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压力之下戏剧人的坚守与求变

作者:黄体军 来源:齐鲁晚报2021年11月05日

刚刚过去的这个十月,对于热爱戏剧的人们来说是个令人振奋的月份。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第四届中国歌剧节、第三届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第八届乌镇戏剧节以及第十四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山东省第四届农民戏剧节展演月等各类戏剧节,在金秋十月集中亮相,大放异彩,不仅让线上线下的观众饱尝了一场场戏剧艺术盛宴,也显示了中国戏剧人面对疫情防控压力,在艺术创作之路上顽强坚守、不断探索创新的可贵品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戏剧人如何坚守,坚守中如何创新,尤其是青年戏剧人的表现,是个颇值得关注的话题。

金秋十月,戏动山河

从演出市场和观众观剧习惯看,每年十月都是戏剧演出的高峰月。今年的各类戏剧节集中安排在十月份,也印证了这一点。这些戏剧节不但剧目丰富多彩,而且推出了观演对话、论坛、剧评、剧本朗读、评奖及人才培训等多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活动,名副其实成为了“戏剧人的节日”。

10月9日—27日在武汉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来自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1台优秀剧目亮相,涵盖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晋剧、昆剧、婺剧、高甲戏、山东梆子、楚剧、花鼓戏、壮剧、川剧等14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歌剧、儿童剧,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戏剧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0月13日晚在济南市开幕的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一直持续至11月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4部优秀歌剧作品在山东7个城市演出48场,既有中外经典歌剧,如《白毛女》《茶花女》等,又有2018年以来的新创剧目,如《沂蒙山》《红船》等,以及各地近年来新创的优秀剧目,如《银杏树下》等。现实题材作品中,有反映抗疫精神的《天使日记》,反映脱贫攻坚的《山茶花开》,反映英模人物的《张富清》等。其中民族歌剧《沂蒙山》作为开幕大戏,10月13日晚在济南省会大剧院上演,吸引了653万观众线上线下同步观看。

10月17日至22日,第三届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在江苏射阳举办,作品汇集沪剧、淮剧、越剧、莆仙戏、赣剧、山东梆子等二十多个地方剧种,特色浓郁。

10月15日至24日,因疫情等原因推迟了一年的第八届乌镇戏剧节盛装回归,来自全国各地24部剧目的66场演出,在乌镇的12座剧场盛装亮相。本届戏剧节分为特邀剧目、青年竞演、古镇嘉年华、小镇对话四个单元,目光聚焦中国戏剧,邀请了众多高质量、极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全方位展现了中国戏剧包容多元的整体面貌。

10月24—26日在山东广饶举办的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暨山东省第五届吕剧票友大赛,以及10月14日在博兴开幕的山东省第四届农民戏剧展演月,将戏剧的触角伸展到广大城镇乡村,进一步夯实了戏剧的观众基础。

压力之下,何以坚守

演员的生命在舞台上。2021年的10月之所以值得纪念,正因为它是戏剧人出于热爱和信念,经过不懈努力,完成的一次重新集结和出发。

戏剧与电影、电视等艺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无可替代的现场性,因为任何一部戏剧都需要演员和观众共同完成。疫情使得线上观剧成为新的选择,但线上观剧永远代替不了现场观剧的魅力。这种现场性更是注定了这两年来戏剧坚守之不易。

而纵目所及,在坚守的人群中,无论国有院团还是民营团体,青年戏剧人的表现无疑可以打一个高分。

且看在本届乌镇戏剧节上,最活跃最热情的身影便是青年戏剧人,青年竞演已成为戏剧节四个单元中最令人瞩目、最能代表戏剧未来的单元。第八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以“树、面包、过去”三个元素进行命题创作。571个作品横跨13个省市,覆盖18个城市,最终有18组作品成功入围,获得在蚌湾剧场竞演的机会。“茂”是第八届乌镇戏剧节的主题,而青年人则代表新生之笋,代表着生机勃勃,为中国戏剧添枝加叶,助其繁茂向上。难怪乌镇戏剧节主席陈向宏先生发表了如下感言:戏剧之神一直眷顾着乌镇,八年来共有8000多名戏剧青年参与了青年竞演,今年我看到了历届的青年竞演选手带着作品成为了本届的主演、导演。

一位自称“杨小乱”的青年戏剧人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乌镇是梦幻之地,原因就在于,你看来自全国的学戏剧爱戏剧的青年人,飞蛾扑火般地奔来这里……

南京大学教授、《戏剧与影视评论》主编吕效平称:乌镇戏剧节,放眼望去全是年轻人,这里让我看见了中国戏剧的希望。

北京奕朵文化是一家民营公司,自今年6月以来,顶着疫情、市场和资金压力接连出品了《疯狂粉丝》和《国王的朋友》两部戏剧。其负责人、今年45岁的刘云向记者坦言,疫情下很多行业陷入困境,演艺从业者更像进入了寒冬,相关人员纷纷改行,家人一直催促他离开北京回到凤凰古城接管家里的客栈和酒吧,但在北京这几年的光阴让他感觉,这个城市可以承载梦想,戏剧带给他的不光是感动,也让他对人生和未来多了一份思考。

据了解,戏剧《疯狂粉丝》6月份在北京演出了三场,上座率达百分之七八十,目前正筹划进行全国巡演;戏剧《国王的朋友》正在紧张排练,并将于11月18、19日演出两场。

“疫情下的生计很艰难,可这也是生活和命运带给我的财富,让我学会了从容接受现实的一切,而依旧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戏剧的一份执着和热爱勇敢前行,这就是人生,更是行走在路上的风景!”刘云如是说。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优秀青年编剧高志娟参与编剧的两部戏——定陶两夹弦《公鸡过寿》获得第三届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大奖,山东梆子《承诺》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荣誉的背后是创作团队的敬业和艰辛的付出。山东梆子《承诺》创作初始,城市还未解封,到原型生活工作的地方聊城茌平采风存在客观上的难度,但因为这是一部讲述脱贫攻坚第一书记的现代戏,最离不开的就是到一线采风。为此,高志娟除了从网络上搜集人物相关资料之外,还花了大量时间通过语音和视频通话的方式对主人公原型、贫困户等相关人物进行采访。“一开始他们很客气,一问一答聊不出所以然,收效甚微。我没有放弃,每天跟他们微信问候,从疫情、天气聊起,跟他们拉家常谈天说地,渐渐熟悉了以后,采访对象逐渐放松了下来,处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们自然愿意和我敞开心扉,我也慢慢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也呼之欲出。”

如果说疫情给创作者带来了深入生活的难题,那对二度创作者来说面临的问题更现实也更复杂,因为无论是坐排、响排还是合成、彩排都需要现场面对面进行。高志娟介绍说,两夹弦《公鸡过寿》为参加此次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提升备战的时候,疫情有些紧张,到菏泽当地排练有诸多不便,但为了作品质量,导演、作曲、舞美各位主创和剧团共同磋商,科学制定了“云排练”方案;剧团构建了乐队负责人、演员负责人、唱腔负责人、服装负责人,定时向导演进行“云作业”反馈。

创新求变,令人期待

创新求变一直是戏剧艺术不变的追求。纵观上述各类戏剧节,无论在传播方式上,还是在剧目选择、节庆活动上,都有创新之举,显示了中国戏剧的兼容并包。

和往届相比,乌镇戏剧节本届女性戏剧人的作品大大增加,10位女性戏剧人作品集中亮相,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坚持以话剧为主的同时,本届戏剧节也给其他戏剧形式提供了更好的舞台,比如《五声》《野草》《七窍生烟》三部舞蹈作品独立出一个“风声水舞”单元,令人耳目一新。

但不可否认,就整体而言,当下的戏剧作品还存在诸多问题,真正现实的优秀之作还少之又少;宏观有余微观不足,框架有余细节不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真正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关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内心真实苦乐的日常戏剧少之又少。

有人说,戏剧是动作,戏剧是过程,戏剧是对比,戏剧是惊奇,戏剧是发现。但归根到底,戏剧是假定性和剧场性的结合,它永远离不开观众,需要观众共同完成。如果一出戏观众看了还想再看,那它离成功就不远了。所以观众关心什么,你的戏有没有情趣,始终应该是创作者不该忘记的关照。

比如,疫情之下人们在关心什么?疫情之下戏剧如何创新求变以更好地回应人们的关切?这不能不说是摆在戏剧人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接下来的问题是,当疫情防控常态化成为我们必须接受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么这场持续了近两年的新冠病毒疫情在给戏剧创作和演出带来严重挫伤的同时,从积极的方面讲,它是否也会给戏剧创作带来一些新的观念和契机呢?

疫情之下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新的题材,疫情改变了世界,必然会发生新的故事,人们的生存处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改变,人们对生命观、价值观会出现新的认识。对于戏剧人来说,命题作文也好,自主创作也好,疫情之下的生活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应该关照的题材,因为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承认不承认,它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事实上,越是发生疫情的时代,人们越需要精神的支撑和心灵的抚慰,而这恰恰正是戏剧发挥作用的地方,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并相信戏剧人在疫情之下仍大有作为。

【责任编辑:李丹萍】

“家庭 家教 家风漫说书系”分享会在济南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03 16:48:45

土族艺术家桑吉仁谦“文颂中华”展览在京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03 16:16:37

钟嘉欣:我上了人生速成班

羊城晚报2021-11-03 17:00:42

专访|廖昌永:把艺术摆在“我”前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02 16:58:00

视频|廖昌永:小时候从没想过做一个音乐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01 20:45:50

文明社会·史前文化第一次整合·最初的中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26 10:41:40

深夜叩开山门,踏入宋元中国的“炼铁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26 10: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