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张坤:非凡意义的生命体验

发布时间:2017-07-01 21:31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张坤

  ---第 215 期---

  2017/07/01

  Topic:生活背后的故事

  文 / 张坤

  

   今日之声

  张坤: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活体验,当这种生活体验升华为生命体验时,透过平淡寻常的生活表面,就能感受到非凡意义的生命体验。

  今天,三个生活背后的故事,就让我有了不少有关生命体验的感悟和收获。

  第一个是两个十字绣背后的故事。

  在中国青年报社离退休党员干部活动室墙上,刚挂上的两幅十字绣格外特殊,一幅名为《锦绣前程》的孔雀图,一幅名为《典雅清香》的鲜花图。

  因类风湿性关节炎,造成肢体关节严重变形的退休党员邢颖,是这两幅作品的作者,这是她在病榻上完成的,“挑战不可能”,只为“献礼党的生日”。

  从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1年间,邢颖做了3次手术,换了2个人工膝关节、1个人工踝关节。遵医嘱,在完成这两幅作品时,邢颖的腿始终翘在床头上,只能躺在床上绣。由于患病,她手指变形,穿针只能用穿针器,分线靠母亲李金菊帮忙。有一次,针头断了,对于健康人来说,换一根针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对于邢颖来说,哪怕是针掉到地上再捡起来,也是困难的。她一度泄气了。

  身为老党员的母亲李金菊给了她力量:“我来帮你一起做。”经过昼夜努力,终于在昨天凌晨将这两幅浸透着生命之爱的十字绣作品完成。

  第二个,是电视剧《白鹿原》背后的故事。

  《白鹿原》此前在各大卫视热播,但其作者陈忠实遗憾地在开机前去世了。陈忠实说过,白嘉轩就是白鹿原。一个人撑着一道原。白鹿原就是白嘉轩。一道原具象为一个人。

  陈忠实对“生命体验”有段深刻的阐述:“我在生活、阅读和创作过程中,意识到生命体验对一个作家的创作极为重要,从生活体验进入到生命体验,对作家来说,如同生命形态蚕茧里的‘蚕蛹’羽化为‘飞蛾’,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心灵和思想的自由,有了心灵和思想的自由,‘蚕蛹’才能羽化成‘飞蛾’”。

  看了几集电视剧,不时被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吸引,在那一个个语言的碎片中,无不闪烁着生命的光芒。“白鹿原的乱,不在白狼,而在自己!”“信字比钱更重要。”“你就是铺金镀银,人心还是乱的。”“族长,不要把它当官做。”“学问是啥?不只是那架上的书,茅房底下一碗香喷喷油泼面。”“不读书识字,还挂个什么‘耕读传家’的牌牌?”……

  第三个,是电影《冈仁波齐》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部从头到尾几乎没有音乐配乐的生活纪录片,是藏族几家人跋山涉水几千公里朝圣的真实纪实。

  每一步磕头跪拜,都是发自一颗虔诚的心灵,都是为了祈福天下大众的平安和幸福。即便跟踪一年多的拍摄,到达神山冈仁波齐脚下的老爷爷长眠不醒时,也似乎并不是一个全剧的高潮,队伍继续行走,生活继续进行,一步一步,自然而然,平平淡淡,寻寻常常,演绎着生命无常、不悲不喜、大爱于心的传奇,走出电影院时,恍若隔世,又意犹未尽。

  今天,连着昨天和明天,三个生活背后的故事,我既是观众,又是主角,既有平淡寻常的生活体验,更有意义非凡的生命体验。

  

   相关报道

  筑梦者永远在路上

  ——两幅十字绣背后的故事

  文: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崔玉娟

  上线时间:2017-7-1

  来源:中青在线

  在中国青年报社综合楼531室的墙上,挂着十余幅十字绣和绘画,桌上摆着手工品,这些都是报社离退休第二党支部党员的作品。这个支部的党员最年轻的60多岁,年长的已经90岁。

  在这些作品中,有两幅大型十字绣格外特殊,一幅名为《锦绣前程》的孔雀图,一幅名为《典雅清香》的鲜花图。因类风湿性关节炎造成四肢关节严重变形的退休党员邢颖是这两幅作品的作者,而且这两幅作品是在病榻上完成的,“挑战不可能”,只为“献礼党的生日”。

  今天,离退休第二党支部召开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为筹备这次活动,党支部向大家征集作品。邢颖的作品在计划中,但是邢颖打算放弃,“明年再交吧”。邢颖的母亲、83岁的李金菊是这个支部的党支部书记,她说:“不行,你要挑战不可能。”

  这真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邢颖从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1年间,做了3次手术,换了2个人工膝关节、1个人工踝关节。挑战做十字绣、献礼党的生日这个难题,是母女两人为打发漫长的卧床时光而计划的,也是李金菊为了给邢颖鼓劲出的题目。

  遵医嘱,邢颖的腿始终翘在床头上,只能躺在床上绣。由于病患,她手指变形,穿针只能用穿针器,分线是李金菊在帮忙。有一次,针头断了,对于健康人来说,换一根针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对于邢颖来说,哪怕是针掉到地上再捡起来,也是困难的。她泄气了。

  李金菊说:“我来帮你一起做。”支部里的老党员也鼓励邢颖接纳不如意的现实,以乐观向上、坚持的力量面对生活。

  李金菊指着十字绣作品左半部的一片竹子说:“这一块是我绣的,不绣还真不知道这么难,一个格子要绣4次才能完成。邢颖还嫌我绣得不好。”说完,两人都笑了。

  为了赶在七一前做完,邢颖每天早上5点起来“工作”,她和妈妈的早饭也因此简化,从超市买些半成品就打发了。最终,作品如期呈现出来。

  邢颖说:“绣十字绣这件事让我感悟到,人生都有看似完成不了的目标,但只要坚持下去,就有成功的希望。乐观、积极、坚持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我们改变人生的力量。”

  事实上,这个支部每一名党员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中国青年报社离退休第二支部由报社行政管理部门和报社印刷厂的离退休干部和工人组成,刚刚建立离退休党支部的时候,人数很多,最多的时候党员的人数达到过33人,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刚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大家经常一起组织党支部活动。“这几年,先后已有11位党员离开了我们。”李金菊回忆。

  但是,“筑梦者永远在路上”。

  这是今天的支部活动中,全体支部党员集体诵读的原创散文诗。

  “我们这些党员,曾经都是跟随中国共产党实践中国梦想的一个又一个追梦者和筑梦者。在过去漫长的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都曾奉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和年华。”这些曾经的追梦者和筑梦者,如今大多已是耄耋之年,“我们还能够跟着中国共产党继续追梦吗?”“毫无疑问,当然能。”“因为人类只有在劳动的岗位上,才会有退休者。而在追梦的道路上,是永远不会有退休者的。生命不止,追梦不停。”

  80岁的党员任照是中国青年报复刊后第一任党委办公室主任,也是这首散文诗的主创人员。他说:“党跟我的生命、我的成长息息相关。”任照在支部活动前一天发高烧,浑身乏力,仍然坚持参加支部活动。活动现场,有党员是吊着胳膊拄着拐杖来的,有党员是打着钢板来的,他们都不愿意错过支部活动。

  从2006年开始,该支部连续11年,年年坚持在每年的7月1日(如遇双休日提前)召开支部大会庆祝党的生日,重温入党誓词,而且年年有创新,2015年增加了用钢笔、毛笔、圆珠笔书写入党誓词,2016年增加了集体宣读《党章》,今年增加了集体朗读《筑爱者永远在路上》。

  主题党日活动一年只有一次,但是这个支部的组织生活会,除了每年2月和8月放假外,每个月举行一次。在过去的这一年,这个支部举办了两次党课——党章党规的新内容和新特点,离退休党员如何做到“四讲四有”;举行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知识竞赛;开展两会精神学习;对美国大选、韩国弹劾朴瑾惠、朝鲜发射导弹等国际新情况和新信息进行探讨;参观报社“融媒小厨”,感受科技发展给传媒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中国青年报社原副社长宁光强(退休),离退办同事崔福仁、张红波的帮助下,不少老同用上了智能手机,大家建立了微信支部群,支部生活更加丰富。支部除了组建手工小组,还有一本《我身边的闪光点》记录本,专门收集该支部党员闪光的思想和事迹。

  这些老党员从未离开组织,组织的力量甚至大过了他们的家人。支部有一名老党员生病入院,却闹着要出院,儿女没有办法,搬出了党支部书记李阿姨。李金菊说:“组织要求你配合治疗。”这名老党员说:“你一个人不代表组织。”李金菊告诉他几名支委是如何商量的,是集体的意见。老党员这才接受治疗。这样的例子在这个党支部已经不止发生了一次。

  李金菊说,这个支部的党员经历过挫折和磨难,他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他们多是50年代和复刊时到报社工作的,年老体弱多病,但他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青年报。

  任照说:“我们的心永远跟党扭在一起。”

来源:中青在线

【责任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