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淘”古旧书,为何让人着迷

作者:李丹萍 郭韶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年11月14日

视觉中国供图

    “这里有一则沉迷的故事。”

——————————

    冬日的北京潘家园书市,人头攒动,大风降温像在这里失了灵,“淘”书者们的热情似乎丝毫没有被影响。“潘家园市场最不缺的就是人了。”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悦介绍,每周末举办的潘家园书市,就是比谁起得早,来晚的话基本赶不上第一波“淘书潮”。

    杨先生从事传统建筑文化研究行业,平均每个月会来逛一两次,“淘”的书大多和专业相关。他曾经在书市发现一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由于很多熟人从事相关研究,这本书让他惊喜。在杨先生看来,古旧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中,能够发现很多趣味之处,更何况“淘”这一过程本身就足够有趣。

    潘家园收藏品大厅以售卖连环画为主的商户岳小波,起初只是在地摊上偶然看到了一些连环画。看了上册后,为了配齐下册,他来到潘家园市场,从此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而后,他买的书越来越多,数量多达几千册,家里摆不下,索性开起了店。

    在潘家园书市上方,挂着一个横幅“这里有一则沉迷的故事”。“沉迷”,既是对“淘”书者状态的总结,也是对卖书者情怀的诠释。

    今年以来,北京市各级单位以古旧书为主题开展了多项阅读文化活动,2023年北京书市、地坛书市等文化活动现场均设置了古旧书展区。今年春、秋两季书市,近90万读者走进书市现场,实现旧书销售收入近400万元。据统计,潘家园年均古旧书销售规模体量超千万,今年中国书店古旧书类销售额同比2022年增长近四成。

    流连于专营古旧书籍的书店展示区,翻阅泛黄的书页,“淘”古旧书为何让人着迷?

    这里有一则沉迷的故事

    市井氛围浓厚、书籍涵盖面广,潘家园古旧书刊一条街是北京古旧书市场的代表之一。市场内总计347家商户,经营二手书、红色收藏品、古籍善本、旧书刊、名人信札、连环画等。

    开在四合院内,专营20世纪50-80年代的连环画册,走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西四布衣连环画书店,时间仿佛回到了从前。这是北京市唯一一家以连环画销售为主题的古旧书店,东厢房和西厢房为主要售卖区。其中,东厢房分为三个区域,按照价格区间划分为淘书乐、精品连环画书屋、“悦读”空间。

    店藏存书几万册,题材种类繁多。不论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还是《丁丁历险记》《阿童木》,都能在这里找到它们的身影。读者来到店内,可以购买、阅读、租赁,补一定的差价后还可以交换。

    位于琉璃厂东街的中国书店,是一家集古旧书收购、修复、流通以及古籍出版、书刊资料拍卖等多元业态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企业。作为我国第一家国营古旧书店,自1952年创立至今,中国书店一直致力于古籍抢救、保护和文化传播。

    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变化,打通“线上+线下”新销售渠道,古旧书业也在尝试和创新。孔夫子旧书网(以下简称“孔网”)是一个大型古旧书、二手旧货和商品交易平台。“网罗天下图书,传承中华文明” 是它的理念,这里汇聚了上亿种古旧书籍,时间跨度近千年,同时还包括明清、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名人信札、碑帖、印谱、连环画等各类纸质文献资料。

    “读书可以读新书,也可以读旧书,旧书有旧书的好处,新书有新书的价值。”孔网总经理孙雨田认为,繁荣古旧书业,有助于增强全民读书的社会氛围。

    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

    “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是中国书店的发展理念。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践起来并不简单。这个过程中,抢救性保藏、从海外回流回购古籍善本数以千计。例如,店内收藏的从嘉庆到民国期间约200种古籍雕版,就是抢救性收藏的,它们当时差点成为家中烧火的工具。

    收回古旧书后,中国书店会对其进行消毒、分类、级配,形成不同的产品线。较为残破的书籍,书店会进行修复。至于有较高版本价值、出版价值、文化价值的古旧书,书店还会对其进行整理出版,让书籍更好地进入收藏领域。

    同为古旧书经营平台,孔网在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珍贵书籍文献方面,也在持续发力。孔网打破了古旧书流通的地域限制,在平台上,用户可以同时拥有卖家、买家的“双重角色”。在孔网的卖书群体中,旧货店与旧货摊卖家均以个人业余小额经营(平均年营业额不足两万元)为主,占卖家总数的97%以上。旧书主要来源于单位、家庭和个人清理的图书以及废品回收站,通过孔网这个线上交易平台,很多旧书变废为宝,重新获得了阅读价值。

    除了古旧书售卖和收藏外,更多的创新形式被应用于书店之中。西四布衣连环画书店联合北京市朝阳区荣唐连环画博物馆,在店内的正房设置展览展示活动区,长期举办珍贵连环画版本展览和珍品连环画拍卖活动,宣传连环画新文化,为广大连环画收藏爱好者学习、交流,乃至销售交易提供平台。布衣连环画书店主理人王旭文希望未来将书店打造成为集精品连环画书籍售卖、展览、书画古籍修复、培训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型阅读空间。

    老书不老,旧书不旧

    “很多人以为年轻人不喜欢读书,但事实并非如此。”孙雨田坦言,孔网当前总注册用户超过2000万,在每天新注册的买家中,18-24岁的年轻人占比28%;在卖家群体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32%。

    王旭文介绍,店内的客群已覆盖各个年龄段,而购书的主要人群不是收藏爱好者,看似离古旧书较远的年轻人反而占了大多数。“很多人可能听父母说过小人书,但没见过。当他们来到这里,看到父母小时候看过的书,便会产生兴趣,买一些回去看。”他说。

    老书不老,旧书不旧。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古旧书蕴含的文化底蕴让人着迷,它们和年轻人的距离并不遥远。

    “翻阅这么多琳琅满目的小人书,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本,在‘淘’的过程中收获惊喜。”刘女士经常周末带孩子来布衣连环画书店买书,孩子们对这种图文并茂的小画册尤为喜欢。“图画帮助小朋友理解晦涩的文字内容,能让他们看看我们那辈人的童年回忆,也能让中国人的传统审美通过这种便携载体传承下去。”

    在张悦看来,在潘家园书市,既能“淘”到自己需要的书,更能看到许多或许自己不需要的书,“恰恰是这些书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不至于把自己封闭在‘我所关注的’的信息茧房里”。

    北京发行集团所属中国书店琉璃厂店经理刘易臣介绍,古旧书的受众群体大致可分为4类:国家公藏机构、专家学者、收藏家、爱好传统文化的大众。

    他认为,书籍是文明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古旧书具有文物魅力和文献价值;中国的古旧书也是东方美学的体现,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曾经有一个家长来店内为即将出国留学的儿子买书,作为远行的礼物。最后他选定了一部线装版的《三国演义》,希望孩子能够不忘初心,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书店还有一位常客,他自初中时用压岁钱买了一套古籍后,连续五六年,都会在春节期间来店内购书。

    如今,70多岁的中国书店已积累了一批稳定而忠实的读者群体。为了吸引年轻客群,中国书店推出一系列活动,例如,策划推出了“中医典籍”“戏曲小说”“民国期刊”等古旧书主题专展,在孔网平台举办“中国书店首届线上古旧书展”等,力图把文明传承的接力棒交到青年的手中。

    北京发行集团副总经理张钵表示,未来,北京发行集团还将充分发挥古旧书经营领域专业优势,在着力提高群众的参与性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如在集团所属各大书城和新华书店各门店设置旧书专区,开展旧书回收和销售业务;在集团承办的大型图书展活动设置旧书销售专区;与公园、高校、园区、社区合作,定期组织开展旧书流动市集,营造“以书会友”的全民阅读氛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丹萍 记者 郭韶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郭韶明,蒋肖斌,李沛然】

“淘”古旧书,为何让人着迷

中国青年报2023-11-14 06:30:50

杨丽萍:“舞蹈是人类最美好的一种语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11 11:28:41

空军发布最新官方宣传片《期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10 11:22:42

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一个远古江南

中国青年报2023-11-09 07:48:30

以大地为素材重塑乡村魅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7 11:32:03

《灵笼2》上线PV:人工智能的善恶由人决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6 16:16:33

跨文化交流,打造新时代青年文化的全球朋友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6 10:20:35

拥抱文化多样性,共建文明百花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6 10:20:40

中南民大《寻美中华》青年视角看嘉峪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4 15:50:04

襄阳青年歌手创作《诸葛说》MV 用音乐讲述三国传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3 16: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