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波逐浪 中国冲浪探索前行
新华社海南万宁4月1日电(记者李嘉 刘博)3月31日一清早,一辆满载的大巴从海南省万宁市兴隆县半山腰的一家僻静的度假村出发,行驶30分钟左右停在了日月湾,一个男青年下车朝碧蓝的海望了一会儿,不顾车上人的翘首以待,上车招呼司机开走了。
这一情景10分钟后在石梅湾重复了一次,直到大巴又行驶了一会儿,停在了更远的富力湾,这位青年观察了一会儿海,这回终于点了头,车上的人一个个兴奋地下了车。这时距离他们离开驻地已经一个多小时。
这一行人都很年轻,身材偏瘦,晒得黝黑,穿着鲜艳,脸上涂着防晒蜡,手里拎着五颜六色的冲浪板,热身后就兴奋地冲进了海里。
他们是正在万宁合练的国家冲浪队。
逐浪
国家冲浪队教练罗洋不仅要每天查看浪报,还要实地观察浪况,决定最适合队伍训练的浪点。
“今天日月湾和石梅湾的浪都太小了,富力湾稍微好一些,对冲浪队来说,四处找浪是常态。”罗洋在沙滩上支起一把小伞,一旁的助理教练架起了摄像机拍着乘风破浪的队员们。
万宁的浪况在国内已是最佳,但每年只有10月到次年3月较为理想,其他时间浪并不大,一周总有几天海面平静无波,冲浪队只好陆地练体能,或是在度假村略显简陋的椭圆形泳池里练游泳。
“一连几天没有浪的话,队员们也得去海里划划水,找找水感。”罗洋说,“但抓不了浪,做不了技术动作,无法进步。”
国家冲浪队副领队郭志浩介绍,他们原计划出国追浪,但因疫情原因无法实现,国内没有合适的冲浪基地,也没有可以起到辅助作用的专业冲浪池。因此,冲浪队只能因地制宜,每天辛苦地找浪,尽量多进行海上训练。
相比陆地和泳池训练,队员们更喜欢冲浪训练。他们精神饱满,在海里奋力地划水抓浪。
这支在2018年才成立的队伍目前有42人,男子25人,女子17人,平均年龄14岁,最小的只有12岁,最大的也不过20岁。队伍在上周完成了最后一次队内赛,根据总共6次的队内赛和两次体能测试的排名,确定了参加世锦赛的男、女队员各3人。
主教练王晓飞介绍:“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目前我国男子冲浪水平较低,但女子冲浪具有一定竞争力,有希望通过世锦赛入选东京奥运会。”
摸索
2016年短板冲浪进入东京奥运会,为备战东京,国家冲浪队2018年正式建立,从零开始,通过一步步摸索,在项目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逐渐掌握了一些规律。
“最初队伍里多是业余爱好者,当时觉得他们水平很高,但我们不到半年时间就把他们淘汰了。”郭志浩说,“业余冲浪和专业竞技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冲浪要求一定的水感和平衡能力,属于技巧项目,最好是从小培养。”
王晓飞也表示:“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冬训和测试,我们坚信年轻的队员潜力无限,是以后重点培养的苗子。小选手年龄小,动作技术上是一张白纸,学习速度更快,也不容易遭遇技术转换上的瓶颈。”
希望
冲浪队目前实力最强的女将是不折不扣的“后浪”——年仅12岁的杨思琪,她10岁开始接触冲浪,教练评价她“水感好,胆子大,很有天赋”。另一位即将参加世锦赛的选手金姝含也只有13岁。
罗洋说:“杨思琪成长迅速,展现出很高天赋,但是大赛经验还有所欠缺,未来很有希望。”
由于疫情影响,中国队上一次参加国际比赛还是2019年世锦赛,经过一年多的系统训练,急需大赛检验成果。
“外教评价,我国女子冲浪现在的水平已经很有竞争力,尤其在亚洲。”王晓飞说,“而且成绩突出的选手都非常年轻。女子冲浪也将作为我们的一个突破口。”
“要有组合性!动作幅度要大!”杨思琪白色的冲浪板前端写着大大的几行字时刻提醒自己。“我喜欢冲浪,因为冲浪很刺激。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出国比赛,拿到好成绩。”她说。
在东京奥运会上,冲浪项目设有男、女短板两枚金牌,将有男、女各20名选手参赛。国际上女子冲浪实力最突出的是澳大利亚队,男子则是巴西队、南非队、美国队和日本队等。
王晓飞将目光放在更远的巴黎奥运会上,“小将们潜力巨大,备战东京的同时我们也在为巴黎做准备,希望中国冲浪能够有所突破。”
郭志浩说:“目前女队的年龄结构非常好,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正是她们开始第二次突破的时候,到2028年奥运会,这些女孩20多岁,正是当打之年。冲浪不是纯体能的项目,伤病控制得好,冲到30岁都没有问题。”
他表示,中国冲浪非常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目前国内已经有14个省市开展冲浪运动,注册运动员达到400多人。群众基础近年更是大幅提高,万宁日月湾的冲浪俱乐部从两年前的三四家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家,三亚后海村更是有50余家,几乎几步就有一家俱乐部。
中国冲浪,未来可期。
图片: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