楷体,既柔和,又质朴,看不出有任何装饰。

这块豆腐书,版式设计力求简洁,却又处处用心,尽显巧思。


在这样一块内容与颜值并存、豆香情浓的豆腐里,我们一起感悟中国人吃的智慧。相信品尝完这块豆腐之后,我们更能感悟出那些平淡生活中的情与味,更能走近我们共有的传统文化,唤起内心深处关于豆腐的深厚情感。


朱赢椿介绍

朱赢椿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南京著名图书设计师。其设计作品,不仅多次获得“世界最美的书”“中国最美的书”等奖项,还曾在德国、英国、捷克、韩国等国家巡回展出。代表作有《不裁》《虫子旁》《虫子书》《设计诗》《便形鸟》《蜗牛慢吞吞》等。

【责任编辑:曹竞】

“汉语盘点2022”年度字词揭晓

新华社2022-12-21 11:39:10

80多年前,庄学本的“西行漫记”

北京青年报2022-12-23 10:27:56

在十三陵寻找今天的大明风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2-15 10:44:34

《云上的小店2》:把乡村振兴的故事写下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2-22 17:14:30

微电影作品展播:《爱力》

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12-18 20:30:00

巴蜀石窟造像:独具魅力的地方就是人间烟火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2-17 14:05:18

中青教育 | 微观中国·五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2-01 20:53:44

青年工美匠人“玩转”传统文化|温暖一平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2-01 12: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