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治国理政新实践·黑龙江篇】春天的答卷(下)

发布时间:2017-03-09 14:2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徐明辉 滕嘉娣 曹忠义 常春晖

  (十)托住民生底,全面建小康,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时指出,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托住这个底。他强调,要突出重点,针对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发力。总书记对民生极为关切,千叮万嘱,念兹在兹。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龙江全面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切实有效的措施,回应民生之关切,关照社会之呼声,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暖意融融的“民生成绩单”,是以一级抓一级、年年有进步的努力干出来的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2016年,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742.8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64.9%,比2015年提高0.7个百分点”;2017年要“确保民生持续改善……”在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里,这些数据的背后,既有家家户户幸福的笑脸,也有省委一以贯之“越是困难时期越要保民生”的决心,更有政府部门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

  龙江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财政收入增幅放缓的压力下,黑龙江省民生支出比例“不降反升”,彰显出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过去的一年,黑龙江省40万农村人口脱贫;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由16.5万人扩大到40万人;全省棚改开工20.8万套,建成19.9万套;新农合参合率达99.1%,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70元……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少,“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开局之年交出的“民生成绩单”,老百姓是最认可的。

  ——抓牢脱贫攻坚这个“一号工程”,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号工程”,“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是党和政府的承诺,必须兑现,没有退路。2016年,我们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建档立卡,因户施策,走出了一条多元化扶贫的新路子,4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向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迈出了坚实一步。

  大力发展产业增收脱贫。围绕县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确立了4068个村级扶贫产业,结合发展现代农业抓新型主体带动,初步确立了6553个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委托帮扶、带地入社、资金折股等方式带动脱贫。

  大力实施转移就业脱贫。深入推进“百社千企万人”就业行动,培训特色种养技术、农村电商等23万人次,致富带头人3.6万人次,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7.5万人,转为生态护林员5854人。

  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全面启动健康扶贫行动,在全国率先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贫困人口因贫看不起病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脱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省直各部门先后出台了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农村危房改造、交通扶贫、水利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资金整合、社会保障等重要政策。

  强化政策保障促进脱贫。统筹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省级投入28个贫困县资金68.8亿元。安排产业发展资金8.3亿元。出台了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实施意见。全面推开扶贫小额贷款及扶贫再贷款,目前全省43个县建立风险金4.9亿元,发放扶贫贷款20.9亿元,受益贫困户36244户。启动贫困县农业巨灾指数保险,总保额23.24亿元。补贴农业保险保费610.21万元,为50.97万贫困劳动力购买意外人身伤害保险。

  ——抓住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劳动者有尊严,人生才有幸福,社会才会健康有序

  初春,由黑龙江省人社厅、省妇联等部门组织的“春风行动”日前启动,这个就业帮扶行动力促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就业。

  就业的春风,一年四季吹拂。黑龙江省坚持把稳定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努力让各方面就业人口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在发展中扩大就业容量,合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让更多的“龙江制造”吸纳劳动人口,让更多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创造就业机会。

  推动改制重组和转型转业企业分流安置人员再就业,实施精准培训稳定就业,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定向定岗培养等方式,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乳制品、高品质食品、健康养老等产业和旅游、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劳动力供给支持。分别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着眼于引导大学生主动投身创新创业,将户籍证明、自主创业证等前置条件全部取消,扫除创业障碍;组建创业专家库和创业诊室,为大学生提供专业辅导。

  2016年,煤城、林区等资源型城市转型转业职工妥善安置;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完成目标的114.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低于控制目标0.3个百分点,低于去年0.28个百分点,为四年来最好水平。

  ——深化医疗领域改革,建设“健康龙江”,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黑龙江省树立大健康理念,打好大健康的“组合拳”。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平稳,“帮扶农村卫生先锋行动”和医改问询制度分别被评为全国医改新举措,健康龙江行动、新农合分级诊疗和为乡镇卫生院招聘医学毕业生等工作得到国家充分肯定。

  全省在重点领域实现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四个全覆盖。280个县级公立医院和7个试点城市辖区内62个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实施了综合改革。改革后,公立医院总体运行平稳,呈现出医疗收入上升、人员经费支出比重上升、药占比下降、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速下降的“两升、两降”趋势。在减少百姓看病支出方面,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包括520种新版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在内的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已接近尾声,招标价格较上一轮降低15%以上。在解决百姓“看病难”方面,推进分级诊疗。大力推进了医疗联合体建设,在城区由二三级医院牵头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医联体,在县域内由县级医院牵头与乡镇卫生院组建医联体,并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

  建立完善新农合分级诊疗制度,在合理拉开各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的基础上,实行了限治病种制度,明确50种常见病在乡镇卫生院治疗按95%报销,在其它医疗机构只报销10%;200种常见病在县级医院治疗按75%报销,在其它医疗机构只报销10%。让医疗资源的使用更加合理。

  ——把教育公平观念全面付诸实践,让龙江的学子分享教育的“蛋糕”

  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遵循,加大投入,让更多孩子实现梦想,让更多家庭实现希望。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特殊教育学校生均经费标准达到6000元,历史性地提出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不低于1600元(不含学费);为2.45万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5640万元,全省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4元统一调整为260元;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建立入学保障机制,留守儿童入学率达100%。适度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14所省属高校招收黑龙江省农村贫困地区学生481人。接收并做好15.82万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工作;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出台黑龙江省寄宿制学校建档立卡低保家庭学生就餐补贴、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等政策。落实各类奖、助、补、免、偿资金15.05亿元,资助学生236.93万人,确保家庭贫困学生安心入学就学。

  ——兜底民生,保障升级,把稳固的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

  在经济下行等多种压力下,缩减政府开支,黑龙江省多方筹集资金,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首次同步开展了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特别是连续十二年调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十连增”。建立了工伤保险伤残津贴调整机制,目前已有多个市地和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制定了调整待遇政策。将全省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53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710元/年,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十连增”;将城市特困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13716元/年和9600元/年;农村特困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6720元/年和4704元/年,惠及城乡困难群众248万人。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一个又一个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抓民生也是抓发展,这是龙江全面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生至上的情怀,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龙江上下正在用踏踏实实的民生努力让每一个梦想都有生长的土壤,让每一个家庭都充满欢声笑语。

【责任编辑:何明】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