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学者看法

与时俱进推动深度媒介化时代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作者:何秋红 陈新毅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年06月02日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引入“一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是儿童优先原则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的生动实践。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应正视媒介技术深度嵌入儿童日常生活的现实,将数字媒体组合融入公园、图书馆等既有公共场所进行空间“适儿化”改造。

——————————

    今年六月一日是第74个国际儿童节。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前途,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我国切实保障儿童福祉的具体举措。新时代建设儿童友好城市要结合深度媒介化的现实环境和我国儿童工作的实际状况,统筹儿童友好的优先性、创新性和系统性,将儿童友好从理念变为实景。

    优先性:以儿童优先原则贯穿儿童友好思想城市

    在我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历程中,儿童优先原则一以贯之。儿童优先原则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倡导的重要内容,主张在处理儿童问题时“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因素”。我国将儿童工作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积极将儿童优先原则落实到发展战略规划、立法工作等各个方面。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就是儿童优先原则在战略规划层面的具体表现。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23个部门共同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儿童优先、普惠共享、中国特色、开放包容、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多元参与、凝聚合力”确立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基本原则,儿童优先原则居于首位。此前,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已正式写入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的发布是对“十四五”规划中有关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规划的细化安排,也是对《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和儿童友好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目标的明确。

    儿童不仅是城市未来的主人,更是城市今天的居民。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引入“一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是儿童优先原则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的生动实践。在《指导意见》的统筹规划之下,近年来我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活动,践行儿童优先原则和儿童友好理念。比如,深圳市系统性提出“建设中国首个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目标,为全国范围内打造儿童友好城市提供范本;雅安市以“儿童友好”促进“城市美好”,实施儿童早期发展公益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打造儿童友好学校、儿童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公园,将儿童友好落实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上海市经过对社区空间的“微更新”,改造“适儿化”户外亲子活动空间。从“一米高度看城市”,看到的是日常生活中儿童优先原则落实的力度,也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儿童友好理念的温度。

    创新性:顺应深度媒介化趋势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少年儿童不仅生活在城市实体空间,也生活在网络虚拟空间,城市变得媒介化,虚与实的界限逐渐模糊。顺应深度媒介化的时代特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也应与时俱进。

    顺应数字媒体多样化和媒体遍布的趋势,提升儿童友好城市的“适儿化”水平,以丰富的文化生活浸润童年。社交媒体、短视频、虚拟现实乃至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等,共同构成了深度媒介化时代多样化的数字媒体形式。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应将数字媒体组合融入公园、图书馆等既有公共场所,进行空间“适儿化”改造。通过开发儿童友好城市App,提供儿童活动预约、儿童安全提示等功能;同时可以在公共场所设置儿童智能引导系统,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城市多元文化,为儿童打造不同的媒介文化场景融合于现实空间的儿童社交实体空间,打通线上线下壁垒,帮助儿童走出网络沉迷和信息茧房的“数字孤岛”。

    基于技术创新趋势和社会数据化趋势,以新型技术手段提升儿童友好城市的个性化水平。比如,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儿童活动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安全监测,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儿童城市活动数据,了解儿童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需求偏好,为城市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同时,可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优化公共设施的“适儿化”布局,提高儿童友好城市的运营效率。还可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适合投放在儿童友好城市中的科技产品,如智能阅读器、教育机器人等,让新技术更好地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赋能。

    系统性:以多元协同理念汇聚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合力

    在深度媒介化的当下,新旧媒介形态之间深度关联,以“多元协同理念”打造儿童友好城市就是对深度媒介化现实境况的回应。

    要坚持系统观念,看到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关联性,充分调动多方主体力量共同建设儿童友好城市。首先是宏观统筹,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等部门统筹协调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其次是具体落实,地方政府主要履行主体责任,基于城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落实建设方案;最后是多元形式,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一项整体性工程,在此思路下应该大力建设儿童友好公园、儿童友好车厢、儿童友好书屋以及儿童友好网络空间等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它们共同构成儿童友好城市的风貌。

    “连接泛在”是深度媒介化时代的一大特征,顺应主体连接性增强的趋势,有助于以系统思维促进儿童友好城市间的良性互动和经验互通,以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促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当前国内一些城市开展的“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单位认证”也为城市间协同提供可能,不同试点城市可在合作氛围中交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并进一步推广。还可发挥社会私营机构在儿童友好建设中的作用,在政策制度框架内通过共享信息数据,加强彼此协同。

    儿童友好的系统性还体现在基于本土语境的全局思维。儿童优先原则源于国际倡议,要落实到我国的城市建设中来还需基于本土情况进行系统考量。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我国发展历程较短,“十三五”期间,我国积极建设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写入“十四五”规划,这种基于本土语境的发展规划上的连续性有助于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抓手,逐步建立起系统性的儿童权益保护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立足深度媒介化的现实环境,扎根本土语境,与时俱进做好我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有助于守护儿童福祉,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促进新时代儿童事业与时俱进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高素质人才后备军。

    【作者何秋红系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新毅系该校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助理。本文系2024年度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研究课题“青少年网络沉迷新形态研究”(2024B04)、河海大学中央高校项目“新媒体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究”(B230207009)的阶段性成果】

何秋红 陈新毅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许革,张彦武,梅潇予,李沛然】

重新认识柳青:把新时代、大历史装在内心

中国青年报2024-05-30 22:38:22

语言自卑?在深度阅读中扩展表意空间

中国青年报2024-05-31 13:08:02

如何写作一篇书评

中国青年报2024-05-30 22:38:18

《望长安》:为流散海外文物铺一条回家的路

中国青年报2024-05-31 07:08:07

在哈尔滨,遇见金朝的第一座都城

中国青年报2024-05-31 07:08:09

《歌手2024》:新生代参与角逐大放光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31 13:5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