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扶贫援藏工作20年

发布时间:2017-02-23 16:06 来源:中青在线 

    企业/组织名称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案例执行企业/组织名称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推荐案例名称

    扶贫援藏工作20年

    官方网站

    http://www.cnooc.com.cn/

    案例简介

    1995年,海南省成为中国海油扶贫工作的起点。20年间,从天涯海角到青藏高原,从蒙古草原到塞北宁夏,中国海油的扶贫脚步一直未曾停歇,扶贫援藏工作深得受援地区政府和群众的好评,海油人的爱和担当不仅燃起了受援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很好地诠释了央企社会责任的内涵。

“藏北明珠”一角

孩子们领到援藏干部捐赠的藏汉文图书很开心

    进入新世纪,2001年,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上确定新增17家国有企业对口支援西藏,中国海油对口支援那曲地区尼玛县。

    如今,中国海油共在海南省五指山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夏河县及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5个地区实施定点扶贫,并已坚持支援尼玛县13年。

    扶贫是国家的战略,也是央企的责任。回望中国海油的扶贫足迹,每一步都与国家整体部署踩在同一节拍上,国家的号召和贫困地区群众的期盼成了中国海油的使命和担当。

    1995年,中国海油对五指山市、保亭县和陵水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并派出扶贫干部。

生命禁区有了蔬菜大棚。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中国海油在海南三市县沿着教育扶贫这条路,帮助群众摆脱跨代贫困,以此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改善。

    在三县市的扶贫基金中,有一部分被指定用于公益性项目,这些资金大多被用在了教育上。利用这笔资金,五指山市毛兴小学新建了一栋教学楼,保亭民族中学建起了可容纳600多名师生吃饭、开会的多功能礼堂,学生们从此不再露天开会、露天吃饭,陵水中学的100多名寄宿制学生也告别了危房,住进了400平方米的新宿舍。

    当地黎族同胞重男轻女的思想较重,为改变这一现状,帮助贫困女学生完成学业,2007年,中国海油在五指山市发起设立了“雏凤助学基金”,截至2014年底已资助贫困学生近400人次,其中已有近40名女生考上了各类高等院校。

    据不完全统计,在2005年至2014年这10年里,中国海油累计在海南省投入扶贫资金5600多万元。五指山中学、保亭县南茂中学……一批或新建或修缮的教学场所不仅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带去了阅览室、计算机室,更为他们带去了充满希望的明天。

    在海南省,教育扶贫先行,在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甘肃省夏河县和合作市,解决民生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夏河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有藏、汉、回等18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79.2%。2011年,全县人口6.73万人,贫困人口2.77万人,贫困面为41.2%。合作市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也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区,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5%左右。

中国海油援建的尼玛镇三村小康示范新村让牧民住上了明亮宽敞的新房子

    2011年12月4日,中国海油首批援助甘肃扶贫干部抵达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2012年,中国海油投入500万元在夏河县实施了“牧民帐篷新生活”项目,加上夏河县配套资金25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20万元,为当地9个乡镇750户贫困户购置了750套藏式帐篷及附属设施,包括折叠床、多功能炉、便携式电视、卫星接收器等。

    这一“暖心”工程将惠民生的举措办到了群众的心坎里,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扶贫干部也赢得了农牧民的拥护和支持。

    在合作市,提升医疗条件成了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虽然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首府,但由于薄弱的经济基础,再加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合作市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

    2012年5月23日,中国海油成立了合作市卡加曼乡卫生院、佐盖多玛乡卫生院业务楼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落实扶贫专项资金500万元。一年内,两家医院建成投入,有效改善了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

    摸清民情,精准发力,同在其他地方一样,2013年,在中国海油负责革命老区内蒙古卓资县的扶贫工作后,首先为当地解决的就是最急需的道路和医院没有传染病房两大难题,扶贫干部的付出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大海一样的深情”。

    援藏,13年的坚守

    尼玛县,平均海拔4800米以上,全县面积7.25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万余人。

    2001年,中国海油与这个离北京直线距离有3000多公里的小县城结缘,对口支援这个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地方。当年,尼玛县全县GDP为9201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只有1981元。

    2002年,各援藏企业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入藏前准备工作。中国海油一边在全系统范围内遴选得力干部,一边派出考察小组赴西藏考察援助项目。很快,中国海油党组确定了第一批援助计划——提升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

    为此,中国海油主管援藏工作的领导七次带队进入藏北高原,听取当地政府、农牧民和援藏干部的意见和建议。2005年,在总结以往扶贫实践的基础上,中国海油提出了“解困、扶本、造血,建立长效机制”的扶贫援藏工作思路,即先解决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然后依托当地现有产业资源发展规模经济,继而帮助打造“造血”能力,最终实现“授之以渔”的目的。

    有了这一思路的指导,中国海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和当前的第五批援藏项目组将资金重点放在扶本型、造血型、开发型项目上,并坚持向农牧区、农牧民倾斜,临街商用房等一批产业化项目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海油坚持“交钥匙”方式,派出由内部专业人员组成的项目组,负责从立项到竣工的全过程,最后将竣工工程整体移交受援方使用,让每一个援助项目都成为精品工程、放心工程。

    这些年,中国海油加大了对当地人才的培养,让知识和技能成为带动藏族同胞脱贫致富的加速器。多年来,中国海油为当地培训了近百名县乡干部和管理人才,近70名教育、医疗、农牧技术、水利电力、项目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回到当地后很好地发挥了“传帮带”作用,在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学成回藏的2名焊工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为当地培养了22名焊接人才。

    援藏13年,中国海油共派出5批次10名干部,截至目前先后投入近2.7亿元资金,实施100多个项目,并坚持每年召开专门的扶贫援藏会议,制定详细的援助计划。

    多年来,为做好扶贫援藏工作,中国海油的相关配套组织机构也在不断完善。1995年,中国海油成立了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2002年,由于新增了援藏任务,中国海油在该小组基础上成立了扶贫援藏领导小组,5年后根据公益慈善事业需要更名为慈善公益事业委员会。2012年7月9日,民政部批准成立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次年,中国海油决定将公司的扶贫、援藏工作与其他慈善公益项目一并纳入该基金会运作。

    案例官网

    http://www.cnooc.com.cn/data/html/newstopic/2015-10-19/chinese/286155.html

    推荐案例执行地区

    海南

    甘肃

    西藏自治区

    媒体反响及评价

    国资委http://www.sasac.gov.cn/n86114/n326638/c2398978/content.html

    http://www.sasac.gov.cn/n86114/n326638/c2456480/content.html

    南方都市报

    http://ngdsb.hinews.cn/html/2011-03/03/content_329743.htm

    人民网

    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10-01/18/content_428939.htm

    新浪http://news.sina.com.cn/o/2005-08-19/08176729115s.shtml

    新华网http://www.hq.xinhuanet.com/news/2005-08/20/content_4931848.htm

【责任编辑:邓江秀】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