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基层校友寻访|田永伍:真心为民,与民为伍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2024年06月03日



田永伍,中国政法大学2012级校友,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友会贵州分会副会长,贵州省养老服务行业常务副秘书长、贵州团省委春晖发展基金监事、贵阳市政协委员、贵阳市南明区政协常委,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贵州总部副总经理、中国铁建地产贵州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贵州省中广文创城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南明区新社会阶层联谊会理事。


老有所养是民生要计,作为区政协常委的田永伍多年深耕于养老、社区服务行业,利用在法大的所学所获,做理论战略和实践实务双重意义上的掌舵者。为民初心,与民为伍,活在当下,守望未来,在法律的思维和逻辑中寻找服务为民的高效出路,这是田永伍的人生之道。


初心不改,以法为方


时隔多年,在法大学习的点滴过往历历在目。谈起求学时江平校长的讲座,他至今仍难忘其盛况,那些犀利的言辞和深刻的思想在田永伍的脑海中留下了烙印,“在法大的学习拓宽了我的思路,启发了我的人生厚度”,他坦言。


2012年,工作11年的田永伍入学法大进修。相较于名声在外的奖项和荣誉,法大对国家法治建设作出的贡献令田永伍心生向往。


在法大,形式多样的法学讲座、辩论、研讨让他真切感受到法的真意:法律是行事的底线原则,不是死板的教条形式。比起仅仅将法律作为约束的墙壁,田永伍更把法律视作建设的地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里有温度地进行协商。”法大的学习让他更能以“法律的思维”考虑问题,以“法律的逻辑”进行管理。


作为一名中央企业的管理者,他在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地感受着“法”在国家运转中的力量,更深入理解了法大校训的含义。“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田永伍始终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治企的重要性,“知法、明法、遵法、守法”,在具体的管理中用单位的规章制度来把控前进的方向和准则。在他看来,尊重法律就是尊重双方。一个“法”字为他带来了为人处事的秘诀,也给他的人生找到了坚实的支柱:法大精神在他的血脉中流淌。



企业管理中,田永伍参与了人民群众“十五分钟生活圈”建设工作。居民出门步行不到15分钟,就能到达社区养老服务站、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托育服务中心、超市……既“圈”出了居民生活的便利,更“圈”出居民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贵州城乡社区、便民服务的重要举措。在建设之初,面对群众的不理解,田永伍也曾气馁过。但他心里有这样一杆秤:执政是为了人民,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工作最终也是为了服务人民群众。他与相关群众、有关干部反复沟通、耐心解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群众心服口服,上级部门也很快同意了他的方案,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面对工作中的任务难题,田永伍从不固守常规,而是把人民放在最终落脚点,在法律范围内“吃透规则”,大胆去做,成果自然看得见。为人民服务,以法为方,田永伍在规则与人情之间找到了最适于为民服务的道路。


砥砺深耕,民安物阜


有了计划,就去落实,这是田永伍的做事信条。他将自己在法大求学、在央企和在政协工作等经历都看作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平台,竭力实现资源整合投入到民生工作中。


背靠着世界500强“世界基建狂魔”的中国铁建,田永伍始终牢记央企的社会责任,深耕于养老服务领域。

2019年,作为区政协探索政协履职为民的新举措,贵阳市南明区政协为该区首个政协委员工作室授牌,标志着以政协委员个人名义命名的“政协田永伍委员工作室”正式成立。田永伍委员工作室旨在发挥自身在医养、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特色和优势,紧紧围绕“集民意、解民忧、暖民心”的主线,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他也很快拿出了成绩。


通过“议题征集、议题确定、商前调研、协商实施”四步工作法,他积极响应民声、广集民意、汇聚民智,促成了社区光和业主食堂、邻里中心投入使用,构建起居民从舌尖到心间的幸福生活圈。他设计的“社区微公交”打通了民众生活的最后一公里,更打通了去往民众心里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居民都亲切地把微公交称为“小蓝车”,对这一服务满是赞誉。他经常说:“为民服务要摘下帽子、蹲下身子、放下架子”与民为伍,他还说“针对群众大事小事都是事,真心为民办实事都是大好事”谈起居民们的反馈,田永伍也很是自豪。“做微公交这样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要将心态放平稳,不能老想着赚钱,要想着如何长久投入、如何长期运营,真正为老百姓解决问题。”



时代的召唤与央企的社会责任共同构筑成田永伍不计得失服务民生的经营理念,也带动了同行的学习狂潮。志同道合的人越来越多,为人民服务的路也越走越宽,“能为群众、为行业、为社会做点贡献,我很欣慰。”


人到中年,田永伍又做起了“发明家”。他认为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是能直观看出来的,“希望六七十岁的老人们看起来只有四五十岁”,为此他留心关注老年人生活中的痛点难点,亲自参与设计了多项适老专利产品,其中就包括深受好评的可堆叠康复椅。


新型发明没有模具可言,讲究“格物”,每一步都需要精心标注打磨测算,在一遍又一遍的改进中才能拿到最合适的数据,其中耗费的苦心精力不可言说。他形容公司这一群人身上有着中国铁建前身“铁道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想敢做的“铁军精神”,殊不知在别人眼中的他也是如此。


薪火相传,汇满天星


而为了更远的未来,田永伍也将自己的思考转化为平台,通过教育传递出去,薪火相传,打造家乡品牌,发出时代新声,行“致公”之道。


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是田永伍深耕多年的事业,“扶贫不是生扶硬扶,而是要‘造出活血’,让家乡的经济流动发展,真正站起来。”他四处奔走,将各地的资源线打通,开展助农工作,努力推广家乡品牌,为乡村发展代言。


得益于法大求学经历,他意识到人才的可贵,也认识到乡村的发展离不开新生代的创造和实践,他鼓励后辈一定要看见更广阔的天地才大有可为。


于是,田永伍积极响应共青团的号召,反哺故土亲人,于2022年担任了贵阳市满天星公益助学中心秘书长,致力于为需要帮助的学子提供教育帮扶,为偏远山区建设学校,为农村学校提供衣物、学习用品、图书、教学用具,还曾入选第七届“优秀春晖使者”。



在田永伍看来,教育是社会发展、家乡建设至关重要的一环。家乡的孩子也应该和其他孩子一样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要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摆脱思想落后的沉疴。他期待更多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也期盼成才的孩子们能回来,以共同的情怀携手建设家乡的未来。


因为卓越的工作成绩,田永伍曾有机会被调往北京,旁人羡慕不已,他却拒绝了。边远地区的基层工作对他来说不是一种苦难实验,而是一次长久的精神浇灌。


他眷恋故乡和亲人,也欣然于这片土地的发展。


“我是农民的儿子,来之于民、服务于民。”田永伍已在这片土地深耕了许多年,未来长长久久,他将继续守望,等待更多的同行者归来,一起建设贵州、建设家乡。

【责任编辑:曹竞】

重新认识柳青:把新时代、大历史装在内心

中国青年报2024-05-30 22:38:22

语言自卑?在深度阅读中扩展表意空间

中国青年报2024-05-31 13:08:02

如何写作一篇书评

中国青年报2024-05-30 22:38:18

《望长安》:为流散海外文物铺一条回家的路

中国青年报2024-05-31 07:08:07

在哈尔滨,遇见金朝的第一座都城

中国青年报2024-05-31 07:08:09

《歌手2024》:新生代参与角逐大放光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31 13:5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