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代表委员  ->> 正文

履职青春

刘蕾:来自赫哲族的声音

http://www.cyol.com  2017-03-07 15:24

来源: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程曼祺

(点击图片看视频)

  赫哲族、基层教师、渔民的女儿、边防警嫂……刘蕾有多重身份,在“两会时间”到来的3月,这些不同身份下的观察、实践和思考汇集到了刘蕾眼下最重要的一个身份上——全国人大代表。

  出生于1984年的刘蕾算得上代表中的“老资格”。3月5日上午,在首都湛蓝的晴空下,刘蕾穿着赫哲族的民族盛装,第10次踏上人民大会堂东门的40级台阶。

  10年来,刘蕾先后提出近30项建议,民族、教育和民生是她一直关心的话题。她提出的建议中,有不少都和民族文化有关:《关于加强同江市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建议》、《关于建设赫哲族非物质遗产研究保护中心项目的建议》、《关于加大对赫哲族民族文化产业扶持力度的建议》……

  聊起赫哲族,刘蕾话多了起来,“我们有‘依玛堪’的说唱艺术,赫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我们用说唱传承历史、传说、神话。还有就是我们的饮食文化,我们可以做一桌子全鱼宴,一条鱼能做出很多道菜。”她目光移到一边,笑容浮现,仿佛回到了家乡的饭桌。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刘蕾推进赫哲族“依玛堪”艺术团的组建,并带动家乡的乡亲制作鱼皮衣、鱼皮画、鱼骨工艺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爸”是天,“西温”是日,“毕啊”是月……在刘蕾生活的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她还和当地年轻人建起交流赫哲族文化的微信群,分享赫哲族民歌和赫哲族语言课程。

  去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刘蕾作为发言代表邀请总书记去她家乡看看。3个月后,总书记前往同江市八岔村。在村文化活动中心,一位身着鱼皮衣的5岁小男孩给总书记演唱了一首赫哲族民谣。

  父辈在冰冷的江水里捕鱼的场景,是刘蕾幼时记忆中浓重的一笔。“要让父辈摆脱这种艰苦的劳动方式,就要拓宽收入来源,发展农业、旅游业、养殖业等。”经济和民生,是刘蕾在履职时的关注重点。

  “能不能让我们多挣钱啊?能不能更好地发展啊?”刘蕾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乡亲们总有类似的提问,“他们的表达非常质朴、简单。只有物质生活有了保障,才有精力享受精神生活。”带着这些期盼,刘蕾曾提出《关于把同江打造成为对俄合作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的建议》、《关于改善和提高赫哲族经济发展的建议》等。

  今年刘蕾提出的4项建议中,有一项是《关于加大对农村产业项目扶持力度的建议》。这些建议来自刘蕾在边境地区村屯实地调研和实践。她曾在家乡尝试过蜜蜂养殖。2012年,刘蕾与身为边防派出所警官的丈夫刘昌凡一起,帮助街津口赫哲族乡卫国村建立了木耳、蘑菇种植产业。现在村民开始自主拓展项目,包括山葡萄种植和梅花鹿养殖等。老乡的年收入从10年前的几千元提升到了上万元。

  “之前村里还有一些泥草房,现在我们那儿已经是壁画小镇。”壁画上展现的是赫哲族的传说和神话,在道路、房屋等硬件设施改善后,街津口赫哲族乡的旅游业也开始发展。

  小时候,刘蕾觉得父母又黑又瘦,手经常泡在冰水中,“总是那么沧桑”。现在,上岸的父母不再那么劳累。“我觉得脱贫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现在是在致富道路上快速向前。”

  刘蕾今年的另外3项建议都围绕教育,涉及教师退休年龄、教师职称评定和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身为基层教师,刘蕾认为在延迟教师退休年龄上,中小学和大学要有一定的区别,不应“一刀切”。

  首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时,刘蕾才23岁,“就是一个小女孩儿,对政治真的不是很了解。在全团会议中做发言时也很紧张,不知道怎么表达。”如今面对采访和镜头,刘蕾显得落落大方,熟稔地介绍着家乡。刘蕾说,10年来履行职责、实地调研使自己很快成长。“你必须成长。赫哲族只有你一个代表,你不发声,就是人民的失声。”

  中青在线北京3月7日电

  (编辑:蒋韡薇

【责任编辑:何欣】
图片阅读更多>>
推荐

把偏僻的声音带到北京

 爬过山坡、淌过水塘,全国人大代表杨娟娟几乎走遍了老家湖南新化县的每一条山路,只为找寻那些散落在荒山背后没人听见的声音。她要把这些声音放大,带到北京让更多人听见。

总理最强音

今天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会上,总理见招拆招,直面回应,“强音”依旧精彩。

王毅:帅气表情包里的大国风范

2016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一如既往金句叠出,收获了广大网友的超高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