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在新疆“刀片山”上找油气

作者:李隽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年11月14日

11月7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秋里塔格山附近,勘探人员在一处山脊上进行勘探作业。秋里塔格山,又叫刀片山,是南天山的支脉。当地人称这里是“黄羊和雄鹰都飞不过去的地方”。然而,这里却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东西横贯我国的第一条天然气输气管道——西气东输工程就起源于这里。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这片山高沟深的无人区,探访在这里找石油和天然气的物探队伍的青年技术人员和工人。据介绍,目前在当地作业的是来自西南物探分公司山地物探队的队员,这支队伍已经在当地驻扎了近30年,队员们也换了好几茬。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1月7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秋里塔格山附近,两名测量操作手从山顶系绳降下。在这些山高沟深的无人区,机械化作业无处施展,山地物探队员们用铁锹、十字镐、保险绳,用人力方式将上百斤的山地钻机和地震采集设备搬运到山巅沟壑,前后完成了多个高难工区的施工任务。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1月7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秋里塔格山附近,物探队员在工作间隙吃几口随身带的干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1月7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秋里塔格山附近,山地物探队在勘测区域行进。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1月8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秋里塔格山附近,山地物探队员扛着机械设备“转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1月8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秋里塔格山附近,一名物探队员从山顶降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1月8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秋里塔格山附近,一队为设备送油的队员穿过峡谷。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1月8日晚,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秋里塔格山附近,在作业区域过夜的山地物探队员坐在一起烤火取暖。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1月8日晚,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秋里塔格山附近,山地队员在帐篷外吃饭、烤火。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1月9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秋里塔格山附近,两名爆破组的女队员在爬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1月9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秋里塔格山附近,爆破组的队员在山中行进。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1月7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秋里塔格山附近,一位测量操作手走在山梁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1月9日,来自喀什的麦尔丹(左)和买买提在阿克苏地区项目的爆破组中已经工作了两个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1月7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秋里塔格山附近,来自四川省绵阳市的测量操作手周俊。他今年33岁,已经在新疆工作了10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1月7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秋里塔格山附近,32岁的测量操作手陈林,他在新疆已经工作了10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1月8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秋里塔格山附近,仪器工程师邱新龙在设备充电间工作。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1月8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秋里塔格山附近,31岁的“油二代”唐志强已经成为队中的仪器组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1月9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秋里塔格山附近,女子爆破组的冯联琼(左)和欧小红。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责任编辑:陈剑】

“淘”古旧书,为何让人着迷

中国青年报2023-11-14 06:30:50

杨丽萍:“舞蹈是人类最美好的一种语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11 11:28:41

空军发布最新官方宣传片《期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10 11:22:42

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一个远古江南

中国青年报2023-11-09 07:48:30

以大地为素材重塑乡村魅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7 11:32:03

《灵笼2》上线PV:人工智能的善恶由人决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6 16:16:33

跨文化交流,打造新时代青年文化的全球朋友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6 10:20:35

拥抱文化多样性,共建文明百花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6 10:20:40

中南民大《寻美中华》青年视角看嘉峪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4 15:50:04

襄阳青年歌手创作《诸葛说》MV 用音乐讲述三国传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3 16:55:09