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邓慧慧:行动、等待和希望

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4年03月20日

邓慧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杰出青年学者,入选2022年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省部级重大项目10余项。

在邓慧慧与学生的合影里,你很难第一眼就找出她来。她笑意盈盈,眼角还漾出些腼腆,学生都叫她“慧慧老师”。“我跟学生基本是共同成长起来的。”邓慧慧说。的确,2010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毕业后,她初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当老师时仅有25岁,带第一个硕士生时是27岁,带第一个博士生时是32岁。10余年来,邓慧慧带领学生瞄准国家和首都重大需求,聚焦重要领域、关键问题开展创新性学术研究,发挥了重要的决策支撑作用。



天马行空下的智慧沉淀


人们对于学者的刻板印象大多是严谨、客观、理性,但邓慧慧身上还带着点少女的浪漫特质。“我很喜欢看闲书。”她说,“从小学一直看到现在。我阅读的范围很杂,童话故事、通俗小说、武侠小说、推理小说等。其实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在大学开一门‘武侠和推理小说精读课’。”

邓慧慧办公桌前的墙上贴着许多五颜六色的便利贴,上面写满了名人名言,她说情绪不好的时候看看能激励自己。“这个习惯也是自小养成的,我小时候爱做手抄报、摘抄本,把报纸、期刊上的好文章剪下来、好句子抄下来,攒了满满几十本。”邓慧慧弯着一双眼睛笑起来。“慧慧老师很文艺。”学生评价说,“每年新年,她都会酝酿好长一段真诚的新年致辞发到群里,平时也经常给我们灌点温暖又励志的‘心灵鸡汤’。”

邓慧慧说,“看书或许不会直接作用于学术研究,但你看过的书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反哺你的研究,打开你的视野和格局。如果想把很多有意思的选题做得深刻,不仅需要对庞大的数据进行量化研究,更需要厚重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人文情怀。”



“是学生让我强大了起来”


邓慧慧带过的30多名学生里,有不少已经在知名高校开始工作了,这让她由衷地感到高兴,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培养一名博士生并不轻松,需要导师在学业、科研和生活上都倾心给予帮助。邓慧慧认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学生的培养也是,你给学生正向的引导,他们就会给你正向的反馈。自己做个好老师,学生就会成为好学生,以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也会成为好老师。“其实我骨子里是个脆弱的人,是学生让我强大了起来。”邓慧慧笑着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会努力从精神和行动上做他们坚强的依靠,这对我自己也是很大的成长动力,结果某天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真的变坚强了。”

不同于本科生大课教学,通常研究生在课堂上的目的性更强,想要的获得感更强,对知识的需求更大。邓慧慧一直在思考,怎么能更好地结合学生需求设计教学大纲、提供授课内容,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知识输出的密度和强度,给予学生更丰富的内容和启发。

“老师多花些心思,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也会更快地进步。”邓慧慧说,她与每个学生都建立了持续紧密的沟通,并把授课重点与学生当下的关注点结合起来。在讲空间经济学时,有博士生提到对现在前沿的量化空间模型感兴趣,邓慧慧就结合顶级刊物论文指导他们利用这个模型写论文。“把学习内容和研究前沿紧密结合起来,他们会更有动力,目前来看效果很好,我带的博士团队基本每个学生毕业的时候都能有3篇以上高水平论文在权威期刊发表,这在博士培养当中是很不容易的,我很欣慰!”


在经济大海里勇毅航行


到美国、日本等国学习交流后,邓慧慧最终选择带着海外知识与经验回到祖国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在她看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给了学者回国做学术研究的底气和自信。“作为土生土长的经济学人,我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朴素,就像林毅夫先生讲的,‘经济学家别辜负了中国这个研究富矿’。而研究中国经济的伟大实践,更加充分、生动地展示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中国理论不仅是为了自己的一份工作,更是为了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邓慧慧这样解释自己回国的初衷。

在学术研究道路上,邓慧慧觉得自己有越来越多的能量,有很多想研究的内容,始终保持着一种旺盛而匀速的前进姿态。“不追求高产,但一定要扎实。这点受我在人大读书时的导师孙久文教授和日本东北大学导师曾道智教授的影响至深,他们展示了学术长跑所需要的耐力和定力,是年轻学者的灯塔,我在努力学习和传承这种精神。我也在不断尝试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比如最近几年我们关注现实生活,不断拓展政策研究,出版了第一本关于北京平台经济研究的蓝皮书(今年底要出版第二本),关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决策层和地方政府特别重视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在学术论文写作之外开辟了新的研究空间。这也让我体会到了一些‘经国济世’的价值感。”

邓慧慧从未觉得做研究会带来痛苦或内耗,相反,她从学术中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与快乐。

邓慧慧指着墙上的一张便利贴说,“你看,《基督山伯爵》的结束语‘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5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到现在我还是很喜欢这句话。不过,还要再加上两个字——‘行动、等待和希望’。”


【责任编辑:曹竞】

微电影|上海为困境青少年打造“追光小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9 13:14:50

舞蹈《净美》亮相 大学生将院士故事搬上舞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9 13:14:47

电影电视剧微短剧……你的旅行指南是什么

中国青年报2024-03-19 07:49:13

豫剧探索沉浸式小剧场,年轻人爱看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8 20:41:08

首部思政课喜剧电影《我要当老师》上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7 16:02:31

青年范儿·文化场|跟着微短剧踏入桃花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6 20:06:37

金庸诞辰百年 800多件展品亮相浙江海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0 22:30:43

刘宁委员:建议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改为选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8 14: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