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校园交通事故频发,大学生要增强安全意识
12月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十二年来,社会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显著提高,文明交通成为人们日常出行新风尚。然而,当前大学校园内的交通安全却不容乐观。据武汉某高校保卫处的公开资料显示,一个季度内其接警并处理的校内交通事故就达23起。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校园交通安全意识、避免校园交通事故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师生人数不断增加,校内与校外的来往交流也愈发频繁。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各类交通问题渐渐凸显,校园内交通事故频频发生。2020年12月30日,大连某大学生在校园内被撞身亡;2021年9月5日,北京某研一学生在校园内被快递货车碾轧重伤死亡;2023年5月9日,上海某大学生在校园内骑电动车与机动车发生碰撞后受伤……校园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交通管理压力逐渐加大,这已然成为各高校在校园安全管理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然而,由于大学校园较社会来讲属于相对封闭的区域,很多学生产生了校内交通也相对安全的认知,导致他们校园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这已成为校园交通安全事故屡发的主要原因。在大学校园内,不单单是超速、超员、不戴头盔驾驶电动车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学生行走时低头看手机、戴耳机听音乐或打电话,上下课时段三五成群在机动车道并排行走、嬉笑打闹更是家常便饭……这些都是造成大学校园交通安全问题的隐患,任其发展可能会对学生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严重影响校园内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为此,亟待加强大学生的校园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在校园交通中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高校要创新宣传教育形式,通过制作宣传海报或视频、设立交通安全宣传栏等,将校园交通事故典型事件直观展示,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漠视校园交通安全的严重后果。也可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或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资源进行宣传教育,尽可能地实现宣传教育对象的全覆盖,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校园交通安全意识。此外,学校还可与交警部门合作开展校园交通安全演练和模拟教学,让学生在仿真场景中体验交通事故的危害和后果,增强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不只事关他们自身的成长,更是事关高校稳定乃至国家发展的大局。这并非一日之功,更不能一劳永逸,学校和社会各界需共同努力,加强对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持续促进他们安全意识的确立、安全观念的形成和安全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