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官微
APP下载

校园 | 读研读博最容易让别人产生的五大误区,今天我要给我们正名!

发布时间:2017-10-17 18:11 来源:中国青年报官微 

  导读

  说到博士、硕士,你的脑海里是不是也有一些固有的印象?其实,有些印象并不一定准确,看看身在其中的作者,怎么看。(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募格学术 ID:mugexueshu)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我以一个主角的身份跨入这条道上的时候,一切盲区和误区都可以被解决。我发现:现实有趣且真实。

  1

  读博不是为了当老师

  已经博士毕业三年的大师兄,荣耀回归,成为学院2016年度第一位特聘讲座嘉宾。刚三十出头的他,掩饰不住喜悦地跟我们分享当准爸爸的消息,讲台上他声音洪亮,成果讲得深入浅出,让我们在感慨之余大呼过瘾。

  宣讲结束后,课题组内就开始流传已经当上院长的大boss想留下他。如果他能全职成为学校的老师,他将被聘为硕士生导师,授予副教授,随时拎包过来,毫无后顾之忧。

  但是他拒绝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们的心都炸裂了,仿佛一个新的世界观被打开了,“如果博士毕业不当高校老师,那他干嘛?”

  其实他有太多的事干了。

  他博士毕业先是在一家国企,牵头撑起一个百万项目,干得有声有色;之后毅然跳槽到广州某中科院直属所,当上了研究员;毕业才三年,发表了SCI多达十多篇,获得了“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州十大青年学者”。

  没有选择当老师,他依旧可以走得很远,活得风生水起。

  2

  读研读博基本不花钱

  大学时代班上有人说“读研老花钱了,家里负担重”。如果时间倒流,我一定要告诉他,不是这么回事!

  超哥,是我读研究生认识的第一个男人,南方的九月是闷热而又寡燥的,在只有一把小风扇悠哉转着的宿舍,超哥眉头一抬,冲我打招呼,然后继续瞪着屏幕,喃喃细语。

  当然,后来我也知道他每天就是不断地看专利、琢磨毕业论文和SCI文献,他研三,我研一,不过也让我更加通透地看到了他疯狂的研究生生活。

  研一的他就发表了两篇二区SCI,是研一!这也让他顺利地在研二拿到了两万的国家奖学金。除此之外,他还发表过四篇专利,而每篇专利导师都奖励了一千块。

  研二拿过省级比赛获得名次得到两千元奖励,研三成功地拿到“优秀大学生毕业生”奖励两千元。还成功地推免保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其实说到这里,我还想特别真诚地告诉我以前那个同学,虽然我们的学费每年要八千多,但是我们每年有学业奖学金八千元,学业助学金六千元,还有大多数导师给的生活补助三千元(有的导师更高)。

  正如,在不干家教,不跑兼职,认真搞学术的三年里,超哥竟然没有管家里要过一分钱,还存了好几万。

  知道真相后的我,佩服到眼泪掉下来。

  正是应了这一句——真正认真读书的,懂学术的人,是饿不死,脚下也会是一条康庄大道。

  3

  读博的他们,原来都有头发

  不知道从何时起,没有读研的甚至一些读了研的,都直言不讳地说“你还敢读博,不怕秃顶吗?”

  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秃顶的博士生,而且他们又刚好学术搞得不错。

  于是对小学语文知识印象深刻的我们,毫不犹豫地联想到了“聪明”才“绝顶”,天真地以为,如果只要自己不聪明,头发还是可以留住的。

  真是滑稽啊。

  其实我前面说的我的大师兄和那个厉害的超哥,头发都茂密得很。我读研两年来,认识很多国外的和国内知名高校的博士或学者,跟他们闲聊时谈起这个问题,他们呲着牙笑到合不拢嘴,仿佛在听一个大笑话。

  真是内行人笑断肠,外行人话热闹。

  4

  女博士不是“圣斗士”

  说到为什么要写这个标题,我觉得还是因为看过《爱情公寓》的原由。备受万千青少年喜爱的《爱情公寓》特意花一集的时间调侃了胡一菲这个女博士,暗赞她为“圣斗士”。

  最恨的一句台词是“世界分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

  在替女博士们深表同情之后,我慢慢也明白了,在编剧和导演武断地写下这些剧情的原因背后,只因他们都没有读过博。

  我所在的研究生办公室斜对面的办公室,就是两个在读女博士的办公室,我虽然和她们的研究方向跨了学科,但还是因为有几次实验设备共用而结识,高一点的叫珊姐,矮一点叫兰姐。

  珊姐闲暇之余醉心于瑜伽,身段修长,体态优美,而兰姐在做完实验之外,精通烧菜,川菜和湘菜都堪称一绝。

  最共同的是,我每次碰到她们,她们都是精装打扮,谈吐得体,婉约大方。而且珊姐已经订婚了,而兰姐已经是一个一岁孩子的妈妈了。

  学历高并不代表藐视一切,令人生畏,她们只是习惯做事一丝不苟,活得认真而已。

  其实,女博士也柔情。

  5

  我们不是书呆子

  从幼稚园到大学,仔细算来我们大概有了十六年的读书生涯,很多人都是知足的,甚至不如说是,厌倦了。

  还读研?读博?还要读多少年?是不是读书读傻了?变成了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但是很真实的现象,那些富家子弟的读书人,竟然更愿意把孩子培养成博士,像王力宏和朱棣文一家,全部都是博士学历。

  读更多的书,只是为了明更多的理。

  如果硬是要把我们跟书呆子联系在一起,那是因为我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把自己的学业做到最好,而你们拎着一个只能忽悠自己的“半桶水”站在旁边,戏谑地说“看他们,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我们真冤啊。

  其实读书跟在社会上上班是一样的,我们读研读博的时间也是朝八晚六制的,而有时如果赶实验数据或者论文进度,我们才会晚上加班学习和补充。

  我们其他的悠闲时间同样也精彩,运动、交友和旅游等等。而且你会发现,在大学校园里,经常在操场跑圈的多为研究生。

  事实上,死脑筋、教条主义“书呆子”式的人物,并不单单是指读书行业,而是散布在每一个领域。

  文: 李大敏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责任编辑:王煜】
你可能还喜欢看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