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我和文学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8-03-19 05:25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公子晨 南京29中高三(3)班

  春生

  一只白蝶,轻盈地落在春的扉页上。

  甜而润的,是那三月的煦风,裹挟着自然的私语,吹动珠帘。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母亲阅读时的低吟,声声入耳。我就这样在她的怀抱里,渐渐化为一只诗意的白蝶,差池其翼,翩然于飞。

  我落在春日的枝头上。

  骤雨来时,东坡拄着竹杖。不疾不徐地吟出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的春风吹散酒意,回望时雨过天晴,落霞映满衫,这是春的生意。

  我落在春日的巷陌里,听梳着乌黑发髻的姑娘,挎着竹篮。脆脆地问行人欲买花否,那活泼的叫卖声,为粉墙黛瓦增一抹亮色春意。我知道明天的巷子里,那个明媚的女孩还会来“深巷卖杏花”。

  这是文学的春天,是我书中历经的春天。料峭后是铺天盖地的暖,骤雨后是长久的明艳。文学在萌发,生活在萌发。一切都在萌发。

  夏长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一本两宋的词集,落在夏日的乔木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我嗅到千年前的风雨,望见翻滚似江海的心绪。 那千锤百炼的坚毅灵魂,令我击节应和,拍案而起。

  少年的壮志宛若夏日的烈阳,张扬恣意,不加掩藏。这也是文学的夏天,我开始汲取坍圮城墙下留存的文学养料。

  把擦拭千万遍的吴钩细细端详,登于小楼怅惘,遍拍栏杆。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志在千里。

  只要有这一份豪情,两鬓斑白的词人也能在文学里重归人生之夏。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夏天里,我在文学中生长。

  秋收

  秋水浅浅,月亮淡了,我落于书香之泉边。“篱菊数径随上下,无心整理任它黄。后先不与时花竞,自吐霜中一段香”。

  生命的长河中,千帆竞发,时有狂风巨浪。秋收一篱菊,漫漫长路中回望,见那南山悠然。流水淙淙,蝉噪林静,鸟鸣山幽。山间小路是崎岖坎坷,级级重重,仄狭孤峻,直通险峰。登极之时便有极目畅然,心旷从容。

  上黄山,我写到“太平盛世黄山景”;登庐山,我便要“五老轻纱巢云翁”。秋收一份清朗,从容和淡然。透过一枝一叶,去思忆华年。秋是最文学的季节,它走在结束的路上,也走在开始的路上。它积淀、破立。

  我飞于远山的烟黛里,听见清越的鸟鸣声。

  一片枫叶落在我的头上,我在椅子上醒来,但是同时,我又在文学里,热烈地梦着。

  我轻轻拍一拍翅膀,告诉自己,从明天起做一只透明的蝶,带着初心飞翔在文学的旅途中。

  冬藏

  诗书中的意境让我更注意观察体味生活,人生的喜怒哀乐,学业的苦熬顿悟,生活的挫折进取。

  面对困难,也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迷茫苦闷之际,写一些小诗,然后咿呀吟诵,抒情壮怀。也会咏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寻找学习动力,激励鞭策自己。

  在循序渐进中,往往会有“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的感悟。

  广种薄收,厚积薄发。“文学是生活的教科书”,我在文学中成长,从春夏走过秋冬,从幼年到青春,迈入18岁,文学在潜移默化中教导着我,塑造着我的性格。

  感谢文学!

【责任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