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城 三百里 三千年
河南:文旅创新惊艳出圈 文化托高中原大地
制图:程璨
4月21日,2021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上,随着熟悉的《唐宫夜宴》旋律响起,14名“唐宫小姐姐”惊艳登场。视觉中国供图
近年来,群山环绕的河南新县田铺大塆依托红色文化和绿水青山两大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在田铺大塆,村里的民居和景区是相融合的。图为田铺大塆村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摄
5月22日,第三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在郑州开幕。
“从疫情期间的云赏花,到直播带货、助力脱贫攻坚;从数字龙门,到云台山智慧景区建设;从‘老家河南’刷屏网络,到唐宫小姐姐破圈走红,技术驱动和内容创新成为河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郭岩松在开幕式上致辞说。
自2019年首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以来,河南同全球文旅创作者、广大互联网企业一起探索互联网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文化底蕴厚重的中原大地河南,借助技术创新赋能,以更加出彩的姿态惊艳世界。
——————————
“唐宫小姐姐”为什么破圈走红
2021年春节,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意外火爆出圈了。相关话题仅在某社交平台就达到2.1亿热度,单个视频播放量就高达5000多万人次,并且迅速在各个视频平台广泛传播,不少视频片段被弹幕填满。有人为唐宫小姐姐绘制漫画,也有人争相模仿她们的妆容……唐代仕女的表情包也随之应运而生。
《唐宫夜宴》改编自郑州歌舞剧院的作品《唐俑》。据2021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介绍,该节目是以夜宴的乐师们为主角,14名唐朝少女在前往夜宴的路途中,或嬉戏打闹,或梳妆打扮,或扑蝶戏水,展示了唐朝少女们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节目运用5G、AR等技术,使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节目从舞蹈编排到场景的展示,演员从妆容到服饰都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
“《唐宫夜宴》激发了我一个梦想,我一定要到河南博物院去看看,尽情浏览厚重的黄河文化!”这是不少网友共同的心声。
上世纪80年代初,一部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令影院爆满,让这所没落已久的寺院和少林功夫名扬天下。当时电影票价仅1角时就收获了1.6亿元票房,而且还吸引了国内外无数青少年慕名前往学习少林功夫。40年后,河南博物院、唐宫小姐姐等话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曝光数十亿人次,河南文化又进入一个新的高光时刻。
《唐宫夜宴》的走红,也带动河南博物院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点。今年上半年,到河南博物院打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逛博物馆买文创成了不少青年的常规操作。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小长假,河南博物院甚至成了全国热门的景点,线上预约高达6.5万多人,许多年轻人在社交平台晒照炫耀“拉仇恨”,形成了一波打卡高潮。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当天公布了2021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名单,河南博物院榜上有名。当天携程旅行网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文博游大数据显示,河南博物院、开封博物馆上榜“最受欢迎的全国十大博物馆”。
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
暮春时节,一名郑州市小学生观展时向摄影作品《我爱你中国》敬礼的照片打动了无数网友。“那天老师组织我们去郑州美术馆看‘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大型摄影主题展,当看到《我爱你中国》这幅照片时,我很激动,很想用少先队队礼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郑州市中原区航海西路小学四年级学生陈紫涵说,因为敬队礼是少先队员能表现出的最高礼节,理所应当献给伟大的祖国和母亲河黄河。
陈紫涵所说的“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大型摄影主题展是初夏时节刚收官的“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中的一个子活动。
今年4月13日晚8时,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开幕式在郑州大剧院缤纷启幕,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带着5000年中华文明的共同记忆,回到“老家河南”,欢聚中原大地,共享一场精彩纷呈的沉浸式演艺体验。
开幕式紧扣华夏文明、黄河文化、建党百年3个关键词。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与幻化出现的动漫“唐宫小姐姐”,在魔法般的特效帮助下,呈现出梦幻的舞台效果。“国宝”以动漫形象“复活”,开口“说话”。这个利用全息影像技术打造的人屏互动节目,虚拟演示沿黄九省(区)博物院镇馆之宝,辅以动漫手段让文物“活”起来,让人与文物之间展开了一场诙谐有趣的对话,上演了一段跨时空的真人与虚拟人物的“千年之约”。
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中原地区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2020年以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的推动下,郑州、开封、洛阳3个城市携手启动了“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旅游带建设,着力打造具有中华文化标识、黄河流域文化特征的世界级文旅产品。
“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是黄河文化月的重头戏,也是三市首次文旅大联合。在开幕式上,3位市长发出了“去郑州,看华夏古国”“去开封,看梦华大宋”“去洛阳,看盛世隋唐”的诚挚邀约。
海内外人士齐聚河南,拜谒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沿黄九省(区)珍宝“娓娓道来”五千年历史……黄河文化月从4月13日持续到5月8日,线下活动高潮迭起,线上收获了全网40亿人次的点击量。
就在黄河文化月期间,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淮阳时庄遗址、伊川徐阳墓地全部入选。至此,河南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已达49个。
从映照中华文明曙光的仰韶文化,到黄帝在灵宝铸鼎祭天;从二里头夏都遗址揭开“最早的中国”神秘面纱,到“丝绸之路”唯一道路遗址的崤函古道;从老子、庄子到张仲景、杜甫等圣贤名人……漫长的华夏文明进程给河南留下的文化遗产灿若星辰。
“不能守着金饭碗还要饭吃。”如今的河南,传统文化已融入了时尚表达,科技赋能也让文物“活”了起来。古老的“考古”与时尚的“盲盒”碰撞出了“爆款”,“妇好鸮尊”“云纹铜禁”等国宝级文物化身冰箱贴、胸针、项链,甲骨文表情包成为斗图“新宠”……传统文化以时尚有趣的形象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在科技的加持下,从3D扫描、3D打印到AR沉浸式体验,越来越多“沉睡”千年的文物不断地被河南“唤醒”,走入大众视野。
文旅项目“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从郑州市区主干道金水路驱车一路向东到中牟县大孟镇,看似平淡无奇的郊区景色,转了个弯,就看到一座巨型黄色沙雕,上书4个大字,“只有河南”。
穿过拱形的黄色夯土通道,眼前豁然开朗,一幅波澜壮阔的风吹百亩麦浪的景象徐徐铺展开来,高大的夯土墙、金黄的麦浪、瓦蓝的天空……
5月13日,文旅项目《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正式发布,该项目的总导演、总编剧王潮歌将之定义为会成为现象级的作品。
这是一座戏剧聚落群,总占地622亩,幻城内拥有21个大大小小的剧场。每晚闭园前,328米的夯土墙壁上还会幻化出《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大型声光投影秀。
“它无关商业、无关名利,只关乎如磐的真心、信心和耐心。”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表示,戏剧聚落群由这家民营企业全额投资,希望能够更好地传承黄河文化,弘扬中原文明,同时也能够让更多人认识河南、了解河南。
河南省一位文化学者认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对于树立河南文化自信,促进郑州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加速中原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一个令世界惊叹又独属河南的作品,只为让世人看后发出一句感叹:只有河南!”王潮歌说。
赓续传统,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可亲、可感、可触。近年来,河南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让人民群众在亲眼欣赏和亲身游历中感知灿烂历史、认同核心价值。除了这个项目,在河南,闻名遐迩的大型实景演出还有《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和《大宋·东京梦华》等。
今年“五一”假期,河南省旅游市场接待游客5526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29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未来我们需要打造出更多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地标性文旅项目、标志性文旅品牌,以它们为载体,让人们在感知黄河、感悟黄河文化中,进一步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姜继鼎说。
“十四五”新征程,一幅隽永的中原文化画卷正徐徐展开。河南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和“蓝图”也很清晰:到2025年,把河南打造成为全球探寻体验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窗口、全球华人寻根拜祖的圣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如今,黄河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已定,郑州、开封、洛阳、三门峡等地黄河生态廊道如诗如画,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邂逅”,古老技艺与新奇创意“碰撞”,文化强省之光正逐步普照中原大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