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教育 >正文

上海交大学子在滇樱树下上党课,让党史教育“活起来”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4月08日

“我是1950年出生、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的成长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了我们党的快速发展,见证了我们的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日前,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孔海南站在交大校园里的一株滇樱花树下,给青年学子讲授了一场“老人与海和樱”的故事。这场“沉浸式”思政课,帮助学生感受滇沪情深,传承交大人扎根基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务实精神。

在上海交大校园里,云南大理州赠予的滇樱花这两天如霞似火地绽放,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捐赠的珍贵礼物——海菜花、茈碧花也已种植扎根南苏园,塑造出“微型洱海”的和谐生态。这背后就是孔海南教授及团队十多年来扎根西南边陲,投身“洱海保卫战”的动人故事。

上海交大自2003年起开展洱海水生态保护科学研究,以孔海南、王欣泽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多年如一日攻关洱海水污染治理,扎根银苍玉洱,守得水清月明。先后有师生1000余人次驻守大理等地,共完成野外样品采集3万余次,分析水质指标16万余次。团队的洱海研究成果被列为“十一五”期间水专项标志性成果之一。十年里,团队在永安江中游参与建设了包括大树营湿地、永安湿地、邓北桥湿地、腾龙湿地和团山湿地等总占地面积近万余亩的湿地修复工程,并先后在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深度处理、入湖河流的水质改善、山地城市的雨水综合利用以及湖湾的水质改善等多方面进行的研究工作,形成专利技术数十项,成果还曾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通过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等机构的带动作用,开展科学研究、示范工程和技术咨询服务,在洱海流域内外组织实施各类项目100余项;接续跟踪研究洱海水质与生态变化,完成水质分析报告335份,为洱海保护治理长效模式提供了决策依据;为当地培训生态环保技术人才近3000人次,建成了一支高水平技术队伍。

“最大的感触是要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孔老师始终把自己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一直坚持奋斗,这恰恰是我们青年人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宇博听完授课后说。

据悉,这次课程是上海交大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探索协同育人机制,沉浸式行业教育的有效方式。此前,该校还制定出台《上海交通大学关于青年教师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历认定和应用的实施细则》,鼓励高层次人才担任本科生班主任,以学识能力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以2020级新生年级为例,有32名正教授(包含22名长聘正教授)担任新生班主任,切实做到走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今年学校还将通过一系列举措,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把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将党史学习融入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时间之中,积极上好“大思政课”。

春季,上海交大校园里盛放中的滇樱花正是由孔海南教授牵线,大理州洱源县与大理大学向上海交大无偿提供60棵滇樱花树苗和10棵云南早樱花成树。此次捐赠将进一步丰富交大的樱花品种至十四种。

去年5月,70岁的孔海南教授即将退休,他一直有个心愿,希望能为美丽校园及环境学院在建的新大楼贡献一份力量。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和咨询园艺专家,孔老师得知大理樱花能够移栽上海,于是他开始积极联系大理当地政府与高校。本次洱源县首批捐赠的滇樱花树苗为两个品种:滇早樱和滇冬樱,每个品种三十棵,共计六十棵。

除了滇樱,孔海南教授还将生长在洱海中的海菜花、茈碧花移植到了交大南苏园水域中,让师生能在校园中观摩“微型洱海”。

【责任编辑:原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