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高校开设“新奇课程”:69.5%受访者期待实际操作类课程

作者:王品芝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11月06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矫芳

近年来在大学里,一些独特的“新奇课程”受到学生们的追捧,烹饪、集邮、野外训练……这些“新奇课程”让学生们学习到了专业之外的有趣知识,丰富了大学生活。你还希望哪些领域的“新奇课程”进入高校课堂?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1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9.5%的受访者希望高校开设实际操作类“新奇课程”。

于桥(化名)是一名高三学生,他觉得一些新奇的课程挺好的,“有些人大学毕业工作后,找不到工作之外的意义。如果能在大学里通过这些课程开发兴趣,也会增加一些人生的亮点”。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说,对于选修课来说,无论是当下的新奇课,还是一些老牌的、传统的课程,随着时代变迁,都会面临没人选开不下去的情况。这些比较新奇的课程,有部分代表着时代的前进方向,也有一些带有娱乐性质,相对休闲、小众。但不论哪类课,学生具体能学到多少东西,都是要看课程设置的。

调查中,受访者认为实际操作类(69.5%)、历史人文类(56.7%)、体育竞技类(52.1%)、电子科技类(42.5%)等领域的“新奇课程”更应该进入高校课堂。

北京某高校本科生张烨(化名)比较期待一些手工课,“我觉得现在的高校生活有些无聊。有些学生除了打游戏,没有别的事可以做。如果加一些手工课,比如关于木头、石头、金属、陶艺的制作课,或者有关植物、矿石、动物的认知课程,会很让人期待”。

于桥认为,可以将AI技术、新媒体运营等新技术产生的新职业所对应的专业,纳入高校课程。“我还很期待在以后的大学生活里,能够学习心理课和足球研究课程,我喜欢足球,希望开设理论知识、规则、位置搭配、技术分析、数据分析等足球相关课程,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十年前开设大数据相关的课程很难被理解,但是现在大数据方面的课程、专业很多,比如互联网、物流、电商,这就是代表了时代前进方向的课程,很有创新性。” 刘海峰说,高校就应该多开设这样紧跟当下社会发展方向的课程。

受访者中,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29.8%,二线城市的占45.8%,三四线城市的占18.1%,城镇或县城的占4.5%,农村的占1.8%。

【责任编辑:黄冲】

“家庭 家教 家风漫说书系”分享会在济南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03 16:48:45

土族艺术家桑吉仁谦“文颂中华”展览在京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03 16:16:37

钟嘉欣:我上了人生速成班

羊城晚报2021-11-03 17:00:42

专访|廖昌永:把艺术摆在“我”前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02 16:58:00

视频|廖昌永:小时候从没想过做一个音乐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01 20:45:50

文明社会·史前文化第一次整合·最初的中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26 10:41:40

深夜叩开山门,踏入宋元中国的“炼铁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26 10: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