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貌 |革命老区遇上海南自贸港, 东英镇成长为“国际慢城”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任明超
向新认识的朋友发送微信名片时,李小兵喜欢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东英慢城”,既关联了他的工作,又展示了他的愿景:位于海南岛西北部的临高县东英镇,“中国首个滨海国际慢城”已然在蓬勃发展,也深刻改变着这一革命老区在海南自贸港的传统形象。
李小兵是东英镇党建办负责人,也是东英镇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包点小组组长。他见证着东英镇近几年来的飞速发展:从海边的几个村落发展民宿,到临高县全面打造东英国际慢城,这在以前是他不敢想象的。
就在今年的3月3日,临高县与“国际慢城”联盟中国总部所在地南京市高淳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推动东英国际慢城创建工作中展开合作。
在李小兵看来,东英镇打造自贸港慢生活、高端设计和生态旅游目的地得天独厚。他说:“按照我的理解,慢城的‘慢’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慢生活,就是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表示一种对人生高度的把握和自信,另外一层意思是指一种发展模式,是以现代技术与传统生活方式相结合,打造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和新村、博纵村位于东英镇的一线海岸,这里5年前已开始用休闲民宿为当地的“慢城”发展打下了前站。
博纵村党支部副书记、返乡创业大学生陈小杰于2017年回村创建了观海民宿,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赶海资源,生成产业推向市场。在观海民宿的带动下,博纵村周边已建起十余家滨海民宿,新建餐饮店十余家,带动了100多人就业。
赶海,正是当地最典型的慢生活。陈小杰说,东英镇一带海岸,每个月都有两次持续4天的“天文低潮”,退潮时海水能退去两公里左右,露出宽阔的潮间带,让每月这8天非常适合赶海,可以在广袤的滩涂上捡拾被海浪裹挟到滩涂上的贝类。
紧挨着博纵村的和新村看在眼里,自然不甘落后。1984年出生的陈万波2018年辞掉工作,返乡创业,扎根和新村委会头洋下村,组建团队创办了“头洋·海堂”乡村体验农场,成立临高县东英头洋湾旅游观光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营销、旅游产品研发为主,农业种养殖和文创产品为辅,最终打造出“头洋海堂”珊瑚愿民宿项目。
“头洋海堂”珊瑚愿民宿距离临高角解放海南岛渡海战役纪念馆仅有16公里,因为东英慢城,“头洋·海堂”已迅速扩展为渔耕人文主题研学综合体验区,形成了海堂小院珊瑚民宿区、龙潭神雨非物质农耕文化区、冷泉稻田休闲文化区、垂钓赶海渔乐区、星空露营及房车基地、网红打卡点五大主题板块。
“在这里不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还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通过促进田园体内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最终实现现代农业、休闲度假、乡村旅游、文化创意、餐饮娱乐的多业态繁荣振兴。”头洋·海堂营销主管陈朝林说。
作为和新村包点小组组长,李小兵感同身受这里的变化,看到村落的命运因国际慢城而改变。他说,东英镇14公里的原生态海岸线,资源珍稀,县里已制定了生态优先、文化传承、产业融合的打造原则,“中国首个滨海国际慢城”已经在这个小镇落地,并与东英紧紧联结,悄然成长。
和新村“望海民宿”的主人王姗妹还不太熟悉“国际慢城”“高质量发展”这样的专业名词,但她明显感觉到的是,从2021年开始,来到她民宿的客人多了起来,而且时不时也会跟她打听并探讨一下东英国际慢城的事情,所以她最近正在恶补慢城的知识,以便在不远的将来也能够用专业的水准来介绍自己家乡的这张新名片。
最新的信息显示,临高已整合1.06亿元资金启动东英国际慢城建设;精准投入产业资金2.3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打造了头洋海堂、黎安耕读山房、博纵观海民宿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带动46个脱贫村的持续发展。
李小兵相信,东英这座渔业小镇与“国际慢城”的紧密接触,必将会让东英成为临高乃至海南自贸港乡村振兴建设和乡村旅游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