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治国理政新实践·四川篇】四川农业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发布时间:2017-07-05 17:44 来源:四川日报 梁现瑞

  川粮上网,激活传统农业深度谋变——

  □本报记者 梁现瑞 李淼 周海波

  联通粮食生产的上下游,把市场变化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供给和需求两端

  联通四川省内外,实现四川粮食的“买全国”“卖全国”

  吸纳金融、科技、农业、营销等多个领域参与,曾经靠农民单打独斗的农业正进入深度分工、延伸拓展、协作推进的新阶段

  盛夏,川南内江,出城放眼四望,到处是碧绿的稻田。

  变化,藏在不变的风景中。以市中区永安镇石板村6社村民魏荣华为例,今年,他家的5亩水稻,全部换成了新品种“内5优306”。

  种植方式在变。今年,魏荣华首度放弃化肥,为稻田“喂”有机肥。

  经营思维在变。今年,石板村热热闹闹举办了首届插秧节,玩起了网络直播,目的是借此打造“忆常心”生态稻米品牌。

  系列动作背后,是传统农业的深度谋变。

  去年6月,“川粮网”在内江注册落地。它联通粮食生产的上下游,把市场变化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供给和需求两端;联通省内外,实现四川粮食的“买全国”“卖全国”;同时,还吸纳金融、科技、农业、营销等多个领域参与,曾经靠农民单打独斗的农业正进入深度分工、延伸拓展、协作推进的新阶段。

  换稻种、换肥料、换思维、换格局、多主体……以川粮上网为契机,四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棋局,落下关键一子。

  打造“传感器”:通过市场力量,有效联通供给和需求两侧,将市场需求第一时间传递给农民,反向引导农业及时调整供给结构

  地处川南丘陵,石板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大春种水稻玉米,小春种小麦油菜”。

  “调,为啥要调?”说起调整种植结构,今年69岁的魏荣华一脸懵,在他的印象中,自己从记事开始,当地就是这么种田的。

  “咋调,向啥方向调?”接下来这个问题更是魏荣华没有想过的,除了水稻小麦,他还能种什么?

  转折点出现在今年。春节后,刚到要育秧的时节,当地合作社向农民承诺:凡种“内5优306”等优质稻的,收购价在国家托市收购价基础上保底加价15%,有机种植再提价10%。

  魏荣华盘算,有机种植产量虽略减,但每亩起码要多挣200多元。他坐不住了,大胆决定:换稻种!

  从今年开始,在四川,千千万万个魏荣华一样的农民作出了同样的选择。而这背后,有一个重要的推手——川粮网。

  作为四川省首家以PPP模式组建的粮油电商公司,川粮网架构与众不同:在四川省粮食局推动下,四川粮油批发中心携手隶属内江国资公司的绿禾粮油食品,再引入第三方混合所有制企业北大荒米业。

  商业模式也不同。川粮网包括B2B大宗贸易平台、B2C模式的“优产到家”APP客户端以及O2O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之所以选择落户内江,一是因为区位,内江地处成渝之间中心位置,200公里范围内坐拥上亿人口大市场;二是因为基础,内江是四川省7个放心粮油工程试点市之一,粮农生产销售的基础很好。

  某种程度上,川粮网就像一枚传感器,不仅随时感知搜集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同时传递给供给端。

  在川粮网的带动下,内江市农业生产结构正悄然生变。原来“我种什么,你就收什么,市场就卖什么”,一跃变成了“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种什么”。

  内江市农业局负责人透露,今年将建设打造优质水稻示范区,重点推广“川优6203”“内5优39”等新品种,优质稻面积稳定在71万亩以上,到2020年增至102万亩以上,占当地水稻种植面积的8成以上。

  从追求产量N连增到追求优质品牌,正是四川粮食产业努力新方向。今年,四川省力争优质稻达1600万亩以上。川粮网与四川省农科院携手推进“川米优化工程”,加速重塑“川粮”形象。

  “传感器”信号还延伸到全国。川粮网目前已与黑龙江、湖北等十余省市粮食主管部门达成双向合作意向,5月,黑龙江粮食局1500吨大米入川。

  “通过需求反向与黑龙江在玉米种植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四川省川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晓松介绍,黑龙江玉米入川,不仅将弥补四川一级、二级玉米的巨大市场缺口,平台还与上下游共建绿色养殖生态链,实现产销双赢。

  做好“整合者”:整合“小散”,激活政策、渠道、技术、金融等要素;整合内外,不仅引进来,也要卖出去

  “你们说,这种米值多少钱?”采访期间,吴晓松返回办公室,拎出一袋大米,顺便给记者出了一道题。

  这袋米是达州开江县宝石湖地区的高山晚熟米,当地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条件好,大米品种也不错,却老是卖不起价。于是,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川粮网,共同启动开江优质大米打造工程。

  小小一袋米,浓缩的是四川大米甚至整个四川农业的困境。作为农业大省,“川字号”农产品品质不错,如茶叶、水果,但缺品牌,一直在市场上处于中低档次。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川粮品质、提升川粮品牌是应有之义。内江市石板村“换稻种”的故事,只是这次大变革中的一个小片段。如何将一款“无品无牌”或“有品无牌”的农产品提升为“品”“牌”俱佳的商品,才是四川农业面临的更大挑战。

  方向既明,行动展开。

  ——实施品质提升工程。针对部分农产品品质较差的问题,川粮网和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部门合作,推出多个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并不单纯追求产量,而是更加注重口感、绿色、健康。

  ——实施品牌打造行动。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粮食局牵头,川粮网等企业配合,对现有产品进行品牌化打造。目前,川粮网注册的“首翠”品牌已上市2个月,包括大米、辣椒、花椒等多种产品。未来,川粮网还将开设“故乡的滋味”板块,首先瞄准将“四川造”推向全国,让在外的川人享受到正宗的故乡味道。

  眼下,内江正摩拳擦掌,资中血橙、黄老五、周萝卜、威远无花果等即将集体抱团触网。

  “虽然我的‘内飞’牌大米是四川省名牌,但省外销量仅占不到两成,下一步希望通过川粮网走向全国,变‘内飞’为‘外飞’!”内江飞龙米业老总尤成林期待。

  ——实施经营体系创新行动。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新优化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单靠农民自身完不成。”在吴晓松看来,农产品的品牌化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前期的规模化种植到后期的品牌化营销,需要金融、营销、科技、农业等多个系统共同参与。

  这一过程中,川粮网扮演了资源整合者的角色。

  以种植端为例,川粮网并不和单家独户的农民合作,而是向某一个县或某个大户下订单,因为订单规模很大,这就倒逼各地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变“小散”为规模化种植。

  同时,由于有了大企业的参与和保障,金融部门也敢于放贷,为“粮食 金融”的合作扫清了障碍。而资金问题一旦解决,后续的规模化、品牌化等难题随之破解。

  “种得好首先得卖得好。”在吴晓松看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国一盘棋,不仅把优质放心粮油引入四川,也要把四川的好东西卖出去。

  当好“把关人”:建立从前端到终端全过程的监管体系,运用技术与制度、内部与外部多重手段,当好“舌尖上的卫兵”7月3日,内江川南电商中心,深绿底色装修的川粮电商体验中心绿禾体验店格外惹眼。71岁的市民卓光英守在电饭煲旁,等着品尝后再决定下单。

  吃得好、吃得安全,是当前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但好不好吃,嘴能尝得出,重金属含量超不超标,又从何得知?

  让种的人小康,让吃的人健康,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两大目的。川粮网在探索。

  前端,大力推广有机种植,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川粮网正准备与四川省农科院等共同发起“四川农产品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产业联盟”,从源头上确保产品的安全。

  中端,通过基地直购,减少中间环节。川粮网已经与中国农科院、中储粮成都研究所、黑龙江供销社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与华东、华中地区粮食30强企业的10余家形成产销对接,今后,各产区优质粮可直接出国库,不经中间商,直达指定仓库,再精准到需求方。

  目前,川粮网正探索在成都、南充、内江、泸州、西昌建立五个线下服务中心,与银行网点、加油站、社区菜市等合作,建立专柜专区或提货点,实现线上线下的整合。

  与普通电商不同,川粮网的销售体系集合了大宗商品长距离运输与小件商品的短距离发送两种模式,对于消费者而言,不仅便利,而且廉价。

  以一袋东北大米为例,如用现有的快递模式从东北运到四川,每公斤运输成本将达到1.2元左右,而通过大宗运输加本土分装再发送的模式,每公斤运输成本将降低到0.5元。

  末端,加强监测把控,以国内食品安全的最高标准,对产品的营养含量和各种重金属含量进行全面检测把关,检测手段、检测过程和结果向消费者全程公开,接受第三方监督。

  售后,加强消费理念的引导,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川粮网就响亮提出“米还是少抛光的好”的消费理念,观念一旦扭转,加工环节将增加5个百分点的出米率,相当于粮食增产6%—7%,更重要的是,大米口感更好,营养物质也得到更大程度保留。

  要让市民放心,更重要的是全程监督和严格的制度。川粮网已实现对产供销各环节的实时视频监控。同时通过集采集供、优产优供,保证粮源放心,再通过互联网和政府监管解决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问。

  “力争3年内成为国内绿色一线供应商和国内领先放心粮油重度垂直细分平台。”川粮网还有更大“野心”:瞄准业内首家兼具B2B和B2C模式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进行发展。

【责任编辑:蒋欣】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