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司马光砸不锈钢的缸?“段王爷”灵魂拷问,怎么答?

来源:浙江大学2024年03月21日

“如果司马光砸的缸是不锈钢的缸,你还砸吗?”


这一灵魂拷问来自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浙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段治文的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他的“史纲”课妙语连珠、金句频出、有梗有料,特别充满历史智慧和人生启迪,不仅是学校的一门思政课,更是学生的人生思想课。

有段子更要有深度

“这才是思政课应有的样子”


在网络平台搜索段治文及其课程的评价,铺天盖地的好评袭来。段治文的教学目标从来不只是教会某个知识点,更是带领学生深入到历史知识背后去感受历史意境,揭示历史真谛,提升历史智慧,让学生真正学到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司马光砸缸”就是段治文在课堂上讲的一个案例,这源于他的一次小学调研经历。在某小学调研时,他询问在场小学生,现在有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去了怎么办,所有同学异口同声:“砸缸!”


“但如果司马光砸的缸是不锈钢的缸,你还砸吗?”同学们似乎没了办法,现场鸦雀无声。


“一个教育孩子学会创新的传统故事却以一种僵硬、刻板的知识点形式在一代一代地传授,这何尝不是对知识的机械化运用?”在课上,段治文提起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同学们,在浙大学习,不要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学习上,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研究态度的养成、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段治文在授课


他的“眼神杀”是出了名的厉害,他坚信“眼睛是不会骗人的”。他从站上讲台一刻开始,就善于把目光聚焦到每一位听课学生身上,时刻关注着学生最为关切的问题。当大家眼神里流露出浓厚兴趣时,他就会顺势进行更多更深入的分析;当同学们的眼神流露出疲倦时,他则会及时调整讲授内容和方式,保证课堂始终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说,思政课讲理论站位要高,高要高到“有惊涛拍岸之气势”,而表达又要接地气,接地气到“润物无声之意蕴”。正是这样,他做到每一次课都是一个深刻专题、一场精彩讲座、一次思想洗礼,营造出“容不得同学不听”的思政课大气场。


对段治文来说,只有同学们愿意听课了,思政课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他曾深情地说:“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家明确方向、把握未来的课,学生认同、喜欢听,真正学到了东西,得到了启发,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是有用的。实现这一目标是我最大的满足,也是我的一种享受。”



“段王爷”不仅提供金句

更致力于思政课的供给侧改革



从教三十余年,段治文和他的团队一直都在思政课“供给侧改革”道路上奋力前行。


课外学习优质资源供需不匹配?段治文认为,首先要在供给优质教学资源上下功夫。早在2013年,段治文就与团队成员一起开始录制慕课课程,2014年正式上线“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选课总人数已超26万人,“学习强国”转载了全部65集慕课视频,总播放量已超500万次,成为互联网课程的典范,实现了优质名师课程资源的全面引领和全国共享。不少网友听完课程纷纷留言称赞道:“从未对历史有如此通透的理解”“幽默风趣,内容丰富,受益匪浅”,真是“相见恨晚”。


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为解决授课方式一板一眼、学生提不起兴趣的问题,段治文团队将课堂搬到了课外,带领同学们前往各类教学实践基地:台州大陈岛、义乌陈望道故居、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安吉余村……“行走的思政课堂”在这体现得淋漓尽致。近6000余名同学走出教室、走入实践教育基地,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史学浙里秀”“荣誉课荐书读书”“访谈与口述史”“课后学术沙龙”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助力解决多年来课堂千遍一律“满堂灌”的问题,活灵活现地呈现中国近现代史进程,让学生更想听、更愿意听,真正实现理论课堂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

实践现场图片


地方本土特色教材缺乏?2013年,段治文团队主编了浙江省德育统编教材《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开发全国首例新形态智能化改版教材,让课堂教学与课后拓展学习相互配合、“无缝衔接”。 目前,该教材已修订了五版,推广应用全面覆盖至浙江省53所本科院校,每年有7万余册销量,总发行量已达50余万册,受益学生累计达近百万人,在浙江多个高校图书馆占据借阅量榜首。

系列教材图片


“段王爷”也是好朋友

学生心思他都懂



学生被动学习而不主动思考时,他说:

“这种学习学习再学习就变成了退步退步再退步。”


学生因科研压力大萌生“躺平”情绪时,他说:

“人是在不断的克服痛苦和跨越痛苦中获得快乐的。”

……


三十余年的教学历程,段治文觉得最可贵的就是自己的教学情怀——钟情理论、热爱教学、服务学生。而他的每一金句,都能及时给迷茫中的同学们指明方向。


他的口头禅“我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啊”是出了名的有感染力。段治文常在课上旁征博引、推荐好书,并鼓励同学们读好人生的“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久而久之,这句话也深深地刻在了同学们的脑海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态度。


“哎呦,不要莫名焦虑啊。”无论是学术还是生活,段治文都常用这句话鼓励学生不要怕,勇敢迈出创新脚步。写论文的时候,学生习惯在动笔前先去翻阅别人的论文,然后就陷入一种“肯定他人、否定自我”的圈套。段治文这时候总会说:“哎呦,不要莫名焦虑啊,不要觉得别人的论文写的好,自己就不敢动笔。大家的知识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看同样的材料不一定得出完全相同的结论。深入原著文献的阅读,大胆动笔,书写你的智慧吧!”


师从段治文的2023级硕士生刘冰燕深有体会。她说,“段老师总会在高屋建瓴的视野中引导学生走出细碎繁杂的具体知识,在建立起理论框架之后,又重新回到历史事实之中,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段治文自己也表示:“我的许多新想法就是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一步步清晰起来的,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师生共进吧。”

段治文和学生在一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段治文的全情投入与付出,也感染着一批又一批年轻学者。“我听段老师的课的时候,中国还在富起来的后半段,段老师生动而不失深度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现在的‘00后’身处中国从富起来到了强起来的新时代,他们掌握信息更多更快,所以我作为教师,也一直在对接时代发展的脉搏,把复兴征程上的重要事件,尽量在第一时间融入课堂。”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封毅深受段治文的影响,继承并创新了思政课教学方式,打通课内课间课外,甚至打通课程、打通年级、打通专业,把历史和现实化为“大思政课”。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亲其师信其道”。像段治文一样,浙大一批思政课教师,正努力做为学为人的表率,用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教学,赢得学生、感染学生。

【责任编辑:曹竞】

春意满园,春季北方养花技巧大全|我的节节·春分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0 17:30:00

微电影|上海为困境青少年打造“追光小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9 13:14:50

舞蹈《净美》亮相 大学生将院士故事搬上舞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9 13:14:47

电影电视剧微短剧……你的旅行指南是什么

中国青年报2024-03-19 07:49:13

豫剧探索沉浸式小剧场,年轻人爱看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8 20:41:08

首部思政课喜剧电影《我要当老师》上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7 16:02:31

青年范儿·文化场|跟着微短剧踏入桃花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6 20:06:37

金庸诞辰百年 800多件展品亮相浙江海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0 22:30:43

刘宁委员:建议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改为选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8 14: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