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陈嘉庚星”命名!
1990年3月31日
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
在国际《小行星通报》刊物上发布公告
将中国紫金山天文台
于1964年11月9日发现的
编为第2963号的小行
正式命名为“陈嘉庚星”
因获得国际小行星中心
永久编号的小行星
被确认和公布后具有历史性和永久性
即使千百年后
这一星名仍为国际所公认
从而使陈嘉庚的名字
和陈嘉庚精神连同“陈嘉庚星”永载史册
遨游太空,与日月同辉
与宇宙共存
这是陈嘉庚精神跨越时空的体现和标志
陈嘉庚星的发现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最先观测
小行星是太阳系中的特殊天体,大多数集中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沿着各自不同的轨道绕日运行。自从1801年第一颗小行星被发现以来,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对小行星进行持续探索,先后发现了许多新小行星。按照国际规定,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的小行星,发现者有权提出命名。
1964年11月9日晚,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科学工作者对小行星进行照相观测时,在金牛星座发现了一颗新出现的小行星。接着天文学家连续很多个夜晚对该小行星进行跟踪观测,并计算出它的空间运行轨道。
紫金山天文台把观测和计算结果对外发表后,国际小行星中心将这个新天体临时编号为1964VMI,后来这颗小行星先后在4个不同年代,得到了苏联克里米亚天文台、美国哈佛天文台等的多次观测证实,符合国际小行星中心关于新小行星给予永久编号所需具备的条件。按规定,新小行星须至少具备3 个以上不同年代的观测,并已计算出精确轨道。1983年12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它正式编为第2963号小行星,并确认该星由紫金山天文台发现。
陈嘉庚星的命名
纪念陈嘉庚对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
这第2963号小行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陈嘉庚星”。之所以如此命名,还要从嘉庚先生为科学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说起。
在陈嘉庚纪念馆,有一张摄于1922年的集美学校科学馆的照片。当时,陈嘉庚在集美学校创办科学馆,并从国外进口大量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设备、仪器、标本等。馆中的硬件条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当时国内的一流水平。
陈嘉庚是一位“科教兴国”的先行者,他认为,“国家要富强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要振兴必须教育为先”,因此在倾资兴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培养科学技术专门人才,集美学校很早便有了商科、航海、农林等专业。
不仅在家乡主张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嘉庚先生还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全国倡导科学教育。1949年,陈嘉庚回国参政,向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提交7项提案,其中之一是:“科学建设为建国首要之图。查现在全国各中学有科学馆之设备者寥寥无几,欲培养科学人才,实应自中学始。”该提案全部为大会所采纳。中国科学院为了纪念陈嘉庚对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向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建议把第2963号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这一建议获得国际小行星中心认可。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第2963号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并在国际《小行星通报》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