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0万+!北大教授“硬核”!
“火星和地球一模一样?”
“50亿年后太阳可能吞没地球?”
“超级雷暴到底有多可怕?”
……
这些让人好奇的主题
来自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焦维新教授在网络上的科普视频
焦维新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退休教授
他制作深入浅出的科普视频
将复杂的空间物理知识展现给大众
他致力于空间探测技术、行星科学和空间天气学
他在网络上拥有近15万的粉丝
科普视频点击量超过7600万
01
社交平台上的“维新太空”
“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来到维新太空,我是太空导游焦维新,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小行星探测以及小行星取样这个话题。”
这是焦维新在视频平台上发布的第一个科普视频。
这位科学家爷爷加入到年轻人的网络大军中来,还活跃在其它新媒体社交平台中——他开设了个人公众号,在头条、快手、抖音、B站等平台累计制作发布科普短视频400余个,粉丝14.9万,总点击量达7600万。
火星上的平原、高原、峡谷
与地球上的有何不同?
它们的发现对于人类
探索研究火星有怎样的价值?
听焦维新教授为你科普↓↓↓
深受网友喜爱的科普视频
在网络上,焦维新的科普视频收获了许多粉丝的好评:
北大老教授,硬核!
老爷子很和蔼,说话的语气很亲切!
发现宝藏up主听焦爷爷讲故事,真好!
up主讲解得非常详细,特别可贵的是全是干货!
老爷子年纪这么大了还在发光发热给我们做科普,我辈安敢懈怠,向您致敬!中国航天加油!
一个个简洁明了的科普视频,蕴含着焦维新大量的心血。每天清晨五点半起,焦维新教授准时打开电脑,开启了他带领科普受众仰望星空的旅程。
“ 我现在工作的时间一点不比退休之前的少,而且养成习惯,一年四季都差不多早上5:30就起床了,起床以后就开始工作。我每天早上、上午、下午、晚上工作四个时间段,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10小时。”
02
最优秀的学生,最优质的教学
焦维新于1965年考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70年毕业后留校工作,曾担任地球物理系副系主任,主管教学工作。他编写了我国第一本空间探测方面的教材。
回忆起当年编写教材时的情景,焦维新记忆犹新,他说道:
“ 当时互联网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没有高分辨率的彩图可供下载,我就用软件里自带的画笔功能一笔笔画,为了达到准确逼真的效果,每一张图都是反复修改之后才定稿的。”
正是凭着这样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态度,焦维新在空间物理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在北大任教期间,焦维新承担着较多的教学工作。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太空,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他开设了许多门新课。为了把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焦维新为自己的每一门课程都编著了相应的教材,这种转化的过程使得他逐渐把讲科普,写科普当做一种兴趣爱好。他也因此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和采访,经常在中央电视台做关于太空问题的专家访谈节目。
焦维新作为嘉宾参与录制《今日关注》栏目
“ 教学科研是我的本职工作,一定要把它做好。北大的学生都是最优秀的学生,国家把最优秀的学生送到北大,那么作为北大老师就应当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
为了使自己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也为了把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北大学子。每天早上焦维新教授都定时从专业网站搜集空间物理学最新发展资料,分门别类地保存。数十年如一日的整理,计算机硬盘早就满了,三个移动硬盘也全都满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扎根于科研一线,终究取得了成果。他在国内首次引入了空间天气学的概念,并开创了我国空间天气研究的先河。
03
从科学家到科普达人
2011年,已经退休的焦维新加入了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从那时起,这位科学家,便从教学科研一线转到了科普教育一线。焦维新的科普之路,他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他都会开展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单纯讲复杂的物理理论很枯燥、玄妙,不容易被普通大众接受。
焦维新举重若轻,用普通浅显的语言为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让他们能感同身受地体验到空间物理的魅力,这极大的激发了受众对于太空探索的向往热情。他一年下来至少举办百八十场讲座,最多的时候甚至超过了100多场。
焦维新为中小学生讲科普
在科普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科学知识与科技进步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焦维新教授的科普课堂经常人满为患,即使是课间,也有一群孩子围着他询问感兴趣的话题。这启发了他——给孩子们写一点科普书籍,以此来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也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科学知识。在科普之余,他致力于出版面向各个年龄段的科普读物,退休以来,他累计出版了30余部科普读物。
焦维新主编的科普读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焦维新如今依然在为空间物理学的发展尽心尽力。他每天都要在社交平台发布科普视频,面向受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
04
浩瀚星空的引路人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 听了以后我就感到特别振奋,我们科普工作不是可有可无。因为搞科技创新当然要有物质基础,但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基础,只有我们广大青少年、整个国民的科技素质提高了,这样才能使我们国家整体科技创新水平提到新高度。”
焦维新数十年如一日,勤勉治学,耕耘在科学普及的沃土上。他解答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观众心中埋下了科学思想的种子,弘扬了敢于挑战、勇攀高峰的航天精神。
退休后他先后被北京市教育工会授予“师德先进个人”和“首都教育先锋”荣誉称号、北京大学老有所为“乐为之星”、北京大学首届离退休教职工学术贡献奖一等奖。
焦维新为北大同学做讲座
从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的
卡洛里盆地到太阳系边缘的奥尔特云
从火星到浪漫又“危险”的小行星
从“嫦娥”奔月、“祝融”探火
到“羲和”逐日、“天宫”遨游星辰
他不断带领万千受众领略星际的浩瀚
仰望寰宇的浪漫
叩问苍穹的奥秘
人物简介
焦维新,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1965年考入北京大学,1970年3月毕业,此后一直在地球物理学系空间物理学专业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空间探测技术、行星科学以及空间天气学。退休后加入了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每年做50多场科普讲座,退休后出版科普书30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