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考研特辑|一战成“硕”,不负未来

来源:仰恩大学2024年06月03日




大一的时候,我是个毫无目标的迷茫大学生,浑浑噩噩度过一个学期。我也曾休过学,之后当了一年多的社会人员,发现这也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复学后,我偶然了解到了兽医这个专业,我找到了能让我感兴趣的未来,本以为我这个人沉不下心去学习,根本没想过我能成为研究生,但看着身边一个一个好友成功上岸的消息,反正也没事做,就去试一试。


于是我从最简单的搜集资料开始,之后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一个人的备考旅程——没有社交、放弃了之前感兴趣的活动、压力太大,这些种种导致我的精神状态变差,但一想到如果我成功上岸后,我会有多快乐,于是就有了继续学习的动力。


由于我是个没什么耐力的人,我给自己制定了满墙的计划和目标,每天学习的时间都会用番茄钟记录下来,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学习。最后,连一个在最开始向他人表示考研决心都不好意思的人一战成硕了。






(一)看书

我在阅读专业课书籍时采取的方法有看目录、制作思维导图、整理笔记等,我认为通过这些方法有助于帮助我了解整本书的内容、了解自己哪一块知识较为薄弱、从而帮助自己节省复习时间。


(二)背书

人文学科永远逃不开的命运就是“背”,但是我认为背书也是讲究技巧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背书也一样,无论是书还是笔记,都必须是有条理的有计划的划分板块的去记忆。只有先建立属于自己的笔记系统再结合书本和在练题过程中遇见的习题进行补充和完善,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越来越完善。


(三)练题

背书是输入的过程,那么练题绝对是输出的过程。我认为在练题的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在做题中总结,在总结中做题,慢慢掌握答题规律技巧;在练题初期也可以采用开卷的方式,去分析别人的答题结构,并积累下来。


总之,考研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和付出努力,不要因为一两次的挫折就觉得自己不行,每个人都会面临低谷,坚持就是胜利。






首先,在择校方面。在选择专业和院校的过程时,我们不仅需要选择与自己职业规划相关的专业,还需要明确自己的考研动机以及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建议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能力来缩小目标院校的范围,咨询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或是通过官网等媒介来了解考研的专业与院校。


其次,在学习方面。在时间安排上,由于我是三跨考生,所以我战线拉的比较长,从2022年的12月份就开始准备,足足准备了一年的时间。对于备考时间,我认为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战线拉的越长我们的疲惫感就越多,后面很可能会出现厌学、懈怠的情绪。因此,大家在时间安排上不要过于焦虑,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情况合理的规划好每一天,不要陷入和他人比较的怪圈,我们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的更远。


最后,在各科学习上。我认为英语学科可以早点学,大家可以从简单的背单词开始,养成每天背单词的好习惯,等到暑假就可以开始进行阅读理解方面的练习,可以第一天做,第二天再进行精读分析。学习政治学科不用开始的太早,可以等到九月份的时候再进行学习,很多考试会考到的关键内容都在肖四里面,肖四出来的时候差不多是十二月份。所以对于政治,大家不用过度焦虑,跟着肖爷爷慢慢来就行。最后,我的专业课书本有6本,需要背诵的内容很多也比较冗杂。在每次背诵的时候,我都会先大致通读一下内容,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争取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背诵。比如在背中外美术史的时候,我就会找到相关的画作,根据这些画作把一些专业性的名词牢牢记在脑海。在背诵的过程中出现遗忘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们要相信“量变产生质变”这句话,当我们背诵的次数多了,到考场的时候那些内容就会自然涌现在我们的头脑中。






对于专业课而言,因为我考取的是文科专业,所以需要花大量时间背书。我一天会背5个小时以上,根据艾宾浩斯曲线法,去强化记忆,巩固背诵的内容。


除了背书我还会通过公众号和微博浏览新闻。公众号推荐考研大机构,他们会整理好素材、热点以及发一些新闻评论等,再加上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等官方媒体就足够了。此外平常也要多做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每天练字,大家都知道文科很看重卷面,所以一个整洁的卷面也会是你的加分项。


对于公共课来说,拿英语举例子,最简单的提升方式就是背单词,每天加上复习的背三百个,我坚持背了一整年。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看语法课和长难句,没有时间就靠单词和刷题。我一般两天刷一套卷子,计时刷,从00年到20年刷了两遍。后面三年的卷子可以不用写留到考前模拟考。


政治课七月份来得及,跟着徐涛和肖秀荣就够了,平常刷选择题,最后一个月每天腾出两个小时背政治大题。




一个又一个夜晚的奋战

一次又一次的坚持

从严寒到酷暑

从白天到黑夜

不论艰难与否

始终如一

追风赶月莫停留

平芜尽处是春山

让我们祝贺他们成功上岸

也希望未来的大家

一战成“硕”!

【责任编辑:曹竞】

重新认识柳青:把新时代、大历史装在内心

中国青年报2024-05-30 22:38:22

语言自卑?在深度阅读中扩展表意空间

中国青年报2024-05-31 13:08:02

如何写作一篇书评

中国青年报2024-05-30 22:38:18

《望长安》:为流散海外文物铺一条回家的路

中国青年报2024-05-31 07:08:07

在哈尔滨,遇见金朝的第一座都城

中国青年报2024-05-31 07:08:09

《歌手2024》:新生代参与角逐大放光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31 13:5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