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网评-- >> 八面来风
APP下载

【专家谈】良好机制是灾后重建的加速器和重要保障

发布时间:2017-03-09 09:28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胡献忠

   

    作者:胡献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天灾,或洪水,或干旱,或台风,或冰冻,而地震是能够对居民造成毁灭性打击的主要灾难之一。灾害应急管理因而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永恒课题,灾后重建所体现的是国家统筹能力、政府整合能力以及民间自生能力。

    四年前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之初,中央首次明确“地方作为主体”的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探索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子”。这标志着国家救灾重建思路的重大调整。因为在中国这样自然灾害频仍的大国,不可能经常性启动“举国体制”。发挥地方组织实施重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出一套地方作为主体的体制机制模式,与“举国体制”互为补充,体现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灾后重建的关键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合理配置多种资源,实现建设集约化、效益最大化。芦山灾后重建的实践,就是成功运用新机制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典范。一是正确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根据灾害等级、规模和范围,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职责,并以此确定投入责任,在中央统筹下地方承担更多责任。二是正确处理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清晰把握二者边界的前提下,以用“看得见的手”撬动“看不见的手”,整合多方资金参与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三是正确处理了重建主体与重建客体的关系。坚持以科学严谨的方法,把民生设施重建摆在首位,开展生产生活设施和生态环境系统的恢复重建,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芦山地震灾区探索出的“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新路子,是我国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由中央直接安排部署向地方负责制转变的有益尝试。四川按照中央部署,切实强化主体意识,在重建政策落实、援建帮扶、社会管理服务以及重建监督检查等工作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既合理制定出规划、出台政策、使用资金,又防止了投入过大、成本偏高、浪费较多、地方过度依赖中央等问题。同时,解放了地方政府和基层指挥系统的手脚,直通“最后一公里”,使重建工作方向准、效率高、指挥灵活,圆满地完成了灾后重建的总体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对芦山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真情关怀和科学指导,化为灾区人民建设家园的不竭动力和行动指南。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震灾害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成灾强度大、危害水平高的国家来说,四川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在灾后重建中探索出的一整套动员整合机制,可复制可推广,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责任编辑:邓江秀】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