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青农学子助力农产品营销新模式

作者:梅从政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年03月20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梅从政 记者程 思)如何提高普通农产品的竞争力?对于这个问题,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张超有自己的答案。获取答案的路,张超走了12年。

早在2012年,张超开始接触马铃薯种植,大多数是流向普通消费者,利润空间并不大的菜薯。后来他接触到了做薯条、薯片的加工薯。“在麦当劳点一份中份薯条15元,两斤的土豆再怎么卖,也不会超过五块钱,两斤土豆起码能切七八份,那这价值就从5块钱到100块钱。”这让张超意识到加工薯广阔的市场空间。

加工薯的“高身价”也意味着它的种植技术难度更高。刚开始种植的时候产量不高,每亩的产量在2000斤左右。张超介绍,“正常每亩的产量在6000斤左右,被人打趣大学生喝了墨水,回来种土豆真厉害,一亩地才产2000斤。”

为了提高产量,张超发现要想提高马铃薯产量,首先要解决霜冻问题,增强马铃薯的“抗冻”能力。张超在以往灌根施肥的基础上,增加无人机喷洒施肥,使植株受肥更加均匀,马铃薯“抗冻”能力得到提升。摸索到现在,马铃薯每亩的产量已经从原来的2000斤提升到六、七千斤。

“要实现农产品的稳定、高品质生产需要科学技术、知识的加持。”张超意识到已有的知识技能储备,满足不了现在发展的需要。于是,在2023年考回了母校青岛农业大学,就读于农艺与种业专业。返校后,张超感慨学校学科建设变化大。“20年前我读书的时候,专业大多围绕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栽培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现在回来读研,专业细分、科技含量猛增,课程内容变成了精准农业学、农业标准化和质量认证学、农田水分管理原理与技术学、农业灾害评估与防灾减灾学等内容,而且还有农学专业英语。”

在张超看来,现在的学校教学更“接地气”,课堂知识与实际生产实践结合紧密,“在田间地头发现问题,课堂知识搬过来就能在田间地头解决问题”。读研期间,张超不仅自己落实产学研一体化,还带领学弟学妹组建团队,让更多学生走向田间地头,到一线了解农产品的种植生产。

团队组建后,张超和学弟学妹们主动承担起“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责任,帮助青岛市东辛城村、张家官庄村等地的农户科学种植加工薯。团队做实验后发现,如果加工薯的种植时间比传统种植时间提前10到15天,不仅能最大程度地避开雨季,还能节省33%肥料和一半的农药开支。农户们依据团队的实验数据进行种植,“当年收获时发现,马铃薯的产量增长了10%。还能错峰上市卖个好价钱。”张超说。不仅如此,张超还联系机械设备公司和科研院校为当地研发适合小地块采收的机械,使得马铃薯日收获量可达到100亩,提高了收获效率,还能在天气灾害发生前完成收获,防止损害的发生。

丰产的同时也是丰收,张超带领团队摸索出的“先有订单,后生产”的新型订单模式,让种植户的收入有了保障。这一营销模式为当地每亩额外增收1000元,从2017年到目前已发展订单4万-5万亩次,总计4000万-5000万元。带动300个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培养技术人才500人次。在张超看来,今天的农业生产离不开科技扶持,以及全新的营销模式,作为“新农人”他希望为广阔的田间地头流更多汗,出更多力。



【责任编辑:曹竞】

春意满园,春季北方养花技巧大全|我的节节·春分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20 17:30:00

微电影|上海为困境青少年打造“追光小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9 13:14:50

舞蹈《净美》亮相 大学生将院士故事搬上舞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9 13:14:47

电影电视剧微短剧……你的旅行指南是什么

中国青年报2024-03-19 07:49:13

豫剧探索沉浸式小剧场,年轻人爱看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8 20:41:08

首部思政课喜剧电影《我要当老师》上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7 16:02:31

青年范儿·文化场|跟着微短剧踏入桃花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6 20:06:37

金庸诞辰百年 800多件展品亮相浙江海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0 22:30:43

刘宁委员:建议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改为选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8 14: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