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上升起三颗明珠——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海南篇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任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年06月17日

    从三亚最大养猪村到海南最知名民宿区,博后村用了5年时间;4年里,施茶村的石斛种植面积从200亩扩大至766.9亩;近10年来,一片片茶叶成了毛纳村的致富“法宝”,当地成为五指山市首个旅游示范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来到海南省考察。每次考察,他必去乡村,为乡村发展深远谋划,对海南省发展特色产业的关心一以贯之。

    如今,博后村、施茶村和毛纳村沿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奋力前行,成为海南岛上冉冉升起的3颗明珠,映照出村民努力振兴乡村的幸福笑脸。

    瞄准民宿业,博后村老乡过上小康生活

    80后谭中仙原本在广州发展,有一年春节,他回到三亚博后村过年。当时,村党支部书记苏少洪正召集返乡的年轻人开会,准备谋划村里的下一步发展。此前村里发展养猪业,市场风险大,且污染环境,并不能作为博后村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

    谭中仙在会上谈了自己的想法:博后村只靠出租土地、收租金,没有大发展,必须借助亚龙湾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的产业优势,才能走出一条更有前景的致富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后村考察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时提出的这句深情嘱托,鼓舞和激励着当地的干部群众,成了博后村前进的“座右铭”。

    在村委会的支持下,谭中仙成为博后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并从银行贷款,凑够300万元,改装自家和亲戚的房子,合伙创办了“海纳捷”民宿。民宿开业后,第一年几乎每天爆满,一年收入超过100万元。如今,谭中仙和10多个亲戚全部在民宿工作,收入都比以前翻了好几番。

    瞄准民宿业的博后村大步向前,得到了市里的支持、资本的青睐,全村3700余名村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大道上一路奋进。如今,谭中仙成了博后村民宿协会秘书长。他没想到,博后村的民宿产业在短短几年内,成为海南岛民宿业的一大亮点。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旅游业虽受影响,但博后村民宿业发展的脚步并未放慢。2019年,博后村营业的民宿有22家,现在已多达55家。2020年,博后村民宿接待的过夜游客数量达40.2万人次,2021年疫情反复时,过夜游客也有35万余人次。

    记者日前在博后村看到,整洁的环村路内,一家家民宿各有特色,还有一些民宿正在装修施工,路边的夜市摊位设施摆放整齐。

    “仅100多个夜市摊位,就为博后村解决了近700人的就业。”谭中仙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期间,夜市每天营业至深夜4点,不少摊位一晚上就有上万元收入。

    人无我有,施茶村点“石”成金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顶着骄阳走进火山石斛园察看石斛规模化种植情况。离开村子时,总书记又对村干部细细叮嘱。

    “施茶村要把石斛特色产业做大做好。”牢记总书记的话,施茶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洪义乾深感责任在肩。施茶村地处海南最北端的火山口脚下,村里90%以上的土地被火山石覆盖,千百年来,村民只能在石头缝里“抠泥种地”。用乡亲们的话讲,“处处都是火山石,大家只能层层垒起石头,空出巴掌大的地方种木薯、地瓜,全村老小都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

    洪义乾是村民眼里的能人。2013年,他外出考察回来,想在村里种石斛。原本连专家都不相信的事情,他竟然在村里试种成功了。

    洪义乾把学园林技术出身的洪尚科请回村里管理石斛种植。在村“两委”的支持下,一条“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火山石斛种植机制很快在施茶村推广开来。如今,施茶村的石斛面积已扩大到近千亩。

    近几年,施茶村更依托靠近火山口公园景区的区位优势和火山石斛的影响力,大力发展美丽乡村旅游。69岁的洪尚科自告奋勇当起了石斛园的导游,他和村里10多名兼职青年讲解员,为游客讲述火山石斛的传奇故事。

    35岁的王吕州是施茶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毕业后在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任职。2020年7月,王吕州被施茶村村委会请回来任村党委书记助理。

    据王吕州介绍,施茶村的“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创新模式将石斛种植、民宿、家风家训、红色文化、施茶文化等串联起来,实现了全域旅游开发,促进了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仅2021年,施茶村的火山石斛园就接待游客3.5万人次,餐饮民宿收入达2000万元。

    “施茶村目前正在筹备乡村振兴学院,这将进一步完善施茶村的产业布局,增加村民收入。”对于施茶村的未来,王吕州信心满满。

    一片片茶叶,让毛纳村抓住致富“法宝”

    “很高兴来看望黎族乡亲们,看到你们过上幸福生活,我感到很欣慰。”今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他勉励村民把茶叶经营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总书记的这番话令24岁的潘涛感同身受。作为水满乡乡村振兴工作队中最年轻的队员,潘涛1年多前来到毛纳村驻村,这是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毛纳村是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市水满乡毛脑行政村下辖的一个黎族村寨,共33户128人。过去,进毛纳村要走泥巴路,村民住的是茅草屋,一下雨整宿都睡不着。

    但这里海拔高、纬度低、降水充沛,昼夜温差大、常年云雾缭绕,特别适合茶树生长。雨林内分布着野生大叶茶,当地农民素有采野生茶制茶的传统。

    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资源发展茶叶产业,毛纳村将生态优势变现为经济价值。2013年以来,五指山市引导扶持山区农民种植茶叶,水满乡种植面积已达7670亩,茶叶企业、加工厂已有30多家,毛纳村家家户户种植茶叶,借此脱贫致富。

    潘涛寄住的村民王菊茹家,种植了50亩大叶种茶,还开了一家手工茶坊。潘涛刚来时不懂茶,便每天跟着王菊茹一家采茶、烘茶、炒茶。了解了茶叶种植、烘炒相关知识后,潘涛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虫害对茶叶产量影响很大,他便到海口、三亚等地寻找农技专家,为农户开展病虫害防治培训。

    如今的毛纳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游客慕名而来,乡村旅游持续升温。王菊茹感慨道:“多亏了茶叶这个致富‘法宝’,毛纳村村民才摆脱了贫穷,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毛纳村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继续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作为乡村振兴工作队的一员,潘涛希望借助茶产业,帮助毛纳村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市里正在谋划建设毛纳村茶旅融合项目,推出相应旅游线路,打造生态旅游产品。”潘涛说,目前市里相关部门正在指导毛纳村茶农及茶叶企业做好产业规划,用好五指山红茶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发挥出最大的品牌效应。

    本报海口6月16日电


【责任编辑:李立红】

武警部队发布网络宣传片《呼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6-19 14:38:09

敦煌研究院将携手腾讯建造全真数字藏经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6-15 14:59:32

钟南山2020年赴武汉车票等170余件展品亮相国博大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6-16 13:00:00

【温暖一平方】一间温暖的美术教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6-14 20: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