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从贝加尔湖飞来的精灵》讲述37年人鸥情

作者:张文凌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04月11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37年前,西伯利亚的红嘴鸥为何会长途迁徙飞临昆明?37年里,昆明人和红嘴鸥发生了多少故事?4月9日,由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云南省摄影家协会、杨长福(名家)工作室承办的《从贝加尔湖飞来的精灵——红嘴鸥飞临昆明37年摄影回顾展》,用影像展示了昆明37年保护红嘴鸥的历程,以及人鸥相亲、和谐相处的不了情。

《从贝加尔湖飞来的精灵》在云南文学艺术馆开展。刘建华/摄

精彩的摄影作品引人驻足。刘建华/摄

1985年11月,红嘴鸥首次现身昆明城区水域。从此,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红嘴鸥都从西伯利亚长途迁徙飞临昆明越冬,与昆明人嬉戏相亲。37年来,全民护鸥成为昆明人的集体行动。红嘴鸥也作为公众共享的“公共产品”纳入政府管理范围:昆明市政府多次下发通告保护红嘴鸥;同时,加快滇池湖滨带的生态恢复,为红嘴鸥提供生态栖息地;因为红嘴鸥,昆明成为国内最早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城市之一。2003年、2004年、2020年,昆明没有因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冠肺炎疫情,驱逐和猎杀红嘴鸥,而是采取全面清扫、消毒,对红嘴鸥血液、粪便和唾液进行采样,检测红嘴鸥是否携带对人类有害的病毒等措施,继续保护红嘴鸥。37年来,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几千只增加到2022年的4万余只。昆明成为国内唯一一个红嘴鸥定期、长期、大量栖居的城市。“人鸥同嬉”是昆明最受欢迎的旅游项目之一。

《疑是银河落九天》 1992年获国际环境摄影比赛荣誉奖。 刘宏/摄

《远方的朋友》 胡晓立/摄

《人鸥同乐》 刘建明/摄

为探寻红嘴鸥的迁徙路线及生活习性,昆明鸟类协会、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机构曾分别于2006年和2015年组织科考队,前往贝加尔湖红嘴鸥繁殖地及迁徙沿线进行科学考察。还给50只红嘴鸥佩戴了GPS追踪器,监测红嘴鸥飞行的状态、轨迹、速度、高度以及迁徙过程中停留的坐标点、途经地的生态条件等,获得了红嘴鸥迁徙的科学数据。探寻了红嘴鸥的活动轨迹,揭开了红嘴鸥生态谜团。研究者们编写出版了《红嘴鸥》《春城鸥情》《人鸥情未了》《春城鸥盟》等书籍,使红嘴鸥科普知识广为传播。

昆明鸟类协会科考队在贝加尔湖红嘴鸥繁殖地考察 王英/摄影

2015年戴上GPS追踪器、2016年回到昆明滇池边的红嘴鸥“大坝5号” 马云刚/摄

红嘴鸥的飞临,给“摄影天堂”云南提供了一个个摄影的“热点”、“兴奋点”。37年来,国内大量摄影人拍下了红嘴鸥不计其数、让人怦然心动的精彩瞬间,同时,也记录了昆明人爱鸥护鸥的动人故事。

《马路观鸥》 刘建华/摄

《难忘海鸥伴童年》 杨惠滇/摄

《疫情挡不住》 刘建华/摄

《人鸥情》 高宏/摄

摄影家李志雄在拍摄中认识了喂海鸥的老人吴庆恒,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购买食物,每天步行10多公里到昆明的翠湖公园喂海鸥,直至去世。1996年,李志雄的专题摄影《海鸥老人》被媒体大量刊发,感动了中国。当年,这一作品获得了中国新闻摄影协会年度新闻摄影赛“人与自然类”金奖。人类学学者邓启耀根据这一主题改写的文章《老人与海鸥》入选小学语文课文;《海鸥老人》的故事还被改编成电影上映。

《海鸥老人》 李志雄/摄

本次影展不仅收录了这些历史照片,还从全国1万多幅来稿中精选200多幅照片,展现

了云南、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宁夏、西藏、四川等10余个红嘴鸥迁徙、栖息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为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鸥飞讲武堂 》 摄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 赵家林/摄

《和谐涪江》 摄于四川绵阳市涪江三江半岛 郑玉德/摄

《归来》 摄于陕西渭南市 刘尚乾/摄

【责任编辑:郭韶明】

《从贝加尔湖飞来的精灵》讲述37年人鸥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4-11 22:41:21

中青阅读2022年4月生命书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4-11 19:35:05

一曲《绽放》献给抗疫一线青年志愿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4-08 12:18:47

今天,请听我们的回答

青春深圳2022-04-05 18:45:25

在家上一堂电影课?《知识大师课·电影篇》上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4-01 20:14:18

2022年《传承的力量》清明篇4月5日倾情播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4-01 20:33:11

“大熊猫与自然”雅安摄影展启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31 2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