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20
06/18
06:25

“兵王”还乡

作者:赵法胜文并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

  王忠心走在村里的街道上。

  王忠心为母亲洗脚。

  王忠心和爱人杨洪苗在自家的鱼塘钓鱼。

  休宁县坐落在安徽黄山脚下,汪溪村四面环山,四条小溪在村东头汇流成河,波光粼粼的河水长年缓缓流淌着,这里的风景就像一幅田园山水画一样秀美。

  “传统的徽式房子基本上没有了,以前村里都是石板路。”走在水泥街道上,短裤、塑料拖鞋、军用T恤衫打扮的王忠心看上去已经融入了老家的乡村生活。1个月前,这位“八一勋章”获得者、一级军士长光荣退休,火箭军某旅专门为他和另外3名老兵举办了一场隆重的退休仪式。

  1986年11月,汪溪村里有两人报名参军,一个因身体不合格落选,王忠心体检、政审一路绿灯,走进了神秘的导弹军营。

  士官专家、班长标杆、老兵楷模……王忠心像家乡的毛竹一样,在导弹军营扎根,一路成长为让家乡父老骄傲的“导弹兵王”。但回到家乡,他又成了那个能吃苦的农家后生。走在路上,一位87岁仍在地头割草的老人指着王忠心说,“这娃,还是当年去镇上卖柴禾时的模样。”老人家有意无意忽略了,皮肤黝黑、头发斑白的王忠心已经53岁了。

  “兵王”家的小院里,绿竹葱郁,鸡鸭成群。每天早上,王忠心和爱人挽着菜篮子,到自家屋后的菜园摘菜,这是最惬意的劳动时刻。

  在王忠心的记忆里,小时候家里吃饭以玉米、红薯为主,分的稻米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摆上餐桌,吃次肉就像是过年一样。

  那时,母亲买一块肥猪肉,熬出一碗油,遇到吃米饭时,挖一勺油放在空碗里,撒上盐巴和酱油,兑上开水搅拌后,倒在大家的米饭里,这样简单的“菜”都能让一家人吃出欢笑声。

  前些年,王忠心工资涨了,但靠他一人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还是有些紧巴,让王忠心欣慰的是,终于可以每月固定地给老人一些保障。但母亲习惯了老家生活,很少去千里之外的军营探亲。

  “这么多年,我们没能照顾妈,敬一杯酒吧!”餐桌上,王忠心和爱人一起端杯,用家乡酒感谢母亲。

  晚饭后,王忠心打来一盆热水,要给母亲洗脚。老人显得非常难为情,她几次溜到院子里干活,不肯坐下来“配合”。

  “我父母在世的时候,也没有给他们洗过一次脚,这娃比我做得好。”朴实的母亲感觉有些别扭,但儿子体贴的搓洗让老人安静下来,脸上也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闲暇的时候,王忠心就拿着讲述自己从军故事的报告文学,从书前彩图开始,一页页讲给母亲听。老人家其实不太懂儿子的世界,只知道孩子对部队“很忠心”。以前遇到王忠心的新闻,都是小儿子打电话来,她再打开电视去看。

  很多年前,有人问王忠心退休了以后干什么?他说,自己的梦想是回安徽老家,承包一片鱼塘,过养鸡种菜的田园生活。王忠心爱钓鱼,母亲也爱吃鱼,回家的这几天,他时常到几公里外的家乡水库垂钓。身处田野,微风拂面,静静等待中,王忠心感觉平静而惬意。

  这其实并不是他第一次“返乡”。参军入伍13年后,王忠心退伍回到了家乡,已经找好了一份工作,没想到部队来了要求他延期服役的通知。“保家卫国是大事,家里有你姐妹兄弟照顾,好着呢!”父亲王排桂深明大义,鼓励儿子返回部队。

  军人的肩头,忠与孝往往难以两全。也就是这一年,父亲因病去世,这成为王忠心难以释怀的一大遗憾。

  老家的风俗是清明节祭扫逝去的亲人,但很长时间没回来了,王忠心还是决定到父亲坟前看一看。坟地在不远处的一处茶园里,因为家乡有要将父母合葬的风俗,父亲的墓前现在还没有立碑。这些年,每当收获荣誉时,王忠心都会想起从来没有享过一天福的父亲。

  他拿起镰刀,把坟前的一片杂草清理了一下,然后静静地在老人的坟前站立了一会儿。

  34年来,王忠心将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部队。临近离开这两年,他感觉“身体很多‘零部件’出了情况”。2016年,王忠心接连两次胃出血,在家里和阵地上多次晕厥倒地,后被确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

  “回家吧,老家的饭养人,服役这么久,该到站了。”这一年,他到了兵役法规定的退休年限,爱人杨洪苗说, “我托人在老家寻了一个治胃病的老中医,咱们回家过过田园生活。”入伍后,王忠心平均四五年才回家一趟,心中觉得对母亲亏欠很多。

  “老王,部队还需要你!”作为军人,被国家和军队需要,不正是最大的幸福吗?没有更多理由,王忠心二话没说延期服役,又在班长位置上“风光”了4年。

  现在终于退休回家了,但真的离开了军营,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

  “出去旅游一圈吧。”从家里的山沟到部队驻地的那条山沟,王忠心一直过着“军营-家属院-老家”三点一线的生活,王忠心的爱人杨洪苗提议“去大城市转转”,“我们可以去杭州、北京转一大圈,再看看咱家姑娘,跟着你在部队待了30多年,还从来没有旅游过一次!”

  “还要到石台县多住住!”杨洪苗的老家,在100多公里外的安徽池州石台县城,家里还有80多岁的老母亲,这些年依靠兄弟姐妹赡养着。陪老人过几天“好日子”,也是她多年的心愿。

  “老班长,才走几天我们就想你了,啥时候回来呢?”6月9日,去县城看望舅舅挑西瓜时,王忠心接到了连队一排排长季璇的电话。

  有几个战友,因为在阵地值班,没能给他送行,也无法打电话问候。这次大家“出山”后,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询问他的回家感受。

  “你们干好工作就行,有时间一定会去看你们的。”王忠心安慰他们说。

  退休回乡后,王忠心还去过村里的小学,学校唯一的老师金如海正给三个年级混编的5个学生上课。他们是这所学校的全部“苗子”。

  “小时候同学们可多了,我们上山下河,有各种各样的玩法。”因为家境贫寒,10岁那年王忠心才进入村小学读书。

  那时放了学,他还要赶到地里插秧、撒肥、采茶。回忆起童年生活,王忠心“印象最深的还是小时候吃过的苦”。

  34年前,他戴着大红花离开家乡、走进山沟里的营盘,如今,又戴着大红花离开军营、回到故乡田园。这一次,这个整天与“国之重器”打交道的老兵终于可以休息了。只是6月初刚回乡的几天清晨,王忠心准时醒来,迅速穿衣准备参加早操训练。穿上鞋子后才突然意识到,自己手里拿的已不再是军装,而这里是老家了……

 

【责任编辑:赵飞鹏    流程编辑:侯歆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