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20
08/20
07:21

走出“同温层”才能打破“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系列谈之二

作者: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如何在社交网络中打破“信息茧房”?与社会学理层面的讨论不同,这个问题指向的,既不是“信息茧房”的成因,也不是“信息茧房”的性质,而是一种直白、强烈的“信息焦虑”。对于那些不甘于在信息摄取上任人摆布的人而言,他们对“信息茧房”了解得越多,就越担忧自己是否已经身陷其中,进而为此感到焦虑。

  由于当代人最常使用的信息获取平台就是各种社交媒体,人们很关心如何在社交媒体中打破信息隔离。遗憾的是,在社交网络上,我们很可能无法打破“信息茧房”。

  对个人而言,“信息茧房”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大原因,自然是个人对信息的主观偏好,而第二大原因,便是每个人身边的“社交圈”。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赛博空间,人们总会有意无意地与意气相投的人亲近,而对“三观不合”者敬而远之。这种几乎镌刻在人类基因里的社交偏好,将观念不同的人群划分成了相对隔离的“同温层”。

  每当我们产生自我怀疑时,最本能的反应就是以身边的人为标尺,衡量自己的观念与行为。然而,社交“同温层”的存在,很有可能让这种衡量变为无效的衡量,从而阻断个人的反思进程。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常常会在不确定该如何作出判断时听取身边人的意见。但在“同温层”的影响下,我们能听取意见的对象,很难说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旁观者”。他们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看待问题的角度,很可能与发问者高度一致。与“同温层”沟通,就像是和镜子里的自己对话。

  最近几年,有个颇为流行的概念,叫做“走出舒适圈”。之所以鼓励人们“走出舒适圈”,最大的原因就在于:长期待在“舒适圈”内,很容易让人变得迟钝懒散。“走出舒适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颇难,既需要拿出十足的毅力,也需要一点面对风险与不适的勇气。社交“同温层”就像是信息获取的“舒适圈”,要走出这个“舒适圈”,同样十分不易。

  社交媒体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国大行其道,关键原因之一,便在于其运行逻辑与人类的偏好高度符合。在社交媒体上,我们既可以自由挑选关注的对象,也可以与现实中的朋友深入交流。这种“舒适感”是社交网络俘获用户芳心的秘诀。然而,除非剥离社交媒体的“社交”要素,否则人们注定不可能打破“信息茧房”。

  有人或许会说:可以在社交媒体上主动挑选一些意见相左的人关注。但是,这种“反人性”的操作终究难以持久。毕竟,关注与拉黑的按钮掌握在用户自己手中,当用户接收不合心意的信息,很难仅凭自制力压下“眼见心烦”的冲动。用户眼里的“不同意见”,只能给人提供“兼听则明”的幻觉,而并不能让人听进多少真正的逆耳忠言。

  有人说:这是一个属于社交媒体的时代。从互联网用户的流动趋势上看,这句话确实不假。但是,倘若说社交媒体可以就此取代专业机构媒体,我却万万不能同意。把获取信息的重任全部托付给社交媒体,无异于张开双臂拥抱“信息茧房”的到来。只有加强媒介素养,学会通过公共媒体获取信息,才不至于在自以为开放的“镜中世界”越陷越深。

【责任编辑:王钟的 任冠青 张蕾    流程编辑:侯歆钰】

科尔沁版画:刻在木板上的传承

新华网2020-08-14 20:27:27

一个王朝的序幕

中国青年报2020-08-11 08:49:53

老字号走心的跨界

中国青年报2020-08-10 12:51:18

谁都可以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歌

中国青年报2020-08-07 11:53:31

身处不确定状态 你如何管理时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8-07 11:49:57

彭楚粤:广州,潮起珠江 得闲饮茶 | 我和我的家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8-05 11:43:16

打破诺奖魔咒,莫言重回写作

中国青年报2020-08-04 14:06:37

这个夏天,《乐夏》的陪伴作用依然重要

中国青年报2020-08-04 13:37:08

在文明的十字路口寻找胡汉中国

中国青年报2020-08-04 13: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