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北京力争2026年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25万亿元

作者:尹希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年06月06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6月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继红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下称第三轮行动计划)明确,到2026年,实现引领全球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5-8项,产业规模达到1.25万亿元,医药工业营业收入达到2400亿元。

6月6日,《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新闻发布会召开。直播截图

北京在2018-2020年、2021-2023年已发布两轮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近日发布的第三轮行动计划,将全力把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张继红点出了本轮行动计划的四个亮点:突出创新与“三医”联动协同,强化三医改革,促进创新优势发挥;做强做大药、械基础板块,着力壮大产业规模,加强布局新兴领域,在细胞与基因治疗、数字医疗、合成生物制造等新兴赛道塑造新优势;注重精准施策,全流程服务,打通堵点,持续做优产业生态。

据了解,2023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营业收入9761亿元,为实现万亿级产业跃升奠定了扎实基础。2018年以来,北京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50个,AI三类医疗器械产品31个,连续多年稳居国内第一,获批上市的创新药14个,居国内领先地位。总的来看,医药健康产业已成为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坚实力量。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潘锋提到,2018年以来,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年实现正增长;近三年均超过百亿规模,2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6亿元、是2018年的4.5倍。他补充,下一步将全力保障项目快速有序推进,未来三年每年形成投资百亿以上,有效支撑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轮行动计划指出,支持企业参加国家医保目录谈判,争取让更多创新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推进国谈药“双通道”试点,在30余家定点医药机构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围。持续服务已上市品种,支持上市后再评价研究为拓展临床应用提供更多数据支撑;支持创新药械在全球注册上市和销售,提高北京创新成果在海外的影响力。

北京市医保局副局长杜鑫介绍,近几年北京市医药企业药品谈判成功率均超过90%。在保障国谈药供应方面,已在31家定点医药机构开展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双通道”管理试点工作。

杜鑫补充,近期,将新增北京安贞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进行试点,待新增试点医药机构运行稳定后,将在全市三级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内开展国谈药“双通道”落地工作。

【责任编辑:刘世昕】

海南五指山 非遗有看点|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05 20:22:16

老外粉丝“催更”的《庆余年2》牛在哪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06 05:35:08

图知道 | 今日芒种: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05 09:26:28

青年范儿·文化场|下一站,横道河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03 22:28:34

重新认识柳青:把新时代、大历史装在内心

中国青年报2024-05-30 22:38:22

语言自卑?在深度阅读中扩展表意空间

中国青年报2024-05-31 13:08:02

如何写作一篇书评

中国青年报2024-05-30 22:38:18

《望长安》:为流散海外文物铺一条回家的路

中国青年报2024-05-31 07:08:07

在哈尔滨,遇见金朝的第一座都城

中国青年报2024-05-31 0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