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要闻 >正文
生态环境部:最严执法手段保障环境质量改善
作者:刘世昕 张国 胡春艳 王鑫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10月21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2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刘世昕 张国 胡春艳 王鑫昕)今天上午,在党的二十大记者招待会上,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说,过去十年,新环保法“长牙”,环保部门也用最严的执法手段保障环境质量改善。
翟青说,环保部门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战役,坚持“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方式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他举例说,2017年以来,环保部门连续5年统筹5万多人次,用时1300多天,在京津冀以及周边等重点区域压茬开展的105个轮次的监督帮扶,累计检查了超过210万个点位,推动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超过28万个,重点区域大气质量持续改善。
在河湖治理方面,生态环境部从2018年年底开始试点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的排查。在2300多架无人机遥感排查的基础上,从全国抽调4600余人,分成了1263个工作小组,沿着岸线累计行程超过了18万公里,共排查出6万多个排污口,是之前掌握数量的30倍。“克服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翟青说。
翟青说,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后,环保部门累计查办重点案件超过17万件。
翟青还提到,环保部门推动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之间的衔接。2016年、2018年分别严肃查处了两起典型的环境质量数据造假案件,23人被追究刑事责任,这在生态环保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有人因为数据造假被判刑。“这极大地发挥了震慑作用。”翟青说。
近年来,环保部门在执法中广泛应用了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移动执法等一些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了环境执法队伍发现问题的能力。
环境执法还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环境问题。环保部门连续4年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完成了全国2804个饮水水源地10万个问题的整治,提升了涉及7.7亿人的饮用水环境保障水平。
【责任编辑:王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