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编辑手记:“现代舆论战的孙子兵法”出版前前后后

发布时间:2020-11-18 22:24 来源:中华网 作者:郭晓飞

    人民日报出版社 郭晓飞

    我社畅销书《中国崛起之舆论战》9月25日入库,首印很快售罄,早早加印。各类推荐、各种书单,百城千店万人同读一本书。

    书名“中国”“崛起”“舆论战”,加上作者身份,“中央网信办原副主任、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部级高官撰写舆论战,主题还是中国崛起,十分吸引眼球。

    其实,这本书与作者身份不全相关,却与作者经历有关。作者任贤良做过15年的新华社记者、主管过13年媒体、当过5年中央网信办副主任。记者爱思考、爱写,手中的笔就是战士手里的枪。早在他写完《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时就开始架构这本书。当年任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西安市委副书记、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做一方主官,后站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这一国家网信平台上,直至在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的这一国字号社会组织平台上做领导,身份变了,视野变了,从国内到国际,厚积薄发,丰富的积累,厚重的思考,于2020年疫情封闭期间着手,两月有余,创作完成。写作虽两月,思考却数年。

    所以这本书还未上市就成爆品。在朋友圈预告仅一天,已有北京、甘肃、贵州、河北、山西、陕西、四川、山东、江苏等十几个省份及腾讯、中石油、中国平安、三峡集团等大企业纷纷意向团购。因十一放假关系,首批保守印量,又因上市之初,限价处理。尽管限价,但各地网信办、宣传部,各大企业、各地书店仍纷纷预订。那时,书还未下厂。

    看到的都说好,没看到的都在找。

    为什么这本书呼声者众?在疫情猛烈冲击文化品类尤其是图书市场哀声一片时,成为既叫好又卖座的畅销品种?

    保守地讲,这本书适合各级党委宣传干部、各类媒体新闻工作者、各大院校传媒系师生阅读。客观地讲,它应是国人的科普读本,是9000多万党员的实用教材,是百万宣传战士的秘籍宝典。我将这本书概括为“现代舆论战的孙子兵法”真不是噱头。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说过,在宣传上花1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5美元。

    舆论宣传的重要性在人类战争史上的地位越来越被重视。写作的人从国社记者到网信办领导再到社会组织负责人,身份的转变,除了记者的铁肩担道义更多了高瞻远瞩的责任:舆论战怎么打?如何赢?在中国崛起的国际舆论战中,普通人能做什么?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扬我自信?而看书的人目睹美国打贸易战由来已久,美国对华为芯片的限制狼子野心,舆论战就在身边,舆论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从观战者慢慢转变为参战者:我国人越来越清醒意识到,国是你我的国,家是你我的家。国与国之间的事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衣食住行,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

    《中国崛起之舆论战》全面梳理了包括新疆反恐、美国“甩锅”、星球大战计划、伊拉克战争、叙利亚“白头盔”、美国棱镜门、香港“修例风波”、阿拉伯之春、美国借新冠病毒命名发动舆论战、颜色革命等数十个全球聚焦的舆论战案例,剖析兵马未动、舆论先行的重要性。从舆论战的高手毛主席到讲好中国故事的习总书记的国家领导人作为,从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到赞起来的自信,看穿舆论战的本质,总结舆论战的表现,找到舆论战的打法。

    全书6章38节,洋洋30余万字,配大量插图。同《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一样,既有高度又接地气,官民皆宜。

    舆论战并不是无意义的口水战,打好比打赢更重要。舆论战打得越出色,吾国吾民的安全和利益就越有保障!

    大国决战的胜负未必在刀枪兵戎的战场,不见硝烟的舆论战同样决定生死存亡!

    如果说新闻是装满子弹的枪,目的是在军队派出之前先瓦解对方,那么舆论就是投枪,是匕首,是近战的致命武器。资深新华社记者、知名新闻人任贤良所著的这本《中国崛起之舆论战》份量更重,是冲锋枪、机关枪、迫击炮,是巡航导弹、轰炸机、核潜艇、航空母舰,从单打独斗到各兵种配合协同,从准确狙击到排炮轰鸣,从料敌先机到战役组织,从精准打击到决胜全局,全部讲透,是每个为了保卫祖国尊严的宣传战士的必备武器,不亚于著名军校的操典。

    这么多年来,西方亡我之心不死,而面对舆论战,不识本质不行,被动挨打不行,不懂战术不行,看这本书,可以做个明明白白的中国人。

    (来源:中华网)

【责任编辑:胡庆章 流程编辑:罗征】
相关文章
图片阅读更多>>
推荐
我看见
  • 下庄村:把天路走成致富路
    中国重庆,巫山深处。没到过这里的人,很难想象,在喀斯特地貌的鬼斧神工下,有一个叫做下庄村的地方,坐落与世隔绝的“天坑”——直到1999年,两名记者发现了下庄村村民修天路的壮举,他们当时的真实情况才得以被记录:天坑,从坑沿到坑底,足足有1100多米,108道之字拐。当时有397名村民。过去50年中,有153人从没去过县城,160人从没见过公路,210人从没见过汽车,有360多人从没看过电视……曾经大家抬一位村民去医院看病,可是走到乡医院,要四五个小时,抬了一半,人不行了,只能又往回抬…… 这不仅是一条天路,更是下庄人的生路。这条天路,是毛相林接任下庄村村委会主任后,坚定的“异想天开”。 毛相林和下庄村村民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曾经,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是全县最穷的村。2015年,下庄却在全县率先实现了整村脱贫。2019年,下庄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是1997年修路前的40倍。在毛相林61岁的这一年,他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几十年过去了,毛相林的头发白了,背弯了,人更瘦了。从“蛮干”到探索出一条适应下庄村脱贫的科学路径,毛相林和大家走过弯路,也走出了天路!
  • 电音直播、科技养鱼、瓷器“升级” 中国印尼青年云端说创新
    新冠肺炎疫情反反复复持续了将近一年,但人们的生活还是要继续。怎样突破疫情的空间隔离,恢复和扩大生活半径?怎样走出失业阴影,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怎样实现传统业态升级,在互联网时代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来自中国和印尼的这些年轻人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创新才是硬道理!
  • 《中国有故事》第2季第6集:“乘风破浪”的大爷
    他们是合唱界的一个传奇,也是老龄化社会里的一束温暖的光。17年时间,他们从公园唱进了音乐殿堂,四重唱壮大成百人团,当年的大叔也唱成了大爷。 100多位大爷来自各行各业,平均年龄68岁,因为对合唱的喜爱走到一起,在“非常组合”这个大家庭里亲如兄弟,一起排练,一起演出,一起参赛,一起吃饭喝酒,一起开玩笑逗闷子。业余的组合,偏偏要挑战专业的水准,几百场演出,一大堆金奖,人家唱音质,唱音色,他们唱情感,唱阅历。100个大爷每个单独拉出来都不能跟人家专业的比,但合在一起,就可以乘风破浪。像“非常组合”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把“夕阳”看作“乐龄”,继续释放着自己的激情,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1/3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