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智能投顾:风口还是陷阱?

发布时间:2017-06-20 05:31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史额黎

  AlphaGo总分3∶0完胜柯洁,微软机器人小冰也出了一本诗集,最近人工智能可谓出尽了风头。作为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代表,智能投顾同样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通过大数据获得用户的个性化风险偏好,再结合算法模型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这样的智能投顾想想就令人激动。

  然而,看看国内智能投顾主要可配置资产——A股股票的一片惨淡,再听听证监会去年严禁未经注册互联网平台以智能投顾名义销售基金的表态,国内的智能投顾更像是一种“看上去很美”的概念。智能投顾究竟前景几何?近日,参加2017青岛·中国财富论坛的多位专家就此问题展开了讨论。

  智能投顾只是“伪智能”?

  苏宁银行董事长兼行长黄金老表示,近几年金融科技发展很快,主要表现在身份识别、大数据风控和精准营销三个方面。精准营销本质上是一种搜索,互联网公司搜索到最合适的客户,再向他推销最精准的产品。当金融科技应用于财富管理领域,进行精准营销时,就表现为智能投顾。

  美国的许多创业型智能投顾公司的主要工作都是分析。例如查询历史上有哪些因素使某一只股票的价格发生变动,然后再搜索当天的各种数据、信息和事件,分析这些因素在未来会给股价带来哪些变化。而在中国,智能投顾最多的是应用到比价上。例如,有很多网站在比较各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高低,还有专门网站在比较哪个保险产品最优惠,这实际上是电商的模式。

  不过,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以智能投顾为名的专业投资顾问公司。“(它们)主要还是作一种风险的判断,把你自己的一些财务行为,在这个模型里面跑一跑,然后看你是风险激进型还是风险规避型,最后推荐一些组合。应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黄金老说。

  出于上述原因,有人认为智能投顾更像是炒作概念或者营销手段。对此,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张自力称,市场上的确有很多“只是包装了一下”的伪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它会从具有归纳能力的弱人工智能,向具有推理能力的强人工智能、超级人工智能继续发展。

  在PINTEC集团璇玑公司CEO郑毓栋看来,智能投顾的目标不是帮助客户成为最厉害的投资高手。目前,很多国内客户经理的佣金跟交易量挂钩,他们会鼓励客户多做交易而不是获得好的食材回报。因此,郑毓栋认为,智能投顾只需要打败这类群体,并且帮助客户控制个人情绪、避免投资失误,就可以获得市场的长期回报。

  舶来的理念撞上了国内的现实

  除了人工智能本身的技术水平,国内的客观条件也影响了智能投顾的进一步发展。

  黄金老称,过去10多年中国的财富市场比较简单,有过几次投资股票、股票基金的热潮,也经历过投资外汇、黄金、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和房地产的热潮。虽然基本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但还是比较清晰的一种状况,富裕的投资人对于投资决策咨询的需求较少。因此,券商和商业银行的投资顾问仍然以销售理财产品为主,不需要太多地分析市场。

  具体到可配置的各种投资品,这些年国内股票市场大部分时段比较低迷。一旦股市冷下来,以往随处可见的各种理财讲座就消失了。对于火爆的楼市来说,个人投资的难点不是如何选择房地产,而是怎样从银行借到钱,这使得智能投顾很难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张自力也表示,不同于金融产品多元化、公开透明、流动性好的海外市场,国内市场可供投资的底层资产只有股票、债券和一些大宗商品,而且它们很多不是内在规律驱动的。例如,中国股市是一个资金驱动、政策驱动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智能投顾算出来的投资决策,会有很大的局限性。

  此外,黄金老还认为,互联网金融属于普惠金融,针对的是5000元以内投资者的小众市场,投资顾问更偏向于为高净值人群服务。由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也制约了智能投顾的发展。

  法律法规缺失暴露监管难题

  国内现有法律法规的缺失,也为智能投顾的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智能投顾从业者郑毓栋感觉,按照他的公司现存的业务往前做,从现有的法律来说有一些缺失,但是监管往前推动的意愿和步伐在目前这个阶段也可能不足。

  郑毓栋认为,法律法规的缺失首先表现在信息上。因为智能投顾不仅是一个投资,它是对客户资产的配置,所以需要知道客户的收入水平、负债状况。从目前的整体情况看,除了客户主动告诉智能投顾公司,没有一项法律和法规能够让公司获取这些数据。

  其次,我国法律不允许智能投顾公司帮助个人进行账户管理和操作。但美国有投顾法,美国的智能投顾公司与客户签订账户管理协议后,可以得到帮助客户操作账户的合法授权,可以提取管理费作为报酬。

  至于其他的监管领域,中美同样存在差异。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表示,美国的传统智能投顾,都是聚焦在场内的资产投资。但国内有很多P2P平台转型做智能投顾之后,会在不具备风险管控能力的情况下,向普通投资者推荐高风险的资产。

  然而,当前我国《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中的证券概念较窄,主要是规定了场内证券的范畴,但是场外的一些投资额度并没有纳入到证券的概念中。因此,杨东认为,在目前缺乏法律法规监管的情况下,必须按照金融需要保护和技术驱动的监管方式,来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

  “包括对智能投顾的准入和备案及监管控制方面,都需要强调备案制的事中、事后、技术驱动的监管方式。因为大量资产投向场外非标资产的利益驱动是本能的,无法阻止。这里面有必要吸取P2P行业的教训,加强账户管理,特别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杨东说。

  智能投顾将向何处去

  尽管遭遇种种掣肘,专家们仍然看好智能投顾的发展前景。黄金老称,中小投资者同样需要投资顾问,咨询类智能投顾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例如,个人投资者知道消费升级是今年好的股票概念,想找到相关的股票进行投资,这时就可以寻求智能投顾的帮助。张自力也表示,他所在的公司设立了一个人工智能的基金,也成立了研究中心。他们将采用人工智能方式,对中国的资产进行定价,并进行资产配置的研究。

  杨东观察到,随着大量互联网金融的崛起,非标类、场外资产的智能投顾方式越来越多。“我们发现很多(公司)开始向高净值的客户推荐场外的资产管理模式,而不是投资保险、投资证券”。

  鉴于这种趋势,杨东建议国内的智能投顾公司可以从以下三点寻求突破。首先,要将更多标准化的产品设计出来,对个人和企业进行画像(即评价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国内大量的智能投顾去做非标资产,是因为非标资产融资需求更大。因此,应该依靠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让信用评价为金融服务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其次,要将非标的个人资产和中小微企业尽可能标准化,尽可能地给它们定价。如果中小微企业有画像之后,能够有更好的股权定价,那么云计算、大数据也可能解决股权定价的问题,

  最后,要运用智能化的风控手段,更好地保护投资者这一端的风险匹配。原有的风险匹配只能给高净值的人提供更多的资产管理,但是通过技术手段,智能投顾也能给普通的投资者进行更多的资产匹配。

【责任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