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2020
12/12
13:09

考研路漫漫|“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来源:豫青年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6日举行,时间越来越近,对于考研人而言,如今已到这程马拉松的最后冲刺阶段。


据统计,2020年报考人数341万人。这一数字比2019年度考研报名人数增长了50余万人,增幅超过17%,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2021年考研人数将突破420万。


(近20年的考研人数统计表,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考研多”)


正如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人生亦是如此,

面对愈来愈庞大的考研群体,

有人陷入泥潭,有人坚定信念,

有人重拾勇气,有人转身离开,

面对分叉口,

赶路人各持选择,各怀憧憬。


从上初中起,河南大学2019级本科生冯晓坛的父母便经常在她耳边谈到考研究生这件事。“我的父母对我期望很大,他们希望我将来能考上研究生,可是我自己确实不想考研。”冯晓坛无奈地说。


面对庞大的考研队伍,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加入考研的队伍,对她而言无疑是赌博一场。


“对于真正喜欢学术研究的人来讲,考研当然是为了更好地追求学术。”冯晓坛提到,“而对我而言,即使最后选择考研,也只是为了更好就业。”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考研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谋求理想职位最便捷的方式,尽管有许多像冯晓坛一样仍在纠结是否考研的学生,还是有大部分学生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考研的大军,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王晓彤便是其中的一员。


初到大学时,虽懵懵懂懂,但王晓彤有着一颗炙热的心,想去学习更多知识、认识更多朋友,还梦想着和好姐妹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基于对宣传工作的热爱,在大一时她就加入了“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通讯社”,从事校园新闻采编的工作,后来还开始负责学院的宣传工作和记者团的筹建。


“我有时也会想,我的大学究竟是怎么度过的,是不是每一步都是按计划而行,是不是正在变成更好的自己。”


(一学生正在背书,图片来源公众号“河南师范大学团委”)


从汉文到新传,王晓彤“跨”的这步源于一直以来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但真正让她坚定要跨专业考研的,是大二暑假期间在河南日报的实习经历。当她真正投入到社会新闻的采写,和专业的一线记者打磨稿件时,她爱上了这种感觉,也爱上了这份工作。


每年跨专业考研的同学不少,对于本科专业不满期望读研转变的同学不在少数,选择跨专业考研的挑战不小,但是王晓彤觉得“自己的理想职业和未来方向可能不倾向于当个语文老师,再加上跨考的专业与自己本科专业存在一些联系,而且本身对新传专业更有兴趣,所以选择了跨专业考研。”


关于就业和考研,她觉得并没有孰好孰坏之分,考研并不一定是上上之选,完全是个人喜好,如果想在学校再学习一段时,可以尝试考研,但如果想出来工作,也能好好准备面试,找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而且考上研究生也不一定就比本科生就业好。


每个人在专业上都会有瓶颈,或许有些人会认为,考研的专业要求比本科考学艰难了很多。于是不敢尝试,望而却步。之所以艰难,是因为瓶颈就在这里,假如你选择止步,那么你只能到此为止。但如果你选择努力尝试,打破瓶颈,你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图片来源网络)


每个人都是在打破瓶颈中进步,无一例外。但打破瓶颈的过程是艰难的,你选择了安逸,你也就选择了永远将自己的能力,置于瓶颈之下。希望我们都能够突破自己的瓶颈,突破自己,让自己成为更好的存在。



前途似海,皆是光芒



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成功之路千千万,决定考研、继续深造只是其一,另辟蹊径、提前就业、早日接触社会一样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2016级学生张海杰就是选择就业的一员,当问到不考研的原因时,他说:“因为大学期间成绩不太好,基础知识不牢,而且自己本身不适合科研,所以没有选择考研。”


考研的成功需要冲刺阶段的奋发向上,同时也离不开长时间的知识积累以及对科研事业的热爱。逐渐攀升考研人数并不能决定你的选择,固然大势所趋也要坚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对于没有考研这件事,我并不后悔,因为对现在的生活还算满意,对于毕业的选择,父母没有太多干涉,读研或者工作他们并不太在意,选择权在自己,所以也就坚定了工作的想法。”


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一名毕业生,张海杰的专业在当下比较热门,就业范围广,选择多,本科毕业一样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因为他大学期间有做过各类校园兼职,所以对职场生涯有一定期待。这是他选择工作的部分原因。“有能力最好选择考研,更好的平台更高的起点,但是早日工作一样可以拥有喜欢的生活,一切凭心而动。”这是张海杰对学弟学妹的建议,也是对纠结是否考研学生的宽慰。


无论选择如何,前方的路途都会有阳光雨露值得驻足,都会有独特的风景为你守候。


研究生阶段需要专心致志投入科研,科研的路途有艰辛有磨难,考研上岸固然可喜可贺,然而面临的将是一遍遍重复实验的枯燥乏味,一次次修改论文的绞尽脑汁。


人生是一个不断磨练、不断成长的过程,20多岁,正值青春奋斗的年纪,工作的苦,科研的累,必受其一。


读研之路是一次华丽的蜕变,工作历程未尝不是经验的积淀,三年的工作经验或许会成为一笔财富,成为敲开成功之门的垫脚石,又或许上天会眷顾辛勤的上班族,降临幸运,洒落机遇。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如果说考研是一场马拉松,那么河南大学2016级毕业生韩雨生正在冲刺第二场马拉松了。


“一是因为就业问题,现在本科生比较多,研究生更好择业;二是我还没有准备好进入社会工作,还想多当两年学生;三是朋友也较多考研,一起鼓励努力;四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能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工作。”在谈到为何选择二次考研时,韩雨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在这个越来越看重学历的时代,似乎一张好的文凭可以代表一切。对于这样一个残酷而又现实的世界和社会,韩雨生在第一次考研失败时便真正认识到。


她认为,一张好的文凭的确可以帮助人获得一份相对理想的工作,就业的门槛也不会过高。于是在调整好失利的心态后,韩雨生立刻找准方向,开始备考第二次研究生考试。



备考的过程让人逐渐消磨意志,韩雨生也不例外。她说道:“书有时候真的是记不住,背了好多遍,还是有的地方会卡住,还有就是模考发挥不佳,很容易挫败信心。家里压力也比较大的,有时候家人不说,自己也会担心。”


在咬紧牙关冲刺终点的最后时刻,韩雨生变得更加沉稳,心态也更加平和。“不问结果,但求无悔,相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她面带微笑地说道。



研路漫漫,繁星长明



考研是一条漫漫路,没有谁的成功能够轻而易举。那种孤注一掷的、绝望与希望并存的诚惶诚恐,只有考过研的人才懂。


务圣洁是南开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目前研一。现在的她泡在实验室和图书馆里,生活忙碌且充实。


(图片来源网络)


2021年考研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很多考生都会面临心态问题。务圣洁觉得在这个时候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复习的程度如何,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尽力静下心来,每天一步一步走,调整好心态,查漏补缺。


“考研是一条非常艰辛的道路。研究生和本科阶段最大的区别,就是对自己时间的掌控,和自学能力的的要求。”务圣洁说道,趁着这个最好的时间去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不失为一件妙事。



漫漫人生路,未来几十年的方向可能都是由这两三年决定的。想象一下,你八十岁的时候,回想这辈子都没有过上想要的生活,希望可以许个愿回到二十岁,一睁眼,愿望实现了,你回来了……


所以,选择好你想要的,选择好适合你的,拼一把,坚持到底,别留遗憾。

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

是值得回忆的,

是我们用奋斗的言行来见证铮铮誓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每一个选择都有自己的星辰大海,

都值得收获一个独一无二的、

熠熠生辉的人生。


【责任编辑:曹竞】

一首唱给上海的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5 11:16:04

【中国吸引力】守护“神州北极”的火焰蓝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4 20:38:31

【中国吸引力】大兴安岭的“扑火尖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09 18:24:04

匠心雕琢 家乡古建“跃”纸面

新华网2020-11-20 11:42:04

非遗文化丨炒米制作技艺

新华网2020-11-19 16:06:48

“灯光下的精灵”——鲁南皮影戏

新华网2020-11-19 13:27:29

【中国吸引力】十八洞村看脱贫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2020-11-02 18: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