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青年心坎上
——各级团干部和团代表、委员广泛开展“我为青年做件事”活动
全团“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启动以来,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团组织围绕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使命,广泛开展“我为青年做件事”活动,动员各级团的领导机关干部、代表大会代表、委员会成员结合实际,立足本职,扎根于青年,问需于青年,帮助青年解决急难愁盼的事,将党史学习成效转化为服务青年的生动实践,为青年送去党的温暖、组织的关怀。
坚持多措并举,问“实”需求
“请大家多给我们讲困难,提需求。”五四前夕,江苏扬州等地组织各级团干部和团代表、委员深入基层一线,举办“青年议事会”,认真倾听青年心声诉求,了解青年意见需求,针对青年提出的就业难度大、见习机会少等问题,主动领取任务,提出解决思路和办法。
直入主题,畅所欲言,青年提问,团组织解答,这是青年座谈交流会上常见的场景。“我为青年做件事”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团干部和团代表、委员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深入团员青年开展走访调研,听青声、察青情、访青意,面对面访谈问需,逐项列出实事清单,传递党的关怀和方针政策。云南通过“居住地覆盖+工作联系覆盖”模式,组织省市县三级共5000余名团代表深入基层一线,了解青年需求。新疆召开不同领域青年群体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推动形成10项工作举措清单,明确资金投入规模、覆盖对象群体。安徽固镇通过社区青年“点单”、团县委“下单”、志愿者“接单”,实现对青年需求的闭环服务。
网络问卷,在线交流,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共青团新媒体矩阵的影响力、引领力,通过网上平台更加广泛地听取青年意见,更加科学地找出普遍需求。北京依托12345热线大数据建立青少年诉求收集分析机制,将每类青少年的主要诉求“解构”为2至4个诉求要点,找准为青少年办实事的切入点。天津以“海河青听”实践活动为抓手,搭建“云上青春”青年在线交流平台,畅通团员青年提出意见建议的网络渠道,累计接收留言2.8万余条,答复2.6万余条。湖南聚焦青少年发展需求,线上线下共收集1.4万余份调查问卷,梳理形成成长困惑、职业技能等10类青少年重点需求。福建围绕两岸青年发展,通过微信群向3000余名在闽台湾青年调研问需,从导师、岗位等多方面提供保障,做实服务清单。
坚持密切联系,用“实”机制
密切联系青年,是共青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强三性”“去四化”目标的重要抓手。县域团代表联络站,是县级团委联络县域内各级团代表的工作机制,是团代表的“履职平台”、与普通团员青年的“联系平台”。工作中,各级团组织切实用好密切联系青年、团代表联络站等机制,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打通联系服务青年“最后一公里”,努力成为团员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搭起青年“连心桥”。各级团干部和团代表、委员深入落实密切联系青年要求,与青年心连心、手拉手,为青年解难事。四川天全县团代表、新华乡组织委员葛娟带着所联系的青年一起学、一起干,帮助青年打消顾虑、提升干劲,助力农户完成环境改造、解决生产实际困难,得到老百姓的一致认可。吉林市团代表、龙潭区双娅山村团支部书记杜鑫园积极指导所联系的青年发展灵芝、木耳等特色产业,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浙江平湖市团代表、当湖街道团委书记何秋燕表示:“作为团代表,我了解到一名社区青年因病致困,很快通过团代表联络站帮助联系到一家爱心企业进行定向帮扶,为互不相识的双方架起了暖心桥梁。通过团代表联系青年机制,我们实现了‘青年有诉求、团组织有回应’,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不仅在物理距离上走进青年,更在心理距离上贴近了青年。”
从大局出发,从难事入手,建起青年“服务站”。各级团干部和团代表、委员积极参与高考升学、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主动作为,冲锋在前,为青年办好事。高考期间,团十八大代表、中国华能北方联合电力有限公司金桥热电厂制样员徐小钢组织“爱心高考服务队”,为高考考生提供点对点送考服务。山西、江西等地团干部和团代表、委员积极参与“爱心护考”活动,为考生提供信息咨询、流程引导、心理辅导等服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东、安徽等地的团干部和团代表、委员义无反顾投身防疫一线,奋战在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物资运送的最前沿。广州市团代表、荔湾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组成员盛晓薇说:“作为实验室中最年轻的95后团员,作为团员先锋队的一员,我与小伙伴们一起,与病毒比速度,向疫情抢时间,在核酸检测的第一线勇担团员责任,展现青春担当。”
截至目前,共有1300余个县域团代表联络站开展“我为青年做件事”活动近6000场,累计参与团干部和团代表、委员7万余人次。
坚持问题导向,做“实”服务
根据团中央统一部署,各地团组织紧密结合重点工作安排,围绕实现留守儿童“微心愿”、解答成长思想困惑、促进社会融入、对接就业创业信息、提供乡村振兴咨询和技能培训、组织婚恋交友,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实现青少年需求和组织服务的精准对接。
始终将最困难的青少年群体放在心上,关注基本需求,做实服务载体,让青少年感到暖心。江苏重点关注“事实孤儿”群体,实施“梦想改造+”关爱计划,构建1间“希望小屋”+3项结对机制+6个常态关爱项目的特色服务体系,形成物质帮助和精神关爱有机结合的帮扶模式。湖北组织开展“春暖行动”“希望护航”关爱行动,为抗疫一线染疫医务人员子女、因疫因病致困家庭青少年提供学业和生活帮扶。陕西开展“用积分,让爱发声”公益活动,组织动员电信用户关心资助残障儿童。宁夏实施社区“青少年环保先锋营”“我爱我家‘益’起成长”等项目,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青少年群体提供公益服务。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开展“微心愿”公益捐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认领心愿、筹款捐物等方式,将一个个心愿变成了现实,让青少年在愿望实现的过程中感受到党的温暖。
始终将最突出的青少年需求放在心上,关注发展要求,丰富服务内容,让青少年感到舒心。聚焦就业求职需求,山东、海南开展“青年驿站”“青年(人才)筑梦驿站”项目,为青年就业提供免费住宿、就业指导、培训交流等综合服务,广东持续深化“展翅计划”+“青年安居计划”双福利模式,对接就业信息,创新开展青年就业住房保障行动。聚焦农村创业需求,四川推出“蜀青振兴贷”项目,为农村创业青年提供金融服务,解决贷款难问题。聚焦职业发展需求,黑龙江、上海、重庆等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技能培训,提升知识技能水平,引导青年在工作岗位建功立业。聚焦婚恋交友需求,广西、甘肃、中央企业等组织形式多样、积极健康的婚恋交友活动,为不同领域青年扩大“朋友圈”、构筑“交际网”,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