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推荐
2020
12/13
15:56

长渠通南北 润泽千万家!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六年 沿线居民生活迎可喜变化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水利部发布:截止到今天(12月12日),我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来,工程累计调水超过394亿立方米,超1.2亿人直接受益。

1

  今天(12月12日),我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六周年。工程累计向北调水394亿立方米,沿线京津冀鲁豫江皖七省市1.2亿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线工程通水六年,累计调水348亿立方米,约6900万人受益;东线工程通水七年,累计向山东调水46亿立方米,惠及人口约5800万。受水区41座大中城市、260多个县区用上了北调的优质水,南水已经成为很多城乡供水新的生命线。广大北方地区、黄淮海平原的供水格局、水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1

  水利部南水北调司一级巡视员 李勇: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同时促进相关区域的环保治污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

  目前,工程运行安全高效,水质稳定优良,综合效益显著,推动了沿线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水利部南水北调司一级巡视员 李勇:根据(国家)批准的南水北调的总体规划,我们有东中西三条线,现在正在按照相关的工作部署正在推进东线的二期、中线的后续相关的前期工作。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六年来给沿线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呢?一起来了解。

  河南濮阳:喝上清甜丹江水 告别高氟水和苦咸水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广大北方地区居民生活用水长期以地下水为主,水质硬度偏高,有的地方还含有高氟水和苦咸水。位于河南省东北部的濮阳市就是这样一座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但随着2018年濮阳全市农村饮用水都置换上南来的新水源,目前230万人已经彻底告别高氟水和苦咸水。

1

  河南省濮阳县城关镇红卫街居委会村民 胡爱田:现在换这个丹江水又甜又清,口感也好,没有水锈。

  华北地区:生态补水超30亿立方米 遏制地下水超采

  “漏斗”沉降是指一些地区因地下水被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饱和水面以采水点为中心,四周向中心呈梯度下降的现象。这一现象存在于我国华北部分地区,不仅会导致地下水资源萎缩和枯竭,甚至还会对地面建筑工程造成安全威胁。六年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实施补水措施,使多年下沉的地下水逐步回升。北京门头沟的这处泉眼,在干枯多年后今年复涌了。

1

  水利部南水北调司一级巡视员 李勇:从目前来看,咱们直接给华北生态补水已经超过30亿(立方米)了,所以为遏制华北地下水超采的严峻的形势、恶化的趋势提供了相当多的支撑。

  北京:干涸永定河全线贯通 珍稀动物黑鹳现身

  上世纪80年代,永定河北京段曾断流20多年。今年,永定河启动春秋季两次生态补水,干涸的永定河全线贯通,水面面积达到1800公顷。不久前在永定河稻田水库,摄影爱好者赵永祥拍到了几十年不见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

1

  摄影爱好者 赵永祥:第一次能拍到20只群居嬉戏在永定河上,这个确实太难见了。它(黑鹳)对环境要求非常高,然后还得有吃的有鱼,所以说可以见证生态的变化。

  河南淅川:特色种植带动乡村游 收入稳步提高

  南水北调,当饮水思源。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河南淅川曾是河南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因为要保护水质,当地农户不能再从事过去的养猪养羊,但通过种植食用菌、中药材、软籽石榴、杏李等成功实现产业转型,而随着一片片荒山变为花果山,采摘游、乡村游、亲水游等也悄然兴起,村民收入稳步提高。

1

  河南淅川老城镇下湾村村民 石记英:收入现在是一年比一年好了,以前没有存过钱,现在一年多少能存个几万块钱。

  河南淅川大石桥乡贾洼村村民 李娇娥:我住上了楼房,孩子们上学也不愁了。

  在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完成后,各级政府出台多项帮扶优惠政策,移民群众迅速融入新环境,实现了灵活就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倍左右。在受水区的对口协作和有关中央单位的定点扶贫下,帮助水源地贫困县如期实现脱贫。

【责任编辑:侯歆钰】

一首唱给上海的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5 11:16:04

【中国吸引力】守护“神州北极”的火焰蓝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4 20:38:31

【中国吸引力】大兴安岭的“扑火尖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09 18:24:04

匠心雕琢 家乡古建“跃”纸面

新华网2020-11-20 11:42:04

非遗文化丨炒米制作技艺

新华网2020-11-19 16:06:48

“灯光下的精灵”——鲁南皮影戏

新华网2020-11-19 13:27:29

【中国吸引力】十八洞村看脱贫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2020-11-02 18: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