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发言摘编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年03月19日

    打造更有高校共青团特色的实践育人模式

    北京邮电大学团委书记 赵丹

    五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推动改革创新,就是要做到“八个相统一”。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如何落实总书记要求,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打造出具有高校共青团特色的实践思政育人模式,我们的认识如下。

    首先,要注重“场景开发”。一是要开发“战略场景”。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重大主题,遵循不同学科的培养规律,组织同学们在接受实践教育中涵育家国情怀、投身复兴伟业。二是要开发“属地场景”。立足身处属地这一最大实际,围绕党政迫切需求组建专项实践团队,有的放矢为区域创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提供智力、人力支持。三是开发“国际场景”。组织同学们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深刻感悟“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的立场观点方法,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坚定“四个自信”、培育人类关怀。

    其次,要强化“接口集成”。一是要集成组织资源。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体系优势,挖掘和编制“资源图谱”,加强与对口实践地等多方育人资源的结对交流,打造政校行企社多元协同的育人共同体。二是要集成师资力量。推动辅导员、行政人员、思政课和专业教师等成立实践指导团,聘请校外专家、企业实践导师等,共同做好“实践课程”的研发。三是要集成学科优势。将实践育人工作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依托不同学校的特色学科优势,探索更有专业特色的育人模式。

    最后,要突出“关键保障”。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五年来,校院两级党委更加高度重视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各级地方党委也在对接、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期间,校党委高位推动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机制,是我们完成好这次政治大考的坚实保障。高校共青团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摆在首位,更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_______________

    提升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实效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团委书记 裴璨璨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的重要要求,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引导同学们把“小我”融入“大我”,更好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期间,我们广泛组织开展了社区实践,打通从“小课堂”到“大课堂”的“最后一公里”。我们的思考和体会是——

    首先,为什么要开展社区实践?

    高校的团员青年,不能只是从课本中、教室里获取知识,不能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更不能成为“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逃避者”。带领同学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用眼睛去观察人间烟火,用脚步去丈量祖国大地,是我们共青团组织开展实践育人的重要内容。

    其次,如何来开展社区实践?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地方党政部门鼎力支持下,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凝心聚力、服务大局”的校地共建工作格局。二是必须发挥组织优势。坚持组织化动员,联动“大社区”团组织网络,打通社区用人需求和高校育人需求。三是必须用好师资力量。大学生社区实践,需要高校团干部的精心组织、专业教师的用心指导、社区各方面力量的热心参与。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基层群众,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线职工,都可以成为面向同学们进行实践教育的教师。

    第三,社区实践要做什么?

    中、低年级本科生通常处于适应大学生活和探索自我定位阶段,学业压力较大,需更加注重培养基础社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比如,参与志愿服务等,让他们走进基层、感知社会。高年级本科生通常面临升学或就业压力,需组织他们参与更能够培养就业能力的实践活动。比如,政务实习、社区调研等,让他们提升能力、融入社会。对于硕士和博士生,专业学习的深度增加了,需组织他们参与能够在社区“浸泡”一定时间的实践。比如学术实践、基层兼职等,让他们发挥专业优势、奉献社会。

_______________

    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上好“大思政课”

    陕西理工大学团委书记 王甫明

    来自陕西、宁夏、内蒙古、山西4个省的10所高校团干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行了深入学习研讨,就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上好“大思政课”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形成如下共识。

    首先是以组织化学习为基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高校共青团干部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团干部,我们聚焦政治引领,通过有组织的理论自学、专题培训、以赛促学等方式提高团干部政治能力和理论素养。面向团员青年,我们立足组织化育人主渠道,将政治引领贯穿大思政课全过程。通过扎实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制订学习方案,明确团课清单,开展实践调研,有效提升政治引领针对性、有效性,推进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其次是以实践课程化为特色,助力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实践育人是共青团开展政治引领的特色优势,是我们高校团委做好大思政课的重要抓手。一是打造实践课程体系,主动对接第一课堂,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社会实践课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二是完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和思政育人基地”,打造“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基地教师”队伍,做强实践专题。三是制订多元评价标准,形成多元主体相结合、多个维度相结合、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传统性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的“四结合”立体化实践育人评价体系。

    三是以增强大局贡献度为目标,激发团员青年长本领、作贡献。我们发挥组织优势,强化成果导向,在校政企社协同育人中引领学生把“小我”融入“大我”,在服务社会中彰显青春价值。陕西理工大学相关调研报告被政府采纳;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全国特等奖相关成果被文物部门采纳;太原学院开展“科学引领全民健身”社区实践行动。

_______________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上好大思政课

    延边大学团委书记 崔光福

    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9所高校,结合边疆边境地区特色,就高校共青团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展开学习研讨,形成如下共识。

    一、搭建各族团员青年思政学习平台。我们聚焦政治引领,着力打造思政课有形载体,丰富思政课程教育资源。一是以团校建设为依托构建立体化育人体系。争取校党委支持,打造有组织机构、有课程体系、有师资队伍、有固定场所、有资金保障的“五有”团校,服务入团积极分子、社团骨干、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成员等。二是建设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实践中心。围绕理论研究、教育宣讲、实践研学三个方面集中优势资源,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培训。三是打造团课课程体系。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打造微团课、话剧等多元化团课,通过新媒体矩阵全方位加强青年政治引领。

    二、构筑各族团员青年思政学习最佳试炼场。我们在第一课堂作为课程思政主渠道的基础上,发挥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打造实践育人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延伸的最佳试炼场。一是着力培育“中华情·边疆行——‘五红走边疆’社会实践项目” “沿着总书记足迹实践育人项目”等地区品牌实践项目。二是组建特色宣讲团队,让各族青年成为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宣传者和代言人。

    三、擘画团员青年理论学习和志愿服务的“有为”舞台。我们把志愿服务作为团员青年理论学习和政治引领的“有为”舞台,打造“理论”向“实践”到“奉献”的全路径培养模式。一是学校全程谋划。构建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明确全体团员青年成为注册志愿者,在校期间均需参加一定时长志愿服务。二是建立多元志愿服务项目。围绕服务强边、固边、兴边,在边境村集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汉双语宣讲、民汉双语支教、支农、支医等志愿服务工作。三是构建校-企-社全方位协作机制,让青年个人成长路径和国家发展需求实现同向同行。

_______________

    抓牢“三个统一” 探索共青团特色思政育人路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委书记 千坤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我对高校共青团如何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上好“大思政课”,有如下三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一,抓牢思政教育重在塑造学生价值观这一重点,在共青团开展思政引领中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我校团委通过在学生活动空间和网络平台推广“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故事,将《在中国科大工作过的“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精神事迹选编》纳入学生德育教育体系,选聘团委专职团干部担任“形势与政策”课程兼职教师,有效将 “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故事融入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培养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使命感、责任感。

    第二,紧扣增强思政教育有效性和亲和力的目标,在共青团开展思政引领中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在对政治理论进行必要灌输的同时,更要注重启发学生在真实的历史现场中发现真问题、开展真调研、找到真对策。我们组织全体新生重温老科学家入党志愿书,观看老科学家微电影,播种“科教报国”的精神种子,这是“柔性灌输”;我们引导学生编创如“永怀”和“赵忠尧”等纪念“两弹一星”科学家的系列文艺作品,招募青年大学生成立“校史研究协会”等学生社团参与到“科大史话”校史整理项目中,这是启发。灌输和启发相结合,学生参与度和获得感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三,聚焦思政教育用理论更好指导实践的目标,在共青团开展思政引领中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我们突出学术性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应用所学,感悟老一辈科学家“科教报国”的爱国情怀,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我们组织中国科大研究生支教团25年扎根宁夏西海固接力支教,在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心中播种科学报国的种子。我们为学子量身定制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岗位,运用学生科技方面的专业所长,在基层一线协助解决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难题。

_______________

    着力培养愿讲、能讲、善讲“大思政课”的团干部队伍

    西南交通大学团委书记 武俊

    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3·18”讲话精神,重点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支愿讲、能讲、善讲“大思政课”的团干部队伍,我们的认识体会如下。

    首先,在“道”的层面,强化价值观塑造,正确引导团干部愿讲“大思政课”。我们尝试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全面把握青年学生、尤其是团干部的价值观动态,从中遴选一批政治强、情怀深的团干部,建立起讲“大思政课”的人才蓄水池,努力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靠拢。同时,校团委建立“理论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宣讲”贯通机制,选拔表现突出的团干部 “大思政课”宣讲团队,经常性活跃在校园、基层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一线,让团干部在一次次宣讲中强化正确价值观教育,不断筑牢始终站在理想信念制高点的团干本色。

    其次,在“学”的层面,夯实理论根基,努力培养团干部能讲“大思政课”。当前,一些青年学生中存在的现实困惑,对团干部开展思政引领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战和更高要求。校团委采取系列举措努力让团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我们努力加强学习资源供给,提升学习系统性;定期邀请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开展讨论式、辨析式互动讲座,启发团干部深入思考根本性问题。我们努力搭建理论研究平台,牵头各级教师团干部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为牵动,在校内实施“揭榜挂帅”,发布有关思政研究课题并给予经费支持,形成了团干部学理论、做研究、爱思考的浓厚氛围。

    第三,在“术”的层面,鼓励探索创新,积极赋能团干部善讲“大思政课”。在校内,我们持续开展特色主题团日活动,与学校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广泛激发院系团干部深度参与的主观能动性,涌现出了一批形式新颖、青年喜爱的微团课。在校外,校团委联动学工、教务等部门,组建了由师生团干部组成的志愿者讲解团队,通过讲活知名科学家、大国工匠的故事,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

_______________

    强化团支部育人功能 延伸思政工作触角

    湖北工业大学团委副书记 朱梦

    时值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五周年,结合高校共青团工作实际,我们强化支部育人功能、延伸思政工作触角的做法与思考如下。

    第一、突出分层分类,创新团支部政治引领模式。一是思政教育与理论宣讲相融合。马院、“青马”工程等团支部发挥理论功底强的优势,组建“青骑兵”宣讲团,用“青言青语”阐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二是思政教育与科技创新融合。科研实验室团支部每月开展沙龙,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邀请专家学者分享学科前沿动态,提升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三是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学生会团支部、学生社团团支部等牵头打造团支部活力秀等校园文化精品活动,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校园氛围。

    第二,创新组织形态,扩大团支部思政教育覆盖。在自然班建团的基础上,我们探索推进功能型团支部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抓住“关键少数”,在校院两级学生会组织建立功能型团支部,发挥团学骨干“头雁效应”。依托兴趣纽带,在学生社团成立功能型团支部,将“大思政”融入社团活动中。聚焦专业特色,在学校重点实验室设立了“雁临科创”功能型团支部,让创新创造与科技报国同向同行。顺应网络趋势,吸纳抖音、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平台学生“大V”,成立网上社群功能型团支部,助力校园清朗网络空间建设。发挥示范引领,打造“青马先锋”“青佑之光”、研究生支教团等品牌功能型团支部,引领青年在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地方需求等方面贡献力量。

    第三,把握成长规律,发挥团支部服务育人功能。我们以团支部为牵引,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活动中心和二级学院建立团学服务站、社团联系点、社区志愿岗3类团属“青春驿站”,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引领和学生服务活动。面向大一新生,聚焦新生融入问题,分主题举办青春沙龙。面向大二、大三学生,聚焦成长成才问题,推动面对面分享经验、引领成长。面向毕业年级学生,开展“团团微就业”“就业能力训练营”、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实践证明,只有真正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才能让广大青年真切感受到党的关爱,才能更好地发挥为党育人功能。

_______________

    答好思想政治教育“三问” 建强共青团政治大学校

    赣东学院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王子惠

    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强调:“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围绕回答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三问”,分享三点认识体会。

    第一,着眼“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青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找到个人定位和航向?归根结底就是要讲清楚“小我”和“大我”的关系。“讲什么”是灵魂。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教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中,我们组织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同时,大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怎么讲”是关键。近年来,我们用好域内红色资源,通过“话剧团课”“音乐团课”“行走团课”“云游团课”等模式,打造“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等一批思想性强、青年味足的团课,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中加强了价值观塑造。“谁来讲”很重要。“让学生讲给学生听”的朋辈教育是共青团育人的优势所在。华东交通大学“学生上讲台”、莆田学院“青年圆桌派”等活动,打破班级年级壁垒,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身边人、身边事引领学生成长。

    第二,着眼“怎样培养人”,立足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校的定位,发挥实践育人优势。开展好实践教育,要聚焦重大战略、服务青年成长、根植基层一线,通过“三下乡”“返家乡”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载体,实现学生在基层观察社会、提升能力。

    第三,着眼“为谁培养人”,立足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的定位,突出为党育人政治任务。贯通党、团、队育人链条,近年来我们将追求政治进步作为评价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加强培养质量,加强推优入党,为党源源不断输送了健康有活力的新鲜血液。把牢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近年来我们围绕青年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思想动态研究,组织职业规划、就业帮扶、心理辅导等,充分发挥了“把青年的温度如实告诉党、把党的温暖充分传递给青年”的服务功能。

_______________

    以思政引领赋能高职院校人才培育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 唐灏

    来自广东、广西、海南的10所高校的团委书记集体学习并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10所高校中的7所是公办和民办的高职院校。我们认为,聚焦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禀赋特点和就业发展需要切入思政工作是有效之举。

    第一个切入点: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禀赋特点。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强、思考研究弱、专业技能强、理论基础弱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应采取多角度与多场景、启发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思路开展思政引领工作,让学生易学、能学、爱学。

    一是网络育人场景。构建网络矩阵,整合学科和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政网络平台,有效拓宽了思政教育的传播渠道。

    二是服务青年场景。让团的工作更加贴近团员青年的实际需求,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心理健康支持等服务。

    三是防范风险场景。在推动团员青年参与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预防。

    四是重大战略场景。在实践历练中引导学生树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价值导向,进而形成指导实践、思想引领的正向循环。

    第二个切入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发展方向。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业危机意识相对较低、就业危机意识相对较强,就业期待与就业实际之间的层次差距易激发其自卑情绪。因此,我们将就业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第二个切入点,让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统一、有效衔接。

    一是找准价值观念与职业技能的融合点。依托职业院校培训基地,我校将客家菜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提升学生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是找准行业特色与职业能力的衔接点。我们通过强化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与行业需求直接对接的实践机会。

    三是找准实践项目与社会服务的共鸣点。结合“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等赛项的落地项目,打造社会实践新模式。

_______________

    红色资源赋能思政建设 探索思政育人新范式

    湘潭大学团委副书记 吴谨

    习近平总书记在“3·18”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做好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湘潭大学紧扣“五育”内涵,深挖红色资源,在团员和青年心中根植爱党爱国红色种子。

    第一,“红色+德育”,筑牢立德树人之本。我们打造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孝文化教育等系列品牌活动,推出了全国大学生孝文化节,以孝行协会、公益联盟等学生社团为牵引,以孝心班级、孝行基地为载体,以全国50多所高校和单位为辐射,形成了孝行志愿服务品牌。

    第二,“红色+智育”,夯实立德树人基础。我们充分利用伟人故里的红色资源优势,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上持续发力。一方面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打造《恰同学少年》《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巡礼》等系列教材,让团干部走进课堂讲授《伟人智慧——大学生学习毛泽东》《领袖智慧——大学生学习习近平》等特色课程;另一方面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实践养成资源,开展四个“第一堂课”活动,即大学第一堂课、开学第一堂课、专业第一堂课和课程第一堂课,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协同效应。

    第三,以“红色+体育”,激活立德树人动能。我们常态化开展“红色之旅”徒步韶山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环校跑等体育活动,将强健体魄与锤炼精神相结合,在缅怀革命先辈的过程中传承好红色基因。

    第四,以“红色+美育”,革新立德树人空间。我们以“红色故事”“红色实践”“红色青春”为主线, 以“又红又潮”为导向,开展红色歌曲合唱、红色电影展播、红色主题征文等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在中国青年报社指导下打造了马栏山青年大学生视频文创节,让大学生自己成为思政大舞台上的主角。

    第五,以“红色+劳育”,拓展立德树人场域。我们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培养中,专设学校红色志愿服务岗,实现显性红色服务与隐形红色劳动相结合,形成红色场馆特色劳育模式。引领建设红色教育实践平台,引导青年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下到基层服务乡村建设发展,从思政小课堂走入社会大课堂。

来源:中国青年报

电影电视剧微短剧……你的旅行指南是什么

中国青年报2024-03-19 07:49:13

豫剧探索沉浸式小剧场,年轻人爱看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8 20:41:08

首部思政课喜剧电影《我要当老师》上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7 16:02:31

青年范儿·文化场|跟着微短剧踏入桃花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6 20:06:37

金庸诞辰百年 800多件展品亮相浙江海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0 22:30:43

刘宁委员:建议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改为选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8 14:44:02

中国传统绘画何以让人不止于仰望

文汇报2024-03-07 10:27:11

成都乡村音乐季走进“希望的田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6 10: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