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青团子
APP下载

打了胜仗,他却愧疚了一辈子? | 抗战老兵采访纪实(九)

发布时间:2017-08-01 22:55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周梦圆

    本文系青团子原创 转载请联系后台

    “寻访千名抗战老战士”活动是2017年江苏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之一。结合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和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网信办、省民政厅、团省委联合组织了该项活动。

    本次活动组织全省各地大学生志愿者探寻走访抗战老战士,记录、拍摄、留存老战士口述史资料,同时借助网络阵地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珍惜今天的学习和生活。

    王遐云:救死扶伤的抗战女护士

    (整理者:淮安组 南京工程学院 刘宇)

    【老兵简介】

    王遐云,女,1924年生,94岁,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兴镇练湖村人。

    17岁参军, 1940年9月入伍,在淮海医院三所做护士。

    【抗战经历】

    出身革命的家庭,身为家中老大,老人17岁便参军入伍,成为淮海医院三所的一名内科护士。

    当问到参军情况时,老人斩钉截铁地说道:“我是自愿参军的。”眼神坚毅、语气决绝,我们恍如看见了77年前那个坚定参军、保卫家园的坚毅女战士。

    忆起当年,老人说虽然做的是送药、打针之类的小事,但就算在夜里也得出诊。这工作看似轻松,但也是很重要的——正是这些医护人员的急救与悉心照料才使死亡率大大降低。

    当我们问起老人在部队想不想家时,老人说起了一个回家的故事。当年老人参军后对家甚是思念,最终鼓起勇气向领导打了报告。当时老人位于淮阴区的家已被日寇占领,一路上她看见了许多尽是日本兵和伪军的碉堡,心里无比忐忑,但还是故作镇定。所幸最终安全到家。但由于是敌占区不敢久留,没多久她就又偷偷回去了。而这也是战时老人唯一的一次回家经历。

    聊天中,我们得知当时他们工作人员和伤病员的伙食是不同的,伤病员吃的是米面,而他们吃的却是山芋干等食物。

    离开部队后,老人先后在扫盲学校、生产队以及乡里做事,继续奉献着自己。

    【老兵现况】

    老人最近跌了一跤,但她的精神状态很是不错,我们去时她正坐在床上看电视,心情不错,腿上的伤也已无大碍,她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自己独居一间房,生活尚佳。

    赵德恭:敌后抗战一天开垦一亩荒地

    (整理者:苏州组 苏州大学 姚雪莹)

    【老兵简介】

    赵德恭,1942年生,山东桓台县人。

    1939年参加共产党,1941年参加八路军,离休前任原180师政治部副主任。

    1978年从部队离职休养,现居苏州干休所。

    【抗战经历】

    赵德恭正式参军时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2年秋,日寇对太岳区根据地实施了所谓“铁壁合围”的大扫荡,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1943年,赵德恭被分配到军区政治部,做带有机要性质的收发工作。

    当时,太岳根据地一片“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惨状。一方面师日寇实行“三光政策”,大肆抢夺根据地的粮食。同时,又遇到多年不遇的大旱,敌占区的难民也大量向根据地逃来。

    1944年春,赵德恭所在单位的同志奔赴了沁源县山区开荒生产。赵德恭创下了一天开垦一亩荒地的纪录。

    1945年春夏,胜利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从前线传来,整个政治部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局面。文工团、司,政,供,卫机关的同志们开展了各种文艺活动。

    1945年8月15日,是赵德恭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赵德恭已经入睡,突然听到一个干事在院子里大喊:“鬼子无条件投降了!”顿时太岳军区机关所在地的军民像炸开了锅一样,敲锣打鼓,整整闹了半夜。“这一夜我彻夜未眠,抗战的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

    许映泉:打了胜仗还愧疚

    (整理者:无锡组 徐州工程学院 胡烨)

    【老兵简介】

    许映泉, 1923年出生于如皋江安。

    1939年参加革命,1941年7月入党,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黄桥决战、保卫丰利战役、兴化战役等。1946年,任华中野战军第一师一旅一团三营教导员,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的前两战。

    解放后,他曾任空军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政委等职务,离休前少将军衔。

    【抗战经历】

    1939年8月,许老参加了江安区抗日游击队并被大家推选为游击队长。

    1940年9月,正值黄桥决战准备阶段,游击队并入为新四军的主力部队,许老任新四军一师一旅四团十连一排排长,并于1941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老人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高明庄战斗对于老人来说是一场极富意义的战斗,虽然最后胜利了,但始终都心有惭愧。

    1941年夏季,敌伪大“扫荡”失败,并于1941年11月上旬,对苏中三分区发动了报复性“扫荡”,当时,许映泉任新四军一师一旅一团三营七连指导员。一师师长为粟裕,一旅旅长是叶飞。

    根据战略部署,三营负责留守高明庄一带,与敌伪周旋,转移目标。正当敌伪要结束“扫荡”各自返回据点时,叶飞随一团指挥所,捕捉了撤往黄桥的一路敌伪。

    14日下午二时许,叶飞下令命三营出击。许映泉所在的七连是主攻连,向敌伪发起正面进攻。很快,敌伪被四面包围,一、二营也加入战斗,快速出击,最后歼灭了敌伪300余人。

    已是深夜,包围圈不断缩小,与此同时战士们的体力精力也已经消耗的差不多。因此全队调整计划,打算在凌晨一举拿下所有敌伪分子。

    我们的战士实在太累了,此时距离反动总攻时间还有三四个小时,大多数人就地睡着了。凌晨三点左右,敌阵中爆发出鬼哭狼嚎的怪叫声。被围的敌伪在密集火力的掩护下,呼号着集中扑向二、三营集合部。

    趁我军被怪叫声惊扰,敌人向黄桥方向突围。因一时失误,逃出去两百余人,最后抓住的都是一些老弱残兵,甚至还跑掉了六七十个日本人……

    此役结束后,老人说“尽管没能全歼敌伪,然而上级并没有责怪我们,战后苏中军区还来电表扬了参战部队。但我们三营感到惭愧,再累,我们也不该麻痹大意,在战场上睡觉……当时不懂打了胜战也要找不足的道理,盲目享受胜利的光荣,真惭愧呀!”

    粟裕将军的知遇之恩也让许老一直铭记在心,一直记着粟裕将军教导自己的“苦乐观”,即使在苦难也要求取奋进,从而获得幸福。

    许老先后获得36枚勋章,这么多年一直都致力于“希望工程”,先后资助了81名贫困学子,并用六年时间,完成了“中华传统美德碑廊”。

    我们之所以看不见黑暗,

    是因为有人竭尽全力地把黑暗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致敬他们的故事,致敬八一!

【责任编辑:江苏记者站】
你可能还喜欢看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