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站上讲台23年 陈绍燕送1700名山里娃走出大山

发布时间:2017-10-03 04:00 来源:华西都市报 徐湘东

    陈绍燕在课堂上。

    人物名片 陈绍燕

    四川省凉山州民族中学教科处副主任。1994年开始在凉山州民族中学任教,200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凭借优秀的教学成绩,陈绍燕先后获得西昌市教学能手、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凉山州学科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凉山州优秀创业人员示范岗、四川省优秀骨干教师、四川省劳动模范等称号,2015年,被授予全国劳模称号。今年5月,在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选举为十九大代表。

    今年国庆节前,记者再次见到陈绍燕,和两年前接受采访时相比,她又瘦了。“今年又带了个高三毕业班,当班主任,比较忙。”

    今年45岁的陈绍燕,在凉山州民族中学任教已经23年。她教学严谨,又不失创新,针对民族中学70%以上都是彝族学生的特点,采取重基础、重模式的独特教学方法,使学生成绩稳步提高。同时,她还经常帮助班上家庭困难的学生。23年来,她已经将1700多名学生中的绝大部分送入了理想的大学,让他们走出了大山。其中,有10人考上了清华大学。

    教学创新

    针对学生特点开创“陈式”教学法

    在陈绍燕的办公桌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教材。随意翻开一本,满眼全是红色标注的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在一本词语释义的教材上,每个词语,陈绍燕都写上了自己的注释,后面再加上延伸、组合的语句,将纸张的空白处,占得满满当当。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作为老师,要让学生在学识上佩服你,从内心上喜欢你,他们才能学得好。”陈绍燕介绍了自己的教学心得。

    这些年来,陈绍燕基本都在教高三的语文。上学期,刚送走一届毕业生,这学期,她仍然担任着高三重点班的班主任。

    在凉山州民族中学,不少班级70%以上都是彝族学生,很多都来自偏远的大山,相比一直在城里就读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针对这一情况,在多年经验的累积下,陈绍燕提出了重基础、重模式的“陈式”教学法,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持续拓展知识的“外延”,稳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3年来,陈绍燕教过的学生已经有1700多名,这些学生中绝大部分都考上了满意的大学,其中,有10人上了清华。以今年上学期的毕业班为例,全班67人中,有43人考上了重点大学。

    关爱学生

    帮助家庭困难女孩鼓起勇气

    在学校,不少学生都来自大凉山腹地,家庭经济较为困难。凡是班上有贫困学生,陈绍燕总会想办法帮助。

    今年7月毕业的彝族女孩俄木依着,来自西昌市四合乡,家境贫寒。3年前,高一刚开学,一天中午放学后,所有学生都去食堂吃饭了,教室中,只有俄木依着独自一人。

    陈绍燕上前询问情况,这个害羞的女孩子,讲述了她的故事。原来,俄木依着父亲去世,母亲生病卧床,全家只靠哥哥在西昌一家汽修厂打工维持生活。她不去吃饭,是在等着哥哥给她送生活费来。

    得知情况,陈绍燕立即掏出200元,让俄木依着先去吃饭。之后,陈绍燕一直将这件事挂记在心,她辗转联系到了四合乡政府,为俄木依着争取到了每年3000元的助学金,同时,还通过“贫困母亲”项目,给俄木依着家拿到了4000元的贫困补助。

    高中三年,陈绍燕还经常请俄木依着到家中吃饭,关心她的学习,帮助她鼓起面对困难的勇气,告诉她不能因此辍学。对此,俄木依着一家有着说不出的感激,每次来学校,她都会给老师背来一袋自家种的土豆,这也让陈绍燕感动不已。在陈绍燕的关心下,俄木依着成绩越来越好,今年高考,她考上了西南石油大学,圆了大学梦。

    这些年来,陈绍燕资助过的学生,还有很多。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凉山的彝族学生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入学率、升学率也在快速提升。

    陈绍燕说,现在,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政策很多,凉山州民族中学投入到学生助学方面的资金已经有1000多万元,同时,通过国家帮扶以及爱心企业资助,现在,每个建档立卡贫苦户家的学生,能够领取每月800元的生活补助,不会让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了。她说,能看到这些孩子们,每年一批走出大山、走向大学校园,是她最幸福的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徐湘东

【责任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