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亚太翻译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婷婷)6月25日,第十届亚太翻译论坛在京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翻译世界中的合作:新时代、新变化、新模式”,由国际翻译家联盟、中国翻译协会联合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
北京外国语大学供图
开幕式上,中国翻译协会会长、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在致辞中指出,翻译在推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和人类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就推动亚太地区翻译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提出了四点倡议:一是把握大势,服务亚太地区繁荣发展;二是健全体系,加快翻译行业标准化建设;三是深化交流,增进亚太地区文明交流互鉴;四是融合发展,推动翻译领域新技术应用。
国际翻译家联盟主席艾莉森·罗德里格肯定了亚太翻译论坛在翻译工作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她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亚太翻译界能够在掌握翻译技能的同时,通过技术推动翻译工作,更好地满足时代需求。
“沟通心灵,谋求合作,加强文明互鉴,是当今时代赋予翻译的新崇高使命。”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杨丹认为,亚太翻译界应进一步凝聚智慧,互学互鉴,利用技术赋能,将加强合作作为贯穿翻译事业的永恒主题,助力推动全球治理与合作发展。他表示,北京外国语大学正在积极实施全球语言、全球文化和全球治理等“三个全球”战略规划,准备迎接新挑战。
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主席巴特·德弗兰克表示,国际翻译界应加强定期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借鉴,同时加强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协作实践能力,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促进全球语言服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开幕式后,亚太翻译论坛联合委员会主席、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国际译联理事高岸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琳妮·鲍克,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韩国亚洲大学口笔译研究中心主任姜智慧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任文教授分别作了主旨演讲。
论坛期间,与会代表还将围绕机器翻译中的人机合作模式、流媒体时代的翻译合作、语言服务中的合作研究等主题展开讨论,探索翻译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